足迹
神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部分(第1页)

这实则是李斯“先弱后强”作战方针的延续。

秦始皇依然没有这样做。他再次清醒地认识到,齐国虽弱,但有相当的军事实

力。如若先攻齐,免不了还要和强楚进行一次恶战。同时还要遭到齐、楚合纵的威

胁。若先灭楚,可使齐秦之交不破,齐楚合纵不成。一旦楚国灭亡,齐国不战而降。

于是,秦始皇再次使用了集中主力打击主要敌人的战略方针。公元前225 年,

秦始皇派大将李信率20  万秦兵伐楚,因年轻气盛的李信过分轻敌,秦军遭到惨败,

退回秦国。

公元前224 年,秦始皇改派王翦率领60  万大军出征伐楚。当秦军压入楚境时,

楚国名将项燕立即调动国内全部兵力迎战。王翦吸取了李信兵败的教训,坚守营盘

而不出战,待秦军养精蓄锐、斗志旺盛之际,才下令出击。60万大军洪水般冲入敌

阵,此时的楚军已失去戒备之心,猝不及防,而被秦军一举击溃。楚国名将项燕也

战死于乱军中。不久,秦军攻下楚都寿春,楚国被吞灭。

未出秦始皇所料,楚国一灭,齐国已成瓮中之鳖,被王翦的大军一触即溃,齐

亡。

齐楚征战,在显示了秦始皇杰出的军事战略才能的同时,也暴露了他使用将领

的失误和弱点。但他的失误和本身具有的弱点,没有妨碍他伟业的建立。至公元前

221 年,关东六国在秦军15  年的征讨中全部灭亡。中原大地上为期几百年的割据

混乱局面结束,历史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然而,六国灭亡、中原统一,并未标志着秦军的征战已经结束。因为此时中原

北部的情形已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匈奴人由弱到强,趁秦灭六国的机会,单于头曼

率匈奴大军南下,攻占了河套黄河以南的地区。秦都咸阳面临严重威胁。“亡秦者

必胡”的议论已在民间流传开来。

同时,地处五岭之南的“百越”陆梁人,对秦的统一和政治的稳定,也造成威

胁和困扰。要建立一个强大而牢固的封建帝国,就势必要对这两股军事力量给予打

击。

问题出现了。摆在秦始皇面前的是匈奴人,慓悍强壮,以战征之,难攻难守。

而“百越”虽远隔千山万水,路途遥远。但部族分散,军事力量相对较弱,攻取较

易,守戍也可能成功。

面对新的局势,秦始皇毅然实行战略大转移,采取了先弱后强,先远后近的征

战方针。这实则是15  年前李斯等人战略思想的复活,秦始皇终于在历史发展进程

的今天付诸实施了。

50  万秦军兵分五路,以战略进攻的姿态出现在“百越”战场上,很快占领了

这块土地。南海也因“百越”的征服打通了。

随着对“百越”战争的胜利,秦始皇立即派大将蒙恬率30  万大军攻击匈奴,

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结果匈奴退却700 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