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神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部分(第1页)

行动持续了5 个月多而未达到预期目的。终于在1 月17  日凌晨格林威治时间零时

6 分,也就是联合国限令伊拉克撤军的期限仅超过19  个小时后,举行记者招待会

的美国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说出了一句话:“女士们,先生们,解放科威特的行

动开始了。这个军事行动的名称叫‘沙漠风暴’……”伊拉克懵了。面对多国部队

空军对伊拉克大规模的空袭,我把目光从电视屏幕转移到秦俑军阵,窥探二者的内

在联系。秦俑军阵前大量的弩兵,已向人类提供了它的战法:随着开始的号令,这

支大军最先必是万箭齐发,弩兵张而复出,射而复入,更发更止,番次轮回,以达

到“弩不绝声,敌无薄我”,最后使敌军“绝行乱阵”的目的。

海湾战争参战部队所用的兵器,自然不会是两千年前的强弩劲弓。但多国部队

空军的轮番轰炸以及得到的战争效果,分明又让人看到了强弩劲弓的影子。这种在

海陆大规模进攻前所采取的空袭轰炸的战法,无疑是秦俑军阵战术思想的发展和延

续。

由此,我想起了萨达姆·侯赛因这位注定要引人瞩目的人物,我在秦俑馆的留

言簿上寻找他的姓名,我想知道他来没来秦俑馆和他对这支地下军阵奥秘的理解和

感悟,以作出对这场战争胜负的进一步推断。

然而,我没有找到他。就像多国部队费尽心机,仍然见不到他的踪影一样。

我不得不把视线转到另一个闪光的名字——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

这位联合国秘书长是1987  年5 月11  日来到秦俑馆参观的,据当时接待他的

工作人员马青云讲:“德奎利亚尔来秦俑馆时显得很匆忙,只呆了不到半个小时就

走了。也难怪,世界上有那么多大事在等待着他去做。他的气质和言谈不同于一个

国家的领导人,很有些胸怀世界,放眼全球的样式。”我相信马青云的眼力和判断,

德奎利亚尔的气质和言谈当然与他的职业有关,这一点在他的留言中可以看到:

“作为联合国的秘书长,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军队都像西安的兵马俑军阵一样。”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军队”自然包括美国和伊拉克。但美国和伊拉克的军队不可能

都像西安的兵马俑军阵一样,否则,怎么去分胜负?

也许德奎利亚尔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才于1991  年1 月12  日深夜抵达巴格达,

为避免这场海湾战争作最后一次努力。

当他在伊拉克阿齐兹外长的陪同卞,坐车去下榻的宾馆时,巴格达这座拥有400

多万人口的千年古城弥漫着战争的气氛。城市虽然一片漆黑,但街头士兵、军车却

不住地晃动、奔跑,总统府前的高射炮管直指天空,武装直升机的轰鸣不时传来。

早在他来巴格达之前,他就曾对美国、伊拉克和科威特驻联合国大使说过:

“我不敢说此行是争取和平的最后机会。这只是我个人对和平解决海湾危机所作的

最后贡献,我有道义上的责任去竭尽全力避免战争的爆发。”第二天,德奎利亚尔

便直接与萨达姆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谈。会谈的结果同他的担心一样终于在萨达姆强

硬的姿态中宣告失败。这位秘书长此时的心情,通过他在巴格达机场接受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