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神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部分(第1页)

秦始皇陵地宫的真实情况,而不得不根据《史记》的字意和考古资料进行分析和推

断。据长期进行钻探工作的程学华先生所掌握的资料,可证实秦陵封土下的地宫东

西宽485 米,南北长515 米,总面积达249 , 775  平方米,如此规模庞大的地下

陵墓宫殿,是世界上任何一座陵墓也无法与之相匹敌的。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局限,对秦陵地宫的深度无法准确地测出。目前秦陵地宫

已用洛阳铲钻入26  米的深度,但经过分析验证仍是人工夯筑的夯土层,就现在掌

握的情况而言,秦陵地宫至少有26  米以上的深度。而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穿

三泉”的记载,应看作是穿过了三层地下水。秦陵附近的水文资料表明第一层地下

水距离地表为16  米,第二层和第三层地下水距地表到底有多大距离还尚无测定。

即是测定, 2000 年前的地下水位和今天的地下水位显然有较大的差异,因而不能

以水位的高低来确定地宫的深度。尽管如此,考古学家还是根据有关资料对秦陵地

宫深度作了比较切近实际的种种推测。在众多的结论中,以袁仲一先生的为最低,

他推测的结果是地宫深度不会少于24  米,而刘云辉先生的推断结果是地宫最少在

50  米以上,这是目前考古界对秦陵地宫所作出的大体结论。

既然秦陵地宫已穿越了“三泉”,那么,地宫内部采用了什么方法堵塞或排除

地下水?有研究者根据《史记》中“下铜而致椁”和《汉旧仪》中“铜水泉绝之,

塞以文石,致以丹漆。”的记载,推断秦陵地宫的地下水是先用冶铜锢其内,再塞

以纹石,其次涂漆,最后涂丹,从而堵塞了地下水,不致于渗入地宫之内。

这种推断固然有其道理,但仅凭这样的办法能否彻底堵绝地宫内的渗水则引起

不少研究者的怀疑。那个当地宫封闭后,从地下水道里偷偷爬出来的青年工匠的民

间故事,也在令研究者对秦陵地宫之间有没有排水道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探寻和思考。

八十年代末,陕西省地矿局工程师孙嘉春对始皇陵以北3 里的秦代鱼池遗址进

行了考察后,大胆地否定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记载的单纯地从此处取土而成

池的说法,提出了秦人筑鱼他的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掩护地宫排水管道出水口的论点。

这一令人震惊的理论一经提出,使科学界为之哗然,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为判

明这一理论的真伪,随后不久,水文地质研究者邵友程又来到鱼池遗址进行新的勘

察。古鱼池水面虽不存在,但他仍然看到了原鱼池底部连片的荷塘和丛生的芦苇。

令他惊叹的是公路两侧与沙河东北侧三角地带的芦苇丛中,竟流出一渠和混浊的沙

河水完全不同的清澈的碧水蓝波。当他登渠问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女人这渠水的来源

时,女人告诉他:

芦苇丛里有一处昌水泉,常年涌流不息,从不见枯竭。当他走下水渠询问一位

当地农民这里的水源情况时,农民指着鱼池遗址告诉他说:“只一锹就见水。”邵

友程根据推算,得出了“由于有着一条排水管道的制约,秦始皇陵地宫底部的标高,

绝不能低于鱼他中心标高430 米,应在地面以下40—50  米之间,最深不超过55

米”。而至于那个“昌水泉”是否就是地宫管道的排水口,在他后来发表的文章只

是以“确也是个有趣的问题”含混过去而未作明确论证。自然,在秦始皇入葬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