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神兽三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2部分(第1页)

统,这两个人,都是世之大才啊,所以,为了皇上的千秋大业,这孔明无论如何是得把他招揽到洛阳去才好……”徐庶见司马懿有些生气,便不由的为诸葛亮解说了一下,不想这话让司马懿心中更不舒服。

“呵呵,这话说的好大的口气啊,什么卧龙与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吾皇万岁,已经鼎定中原,没有他卧龙与凤雏,这大汉的天下不也快要安定下来了,哼,若那诸葛孔明真的有才,早就该认清形式,若不为皇上所用,他若安心的蜗居于此到也罢了,若是妄想愚蠢的螳臂当车,那么等待他的结果一定是粉身碎骨的了……”司马懿一听那句卧龙与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狂言,心里就腻味的慌,司马懿对自己的才能那也是很自许的,但在刘民手下,有郭嘉,贾翊,戏志才这些人在,司马懿可生不出半点骄狂之气,不过司马懿心中也只服郭嘉他们,对其他的人,司马懿心中还是很不服气的,可突然蹦出两个人,说是比他司马懿还要厉害的多,这让司马懿的心中如何能舒服的了。

徐庶也是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司马懿心中这时对诸葛亮他们有成见,想了想,也没有辩驳,历为司马懿有些话说的很对,自己的皇上确实是天下少有的贤明之君,可是那诸葛亮和庞统却不愿意投效,这其中就很说明问题,诸葛亮与庞统的才能,徐庶是不会怀疑的,可就是这样的两个大才,要说他们看不清形式,徐庶说什么也不会相信,但两个人却出师这么久了,仍然没有投到刘民的手下来,只怕还真就如司马懿所说的那样,因为才能太高了,生出了螳臂当车的狂妄之想,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舍易就难,准备投靠其他的人。

要真是这样,徐庶不由的暗自摇了摇头,心想自己的这两个师兄弟,不会真的这么糊涂吧,这可真是取死之道啊,如今皇上已经据有大汉的十州,剩下的荆,扬,胶三州之地,那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了自己皇上统一天下的,自己说什么也不能让这师兄弟两个人就此埋没了一身才华,说什么也不能让恩师一生的心血就这样落空了,徐庶在心中暗自决定后,将所带来的礼物留下,又留下了一封信给诸葛亮,劝那诸葛亮不要辜负了恩师水镜先生的一番心血,也不要辜负了苍天给与他的一身才华,不要真的做出那逆天行事的事情来。

徐庶不知道,三国历史上,不但诸葛亮和庞统喜欢逆天行事,就是他自己也喜欢做那种逆天的事情,不过那个时空还有让诸葛亮他们逆天行事的机会,现在这个时空,刘民没有给他们钻空子的机会,在南下荆州之前,就先拿下了凉,雍,益三州,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也彻底断绝了诸葛亮那个三分天下的计划,益州拿在了刘民的手中,不但让其他的人失去了反制的机会,更从另一个方向上对荆州,江东等地形成了以上压下的态势,就因为这个原因,喜欢做逆天之事的诸葛亮也不得不感叹失去了机会,他选择了在襄阳的南效结庐而居,也是因为诸葛亮认清了形式,彻底的死了搅风搅雨的心思。

徐庶留下东西后,与司马懿离开了诸葛亮所居的茅庐,茅庐内,诸葛亮并没有出外云游,外面的司马懿与徐庶的到来,他是知道的,只是他真的不愿意再出山了,诸葛亮是一个很傲气的人,他不愿意在别人的手下从一个小官一步步的做起,他喜欢自己一个人能掌控全局,喜欢那种事事都由自己说了算的才好,诸葛亮不是不知道刘民统一天下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情了,但诸葛亮更明白,自己要是投靠到刘民的手下,凭他一个没有任何功劳的人,

想要立即在刘民手下做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是不可能的,而要他诸葛亮在别人的手底下做事,那更是不可能的,刘表早闻诸葛亮的才能,几次派人相请,也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被诸葛亮拒绝了,刘表手下,同样需要论资排辈,诸葛亮根本不在意刘表是不是贤明,他在意的,只是有没有让自己全身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在三国的历史上,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个师兄弟为什么都选择了刘备,不是因为刘备真的有多贤明,而是刘备手下当时没有人才,他们投到刘备手下后,就可以直接当老2或者老三。

诸葛亮拿着徐庶留下的信,只是扫了一眼后,便让一个手下的童子拿去烧了,既然决心不再出山,这徐庶的信自然也就不用再留着了,其后的日子,诸葛亮一如往日的过着他的隐居生活,司马懿和徐庶回了襄阳后,司马懿到是很老实的将诸葛亮一事派人上报了刘民,同时,司马心中又暗自想到,这徐庶说那诸葛亮有大才,说不定也许是真的,这样的人,

留在世上始终是一个祸患,不但是自己的,也是自己的皇上的,虽然天下一统已经成了定势,但要是真有几个智慧高绝之士跳出来捣乱,那也会多增不少的麻烦,如果自己这个时候派人把那诸葛亮杀了,那么不但可以减小对自己的威胁,也可以为自己的皇上清除一些隐患,想必到时候皇上知道了这个事情,也应该不会怪罪自己。

司马懿在心中决定了之后,叫来一个自己的心腹,让他着手安排人去把那个诸葛亮杀了,司马懿的家族是个大家族,虽然司马一家投靠了刘民后,家中的那些田产被迫让刘民出钱收购了,然后分给了其他的人,但司马家去在刘民的照顾下,(司马家投靠刘民的时间也比较早),开了许多的工业作坊,家中现在也是有钱财过亿,所以手下养着一些心腹武士等,这一次司马懿到荆州来,不但刘民派有保护他的军队,司马家也同样派了人保护司马懿,杀诸葛亮这样腹黑的事情,自然是他司马家中的武士出手了。

徐庶回了襄阳城中后,想想又不放心,于是第二天,带着十来个护卫再一次来到了诸葛亮的茅庐,这一次,徐庶决心在这里坐等诸葛亮的出现,可是诸葛亮既然不愿意再出山,自然就只好躲着徐庶了,可是在外躲了一阵,见徐庶铁了心的要在他家中等他出现,诸葛亮只好跑到了黄承彦的家中暂住,司马家的武士见诸葛亮的家中有徐庶在,只好偷偷的埋伏在外面,结果形迹让别人发现了,告诉了诸葛亮,徐庶在诸葛亮家中等了几天,仍然不见诸葛亮出现,只好又回了襄阳城中,而诸葛亮也因为家里的院子外面有形迹可疑的人在,也一直没有没有自己的那个茅庐之中,司马家的武士足足在外面埋伏了十几天,也没有等到诸葛亮。

司马懿听到手下心腹的报告,也只好先把人员撤走了,只留下两个暗哨盯着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也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没有因为司马懿把手下的撤走了就跑回去,一个来月后,司马懿和徐庶在荆州的任务完成了,也不好总是在这里停留,刘表虽然不愿意投降,可刘表手下愿意投降的人大有人在,司马懿把荆州的一些情况也探查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自然是要把这些情报带回给刘民去,同时,也要把几个在荆州招揽到的人才带回洛阳。

临着离开襄阳的前一天,徐庶还是对诸葛亮不死心,于是再一次跑到了诸葛亮的茅庐中,诸葛亮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回他的茅庐之中,徐庶在这里等了一夜,天亮后,徐庶心中无限遗憾的离开了诸葛亮的茅庐,心中为不能把诸葛亮带到洛阳去而失落和忧心,整个使团离开襄阳后,司马懿把家族中的十几名武士留了下来,让他们在这里务必要等到那诸葛亮出现,将诸葛亮给杀了,司马懿现在也想到了一点,那就是他们在的时候,那个诸葛亮估计是不会出现的,但他们离开后,那个诸葛亮不可能还会继续躲着,那时自然就有机会杀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听到黄承彦说洛阳的使节团一行人终于离开了,也不由的吁了一口气,黄承彦有些惋惜的看着诸葛亮,他知道这个年青人很有才能,所以黄承彦不但在平时很照顾诸葛亮,甚至决定将自己的女儿黄月英也嫁给诸葛亮,只是黄承彦对诸葛亮不肯出来做官多少有一点儿意见,刘表招揽几次拒绝了,现在人家洛阳方面的招揽也拒绝了,

黄承彦真有些不明白,这诸葛亮到底要选择一个怎样的明主,眼看着洛阳方面要一统天下了,这天下哪还有什么明主供他诸葛亮选择,难道是那个不成气候的刘备,还是那个江东的曹操?这两个人,在黄承彦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两个将要身死族灭的家伙而已,哪里值得人投靠。

第二百八九章四顾茅庐(下)

第二百**章四顾茅庐(下)

诸葛亮不甘心在人手下做事,所以决心不再出仕,天才的人有天才的骄傲,也的天才的毛病,在司马懿和徐庶他们离开了襄阳城后,诸葛亮也向黄承彦告辞,回了自己的茅庐之中,黄承彦因为心中可惜了诸葛亮的才能,也劝说过诸葛亮几回,奈何诸葛亮决心已下,不为黄承彦的话语所动,这让黄承彦心中都有一点儿怀疑,自己准备将女儿黄月英嫁给他,到底是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诸葛亮一家虽然也算是大家族,但如果不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在洛阳为官的话,已经衰弱的诸葛一家,将会更加的衰弱下去。

黄承彦是一个智者,这些年来,创始对洛阳的政策和政体也是有过研究的,若是让洛阳的势力统一天下后,天下各个家族的势力必会有所影响,然而更大的变化,就是国家的官员任命不再是由各个郡守,刺史之类的人推荐了,也就是说没有了举孝廉这一类的当官途径,一个人的名声再响,也不能给自己的家族带来多在的好处,想要当官,得进国学之中(刘民现在手下人才不够多,所以只要是从高等学校毕业出来的人,便可以当官),象诸葛亮这样的,如果现在不投靠刘民的话,日后天下一统,就再也没有机会当官了。

另外,让黄承彦最担心的就是,若是让洛阳的人统一天下后,按照政策,那诸葛亮就做为一个乡下人,家中会分到几十亩的田地(田地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有的福利,同时也是责任,就算是当官的,个人的名头下也分有田地,这是他们做为大汉国民的福利,同时,他们也必须承担起这些田地的税收,这是作为大汉国民的责任),若是一个普通人,有几十亩田地自然是好事,但诸葛亮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去种田,诸葛家的家道中落,现在靠着亲戚们的支援,还可以悠然的过日子,但总不能让亲戚们还负担起他诸葛亮的税收吧,他黄承彦的女儿嫁过去,岂不是要做农家妇,有学问,有再多的学问,若是不为朝庭卖力,那些学问也是烂在肚子里的货,当不得钱使用,所以黄承彦在送走诸葛亮后,心情很是犹豫。

女儿黄月英见自己的父亲一脸的不高兴,便问起原因,黄承彦将自己的想法说了,末了,黄承彦很是感叹的说:“月英,这个世界已经变了,那位洛阳的皇帝真不知道该怎样评价他才好,对天下的士族来说,那个皇帝的政策真不是好政策,但对天下那些普通的百姓来说,这些政策却是很好的政策,现在有才能的人若是不能为那位皇帝所用,日后将会再无机会,从那所办的那些学校来看,士族对国家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士族想要保住自己家族的利益,就得老实的给那位皇帝卖命,再这个几十年,哪个家族要是还是不想为朝庭卖命的话,必然会烟消云散,那个孔明,脾气也太是过于傲气,为父怕你嫁过去后,跟着他受苦啊。”

“父亲,不用为此事担忧,女儿听说那位洛阳的皇帝极是爱才,孔明大哥有如此的才华,那位皇帝必不会让他闲于山野之中,不过说起来,父亲,洛阳的那位皇帝所行政策,对于士族来说确实是一把锋利之剑,于不声不响之中,就将各个大家族的势力慢慢的解体了,那些分田之策,不但让普通的老百姓得到了好处,同时也分化了各个家族的旁枝,做为主房嫡系没有了自己家族的大量田地,而各个旁支却又拥有了自己的田地,那么对家族的向心力也必定会减弱了,好在那位皇帝大力鼓励各个家族举办工商业,作为家族的核心嫡系,

可以拥有大量的资产来代替原先的田产,总算是对各个家族留了一条生路,这位皇帝也算是很大才的人物,更厉害的是,大力举办学校,让普通人也有机会读书,这样一来,读书的权力就再也不能控制在各个家族的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下层人因为读了书后进入国家的官员体系之中,使得各个家族想要再完全的控制国家的命运而不可得了,孔明大哥一家三人,如今已经分为三处,日后诸葛一家想要再完整的形成一个家族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大概就是父亲您所担心的事情,只是孔明大哥才能卓绝,岂会真的如父亲所担心的那样,诸葛家这一支沦落为农夫,以洛阳如今的政策,孔明大哥也可以去经商啊,反正如今商人的地位在洛阳是很高的了……”黄月英一番话说下来,黄承彦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月英,只怕是你想去经商吧,为父不是看不起商人,月英你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如果真的想做一点事情的话,为父认为,月英你还不如投效洛阳的那位皇帝,要知道,洛阳那位皇帝可是鼓励女人出来做事的,甚至鼓励女人出来做官的,尽管那些官职都很奇怪,一般来说也不是男人去做的事情,但不管怎么样,官职的品级一般都不低,比如女子学校的先生和校长,都是有品级的官员,还有那妇幼保健院,孤老院等,月英你若是前去的话,说不定也会有一番作为,总比去当那商人要好。”黄承彦说着,忽然又摇了摇头,心想那个皇帝有些事情到是太不拘一格了,自己的女儿要是前去投效的话,以自己的女儿的才能和那位皇帝的不拘一格,说不定还会弄到一个较高的官职的,这样的事情,对我黄家来说,也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自然是黄家多了一个在朝庭中高官,对黄家自然是有大帮助的,坏处是,天下人会怎样的看黄家,黄家的兴旺,竟然要靠一个女人不成?

不过这样一来,若真让自己的女儿去当官,那就更不能让她嫁给那诸葛亮了,妻强夫弱的家庭,日后必不得和美啊,黄承彦心中想着,忽然有一点儿庆幸,好在自己还没有派人去与那个诸葛亮商量啊,现在这个世界,可不是再靠名声就能混饭的时代了,黄承彦的话,却让黄月英的心中有些动心起来,她也是满腹经纶的人,自觉自己的才华不低,只是以前的世界都是男人的世界,女人只是一件物品,再好的才华,也没有发挥的机会,充其量也就当个才女,读读书,作作画,搏得一个虚名聊以自*而已,可现在不一样了啊,那个洛阳的皇帝,让女人有机会不再是一件物品,让女人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那么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去试一试呢?为什么不让自己的才能有一个发挥的机会呢?

诸葛亮离开了黄承彦的家中后,要了一辆马车出了襄阳城中,心中想着在黄家所见到那个女子,黄发,兰眼,鼻子高的吓人,按照这个时代的人来看,是很丑陋的了,不过诸葛亮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人,那个女子所拥有的才华,让诸葛亮的心中很是佩服,诸葛亮自然知道她是谁,黄承彦的宝贝女儿黄月英,诸葛亮十来年中已经见过好几次,只是以前诸葛亮并不知道黄月英竟然是一个少见的才女,这一次在黄家住的时间有些久了,与黄月英有过好几交长时间的接触,这才知道,这个相貌怪异的女子,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