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依诺暮光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1页)

“不是,不是,咱们的报告被我落在那个我家教的那个孩子他们家里了,我打电话问问他而已。”

董媛有一点点失望的样子:“啊,原来是小朋友啊,不过这年头流行姐弟恋,也未尝不可啊,那个小朋友帅不帅?”

“额。”司挽溪一时语塞,凌然16岁的年龄,已经有一米七八的身高,身材没话说,那张脸放在大街上回头率也一定不低,现在已经这样了,将来还得了?

“别犹犹豫豫的,帅不帅?”王璇静也对凌然有了极大地兴趣。

“应该还可以吧。”司挽溪想了半天才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她不确定她的审美和大众的是否一样。

“哎,可怜的夏起戎啊,输给了一个还可以吧。”李潇感叹。

“你们三个啊,别再乱猜了,我和夏起戎没怎么。”

听司挽溪这么说,董媛拍案而起,道:“夏起戎那家伙三天两头找你,可是现在他连我叫什么他都不知道!”

“那是我们之前认识,刚开学没多久,咱们又不在一个班,只是偶尔上大课才能碰上,过段时间他肯定知道你叫什么。”司挽溪给董媛顺顺气,原来董媛再不爽这件事情,下次碰到夏起戎一定要给他好好介绍一下这位大小姐。

不过话说回来,自己是不是真的和夏起戎走的太近了?自从上次“吊桥事件”,他帮过自己之后,她就真的拿他当自己人了没错,他关照自己应该也是基于友谊。但对于夏起戎究竟是怎么样的情感,司挽溪自己也不大清楚,在这个还不算特别熟悉的A大,他再一次给了她一定意义上的安全感。也许慢慢的,等她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之后,她就可以弄清楚自己真正的想法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章:倔强的假面(三)

第二章:倔强的假面(三)

“其实,我一直都当凌然是个小孩子,即便与他的同龄人相比他更像个大人,但是,生理年龄放在那里,容不得别人不把他当做小孩子,可是,今天,现在,当我看见篮球场上的他,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呢?”

——司挽溪

秋老虎果真厉害,看着讲台上讲的津津有味、欲罢不能且迟迟不肯下课的教授,司挽溪生生的被逼出了一后背的汗。现在已经是十二点十分了,凌然下午还要上课,高中生中午的时间本来就紧张,回去吃个饭连午觉都睡不了多长时间就又要匆匆忙忙的再去学校。

且不说教授半点下课的意思也没有,就算现在立刻下课,从这里到校门口一路狂奔也得有个十来分钟个,到了校门口最少也要十二点半了,凌然回家得二十分钟,来来回回五十分钟就没有了,吃晚饭至多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而且,这还是最理想的情况。

本来让凌然给她送东西她已经很不好意思了,现在又是这种情况,她更是无地自容了。

司挽溪从来没有对老师有过什么强烈的意见,可是今天这老师确实让她赶到格外的烦躁,要是没报这门课该有多好!

身边的董媛看司挽溪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的样子便问她:“怎么了,挽溪?”

司挽溪只是摇摇头,看着老师,叹口气。

就在司挽溪心急如焚的时候,凌然给她打来电话,司挽溪怀着满腔的内疚和凌然说着自己的处境,想着凌然可能会不耐烦,甚至会发脾气。可凌然听后却说:“没关系,拖堂是老师们的通病,无论大学还是小学,尤其是讲到慷慨激昂的时候最容易把自己当做世界的中心,不能怪你。”

司挽溪没发现凌然还有这么博大的胸怀,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倒是凌然又问了她所在的位置,说去她们教学楼下等她,还快一点。

下课前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司挽溪是数着秒过的,终于,教授良心发现放过了他们,不到半分钟,偌大的阶教空空如也。

司挽溪随着人流到了楼下,远远便看到了凌然,他站在树下靠着自行车,一身运动装很是清爽,头上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正在玩手机,倒是并不着急。

她紧跑两步,来到凌然面前:“让你等这么久太不好意思了。”

凌然笑了一下,从书包里拿出司挽溪的文件:“下次认真点,这两次是有我,可是下次不一定还有我。”

这孩子,没大没小。

“好啦,知道啦,快回去吧,我送你。”

凌然扁扁嘴,道:“真没良心,我劳心劳力的给你送东西,你不报答我就算了,还赶我走。。。。。。”

司挽溪看着佯装生气的凌然不由得笑了:“我是怕你休息不好才想让你赶快回去的,这样,我答应你一件事儿,以作回报。现在呢,我亲自把你送出去,好不好?”

她想,凌然果然好本事,成功的激发出了自己的母性,她现在对凌然说话的语气像在红孩子。

听到这话,凌然也不再继续假装耍赖,点点头:“好啊,劳烦司老师送我出去了。”

两个人沿着A大的中心大道往外走,也不说什么,只是静静走着。

到了篮球场的时候,司挽溪听到有人叫她,回头一看是董媛和王璇静;后边还跟着他们班的体委刘明洋。

“挽溪,咱们班今天和四班有篮球比赛,你不去看比赛吗?”董媛问她。

“我去送送他,”司挽溪指指凌然,“一会儿我就过去,不过,刘明洋,你怎么没去比赛,你可是咱们班的主力啊。”

只见刘明洋一脸苦相,说:“不知道是不是倒霉催的,这脚早不崴晚不崴,临上场给崴了!今天肯定要被四班虐,生虐!”

王璇静拍拍刘明洋的肩,安慰他:“哎呦,算了算了,胜败乃兵家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