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隔江望月什么意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第1页)

中宫嫡子,上头只有四个姐姐,一生下来就被册封为皇太子,权术谋略无人能出其右,兵法骑射乃当世第一。当了三十六年太子,文治武功了得,结果就在中宗年迈准备传位之际,被一个术士忽悠着,撂下年迈的老皇帝和刚刚成年的皇长孙,自个儿修仙去了。

从正史上其实可以看出来,魏世宗一生最为耿耿于怀的事莫过于此,到死都不肯给他爹追封皇帝,还留遗诏也不准后世子孙追封,直到世宗的儿子登基后,才勉勉强强加了“神元”二字作谥号,将祖父的神像请入太庙。

这位孝昭太子的一生,真可谓是一部传奇,幼时聪慧绝伦,少年低调谨慎,青年时代敢以身犯险深入突厥王庭促成两国贸易往来,又以一己之力平定西北,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从老皇帝手里夺权,敢置老父幼子于不顾潇洒离去。

后人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赞扬其为世宗中兴的奠基者,也有人抨击其败坏朝纲谋逆犯上。

在许多流传至今的古代话本里,不论是征战沙场、清谈论道、红袖添香、鬼神志怪,几乎都能找到以孝昭太子为原型创作的角色,其中不少还能在《魏书》这部正史中找到创作的灵感源泉。

而羽林卫入蜀这件事儿,应该从孝昭太子平定西北的时候开始算起,《魏书》上记载得很是详细:

正值而立之年的太子深入虏庭立下不世之功难免得意,于是搂着爱妃在甘泉宫过冬,附近驻扎着一支皇帝派来专门保护太子的军队。也不知道是哪出了变故,太子在重重保护之下,被总领西北政务的行政长官给……逼宫了。

中间又发生了什么史官没记,后人也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负责保护太子的军队被降罪,断了军饷,以剿匪之名在山中开荒,等太子平了蜀人之乱,又将这支军队调入蜀中。

直到多年后朝廷整编三大营,想起这支被遗忘在穷乡僻壤的军队,才将他们调回国都编入羽林卫。

镇压蜀中乱民估计是真,但要说在蜀中成家不愿回归国都显然是胡扯,当时的蜀地属于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和万国来朝的大魏都城晋阳相比,实属云泥之别,脑子有坑才会抛弃家族父母高官厚禄,留在言语都不通的异族。

之所以留有后人,多半是年轻人当兵久了憋不住火,遇见个稍微看得过眼的姑娘,管她异族还是汉人,先睡了再说。

等朝廷下诏回归,男人们一走了之,临走前许下个将来飞黄腾达必不忘糟糠的誓言,留下寡母在蜀中苦等一生。

江冲心中如此猜测,面上却是不显,聊着聊着他就靠着干草堆睡过去了,连重明给他盖上外衣都没能将他惊醒。

夜宿深山,哪怕是住在前人露营过的山洞,也不敢放松警惕。

曹显踹了堂弟曹兑一脚,低声道:“我守前半夜,后半夜来替我。”

曹兑心想着凭什么江巡检的人就可以呼呼大睡,但碍于他大哥的淫威,敢怒不敢言。

曹显提着刀出去放水,回来却见江冲手底下那个焉儿坏的娃娃脸坐在靠近洞口从火堆旁,手里拿着小木棍在地上一笔一划地写着什么。

曹显走过去,看清了地上的字,笑道:“家书不写纸上,写这儿有什么用?”

白英轻飘飘地看了他一眼,漠然道:“我全家都在地底下,写纸上寄给谁?”

曹显摸摸鼻子,尴尬地笑了两声,在一旁坐下,状似无意道:“江巡检看着年纪不大,人可真气派,来头不小吧?”

白英勾起略显嘲讽的嘴角,“怎么?曹副尉刚借着斗殴摸清我们的实力,现在又来探听我家公子的背景?我家公子的来头啊,说出来怕吓死你!”

曹显:“……”

--------------------

作者有话要说:

孝昭太子和“爱妃”的故事移步隔壁《朕很闲吗》

第46章长兄亦如父

曹显守了前半夜,叫醒曹兑后便自己去睡了,一觉醒来外头正下着雨,看那雨势连绵不断的样子,心知运粮队今日走不了。

坋州气候潮湿,粮草极易发霉,赶路事小,但因为赶路致使粮草生霉那就得不偿失。

显然江冲也是同样的想法,所以他一大早便下令在此修整一日,待雨停之后再赶路。

曹显出去透了口气,回来见江冲靠在洞口的石壁上,手里拈着几片叶子,看着灰蒙蒙的天空,神色称得上温柔。

“江巡检这是想家了?”曹显显然并没有放弃对江冲的试探。

江冲笑了笑,“曹副尉对我的家世感兴趣,何不直接来问我?”

目的被揭穿,曹显也没有恼羞成怒,索性在不远的地方坐下,随手拔了根野草放在口里嚼,“早就听说江巡检是自己带着兵器甲胄战马来参军的,若非达官贵人,如何支持得起这样一批物资?我也只是好奇罢了,不想说就不说。”

“我若说那些东西都是朝廷给的呢?”江冲笑着看他。

曹显挑眉,“你又不是皇亲国戚,朝廷凭什么白给你那么多东西?”

说完他顿了顿,“不会真是吧?”

江冲没有回答,双手捏着树叶置于唇边,一曲婉转缠绵的坋州小调从唇齿间流泻而出。

曹显跟着哼了几句,奇道:“这不是《征夫曲》吗?难不成江巡检家中也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娘子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