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愿皆应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第二份引荐(第1页)

【缺乏情绪反馈是什么体验?

在我认识2号玩家前,只有人工智能会给我这种感觉。人工智能在复制人类感性功能的方面还有所欠缺,因而它们很难拥有情绪,或者说,在目前看来还不完善。

2号玩家患有的罕见疾病使她失去了对于“情绪”这个人皆有之的感性表达。那些能让正常人表达出喜怒哀乐的事情,在2号的眼中,情感价值都不复存在。

她试过理解情绪的含义以及运作方式,并试着把自己伪装成正常人,但她却因为奇怪的举止而受到了同班同学的嘲笑。在她看来,同学们似乎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变得“快乐”,她知道“快乐”是正面情绪,并由此认为自己是个能令人开心的人,这样的形象有利于维系她与同学间的关系,于是她更加频繁地伪装出事实上并不自然的“情绪”。

感性的事物,往往难以使用理性的解释来说明。无论她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真正触及“情绪”本身。

尽管她十分努力地模仿出自然的情绪,同学们还是厌倦了她的异常,那些坏孩子们决定让2号玩家吃点苦头,便对她实施了欺凌。他们总在她的水杯里放入橡皮屑和头发。

毫无防备的2号玩家遭受了无数次类似的恶作剧。她因此患上咽炎和肠胃上的疾病,休假了很长一段时间。

终于,觉醒一般,她发现自己似乎会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某种情绪。对比资料,她判断这种会使心跳加速的感觉被称为“恐惧”。“恐惧”这种情绪的产生终于不再是自发地刻意伪装,而是某种对事件的自然反应。

她开始对细长扭曲的物体感到“恐惧”了。

如果2号玩家拥有正常情绪,此时她的反应大概会是“惊喜”。她立刻把努力的重点放到了对“恐惧”上,由于仅有这种单一的情绪,她感到恐惧的阈值在逐渐降低。

这导致的后果似乎很严重:渐渐地,2号玩家开始对整个世界都感到恐惧,极其微小的变动都会使她担惊受怕。

尤其是细长而扭曲的物体。

一切肉眼可见的线条都会激发她内心的恐惧,她本能地抗拒类似的物体,并想尽办法摧毁它们。

她的那双白皙手掌原本应该很好看的。

起初是用手指强行剥下皮肤,随后是剪刀,美工刀。

在毁坏掌心纹路这件事上,她表现得疯狂而冷静,仿佛那双面目全非的手掌并不属于她自己。

顺带一提,她当然是有痛觉的。

再优秀的治疗也没法消除她手上的疤痕,她费尽心思试图破坏的掌纹依然存在。她被诊断为有自虐倾向,被迫戴上了一副手套,并剪了短发,防止一切可能重新引起她应激反应的因素。

我已经很久没有她的消息了,但我模糊地了解到,她似乎已经从恶作剧的阴影中走出来了,但好像还是戴着那副黑色的手套。

这便是我对于2号玩家的认识,希望我对她的引荐可以得到采纳。无论某所是否如同声明上说的那样神奇,我都祝愿她的疾病能得到根治。】

短时间的静默后,先前的“咔咔”声再度响起,示意着这次的叙述也已告一段落。

同样得到了所有人的异样目光,但2号保持着面无表情的冷漠神态,看上去,她的脸上确实没有产生情绪的迹象。

叙述结束,在场的所有人似乎都陷入了沉思,没人轻易开口。

“可以看看你的手么?”同为女性的6号突然打破沉默。

2号思索片刻,摇了摇头:

“医生不建议我这么做。”

“你认真听叙述了吗?不要强迫她。”见6号还要发言,林羡辰插道,“你不怕引发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

6号嘁了一声,扭过头去不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