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带全村种草药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章 最大的难题(第1页)

李少才其实不太能理解,村民们为什么信奉改一个吉利的名字就能兴旺全村,甚至把对于未来生活的期望全都寄托在一个名字上。

其实在李少才考中秀才的时候,柳树村就提起过,想把村子改成秀才村。

但一来太招摇,二来则是李少才考中秀才没多久,家中就办起了白事,这才没有改名。

现在大家再一次提起此事,李少才也没有泼冷水,不就是改个名字?又不是什么大事,大家高兴就好。

一般涉及到这种问题,那必然是李少才这个唯一的读书人来做的。

不出所料,几乎是这个建议刚被提出来的一瞬间,所有人就都把目光投向了李少才。

李少才扯了扯嘴角,几乎是下意识的吐出一个名字,“桃源村。”

当初他刚一进入峡谷,就觉得这完全就是一片避世的桃花源。名字是烂大街了点,但李少才的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这个。

村民们不知道来源,一个个都好奇的看着李少才。

“少才,咱们这个村子连一棵桃树都没有,为什么要叫桃源村?”

“桃源村源自于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中小学必备课文之一。

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李少才已经不记得全文,但其中最有名的几句还是记得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李少才背的可能没有那么完整,但随着他一句一句背诵下来,村民们就像是听到了什么哲理,全都屏气凝神,甚至有一些光着膀子的壮汉觉得自己衣衫不整,实在是玷污了这么美妙的诗句,尴尬的去穿还没有干透的衣服。

将自己能记得的几句背了出来,李少才也知道大家可能根本听不懂这么文绉绉的话,又用白话跟大家解释了一下,这些话都是什么意思。

随着李少才的解释,有人忍不住惊呼,“什么有山里有个小口,一开始只能通过一个人,越走越宽,还有良田!鸡犬!这不就是咱们村这个样子吗?难道说大诗人也来过咱们这里?”

“呸!人家大诗人怎么会来我们这种穷乡僻壤?再说了,人家诗里都说了,坐船去的!咱们祖祖辈辈都没有人见过船,还坐船?”

两个人的斗嘴,瞬间引起大家哄堂大笑,村民们的气氛瞬间变得欢快起来,就好像什么山火、干旱根本没有造成一点影响。

起哄了两句,村里马上就有人开始喊,“我觉得少才起的这个名字特别好,人家诗里都说了,以后全村都是良田,还有鸡有鸭有狗,这可不就是天大的好兆头?”

“对!这个兆头非常不错,等村长回来了,咱们就跟村长说,干脆改名叫桃源村好了!”

他们正凑在一起起哄,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门外就响起了村长媳妇的声音,“赶紧出来个人,姜汤熬好啦,都驱一驱寒气,可千万别着凉了。”

坐在门口的男人赶紧起身出去,没一会就端回来一大锅姜汤。

可惜,行李大多在另一个茅草屋里,他们这里空空荡荡,只挤着这些臭烘烘的男人们。

李少才顿时表情就僵住了,这么多人,就着一口锅喝?

他倒也不是特别排斥跟别人用一个碗,但是吧,村里这帮男人,都不知道多久没洗澡了,以往大家都在露天的峡谷里打地铺,虽然大家身上味道都不好闻,但毕竟是露天的环境,味道散的快。

现在大家这么多人都挤在一个屋子里,那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