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何谓带头大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部分(第1页)

但是,慕容复内心真的感到快乐吗?

慕容复少年老成,旁人不大容易看出他的心事。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他在西夏银川公主招婿面试时的回答一窥他的内心世界。

银川公主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一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是快乐逍遥?这问题慕容复曾听她问过四五十人,但问到自己之时,突然间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他一生营营役役,不断为兴复燕国而奔走,可说从未有过什么快乐之时。别人瞧他年少英俊,武功高强,名满天下,江湖上对之无不敬畏,自必志得意满,但他内心实在是从来没感到真正快乐过。他呆了一呆,说道:“要我觉得真正快乐,那是将来,不是过去。”

旁人以为慕容复与吐蕃宗赞王子等人一般的说法,要等招为驸马,与公主成亲,那才真正的喜乐,却不知慕容复所说的快乐,却是将来身登大宝,成为大燕的中兴之主。

银川公主的第二个问题是:“公子生平最爱之人叫什么名字?”

慕容复一怔,沉吟片刻,叹了口气,说道:“我没什么最爱之人。”那宫女道:“如此说来,这第三问也不用了。”慕容复道:“我盼得见公主之后,能回答姐姐第二、第三个问题。”

由上可知,能够让慕容复唯一感到快乐的事情就是兴复大燕。只要这个目标一日不实现,他就一日不会快乐。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中的人是有两重属性的,一种是人性,一种是组织性。组织是建立在对人和人性的束缚压抑基础上的,组织的要求与人的个性需要是不相协调的。

所以,组织性和人性是对立的。但一般而言,即便是身处再苛刻冷酷的组织,组织中的人也会想方设法满足自身部分人性的需求。若非如此宣泄,组织中的人势必崩溃或造反。

但慕容复则与众不同。他自小被灌输教育的全都是如何兴复大燕,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所以,组织目标已经融入他的血液,化成了他全部的个人目标。但凡对兴复燕国有一丁点好处的事情,他都不遗余力去做。任何时候都不忘记把遇到的各种资源、机会和兴复大业联系起来。

在慕容复的身上,只有组织性,而没有了人性。他把所有的一切,包括时间、精力、感情都主动献给了组织。

为了兴复大燕,他会去应征西夏国的驸马。为了兴复大燕,他会去破解聋哑老人的珍珑。当他路遇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组织万仙大会,聚集谋反时,立即想到这是一个延揽人才的好机会。

同样,只要能兴复大燕,什么都可以牺牲。

慕容复率领手下四员大将以及王语嫣和万仙大会引发冲突后,王语嫣受制于一个头陀时,慕容复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对他一往情深的表妹王语嫣的性命,而是想到“姑苏慕容”这四个字尊贵无比,决不能受人要挟,向旁门左道之士投降,从此成为话柄,在江湖上受人耻笑。慕容复已经是一介平民,他所能凭借的也只有“姑苏慕容”的名声。如果连这点名声也没有了,兴复大业当然更是无从谈起了。若非段誉急切间使出了“六脉神剑”,王语嫣早已死于非命。

当慕容复前往西夏应征驸马之际,王语嫣伤心欲绝,自寻短见。慕容复知她要去寻死,伸手想拉住她手臂,口中想呼:“不可!”但他心中知道,只要口中一出声,伸手一拉,此后能否摆脱表妹这番柔情纠缠,那就难以逆料。王语嫣温柔美貌,世所罕有,得妻如此,复有何憾?但拉住她势必不能再成为西夏的驸马,兴复燕国的大计就要大受挫折了。一念及此,慕容复嘴巴张开,却无声音发出,一只手伸了出去,却不去拉王语嫣,任其赴死。

慕容复为什么会众叛亲离?(2)

这一切,都是源自其父慕容博对他的所谓教诲。慕容博曾不断叮嘱慕容复,除了中兴大燕,天下更无别般大事,若是为了兴复大业,父兄可弑,子弟可杀,至亲好友更可割舍,至于男女情爱,愈加不必放在心上。

这直接造成了慕容复过分沉溺于组织目标。在他身上,组织目标过度甚至完全侵占了个人目标,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完全混合,其个人生活已经没有任何的空间。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慕容复可以放弃王语嫣的爱情,甚至也可以放弃王语嫣的性命。

而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必定是连做人的尊严都可以放弃。

慕容复在少室山前被段誉打得丢盔卸甲,正要横剑自刎,却被其父慕容博阻挡。慕容博又对他进行了一番强化教育,从而把慕容复推向了组织性畸化(亦即人性化的彻底湮灭)的极端。

此后,慕容复为了兴复大燕便不择手段。

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也正在图谋复辟大理国的王位。慕容复为了借力于他,决意先助段延庆登上大理国王座,然后再借兵一万,兴复大燕。

慕容复用“悲酥清风”将段延庆制住后,却屈膝跪倒,磕了四个响头,说:“在下的心愿,殿下早已知晓。但想兴复大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今日我先扶保殿下登了大理国的皇位,殿下并无子息,恳请殿下收我为义子。我二人同心共济,以成大事,岂不两全其美?”

好一个两全其美!殊不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段延庆心道:“此刻我身中毒药,唯有勉强答允,毒性一解,立时便将他杀了。”便淡淡地说:“如此你却须改姓为段了?你做了大理国的皇帝,兴复燕国的念头更须收起。慕容氏从此无后。你可都做得到么?”他明知慕容氏定然另有打算,只要他做了大理国君,数年间亲信遍布要津,大诛异己和段氏忠臣后,便会复姓“慕容”,甚至将大理国的国号改为“大燕”,亦不足为奇。此刻所以要连问他三件为难之事,那是以进为退,令他深信不疑,如答允得太过爽快,便显得其意不诚、存心不良了。

慕容复沉吟片刻,踌躇道:“这个……”其实他早已想到日后做了大理皇帝的种种措施,与段延庆的猜测不远,他也想到倘若答允得太过爽快,便显得其意不诚、存心不良,是以沉吟半晌,才道:“在下虽非忘本不孝之人,但成大事者不顾小节,既拜殿下为父,自当忠于段氏,一心不二。”

两人正在勾心斗角之际,对慕容复忠心不贰的部下包不同却无法接受自己昔日玉树临风、*倜傥的上司这般无耻下作的模样,忍不住出言力阻。

包不同说:“公子爷是大燕国慕容氏堂堂皇裔,岂可改姓段氏?兴复燕国的大业虽然艰难万分,但咱们鞠躬尽瘁,竭力以赴。能成大事固然最好,若不成功,终究是世上堂堂正正的好汉子。公子爷要是拜这个人像不人、鬼不像鬼的家伙做义父,就算将来做得成皇帝,也不光彩,何况一个姓慕容的要去当大理皇帝,当真是难上加难。”

慕容复心下大怒,但包不同是他亲信心腹,又正是用人之际,不愿直言斥责,淡淡地道:“包三哥,有许多事情,你一时未能明白,以后我自当慢慢分说。”

包不同摇头:“非也,非也!公子爷,包不同虽蠢,你的用意却能猜到一二。你只不过想学韩信,暂忍一时胯下之辱,以备他日的飞黄腾达。你是想今日改姓段氏,日后掌到大权,再复姓慕容,甚至于将大理国的国号改为大燕;又或是发兵征宋伐辽,恢复大燕的旧疆故土。公子爷,你用心虽善,可是这么一来,却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不免于心有愧,为举世所不齿。我说这皇帝嘛,不做也罢。”

慕容复怒极,大声道:“包三哥言重了,我又如何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了?”

包不同道:“你投靠大理,日后再行反叛,那是不忠;你拜段延庆为父,孝于段氏,于慕容氏为不孝,孝于慕容,于段氏为不孝;你日后残杀大理群臣,是为不仁,你……”

一句话尚未完,慕容复手出一掌,冷冷地道“我卖友求荣,是为不义”,将包不同击毙。包不同万没想到这个自己从小扶持长大的公子爷竟会忽施毒手,邓百川、公冶乾、风波恶三人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待要施救,已经来不及了。

慕容复此举,显示他的人性已经彻底泯灭,也彻底冷了邓百川等三人的殷切效忠之心。这几人曾经曾向慕容博立誓,此生尽心竭力,辅佐慕容复兴复大燕、光大慕容氏之名,但此时却背誓伤心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