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五零纪事全文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章 贾东旭的誓言(第1页)

“你们大院的粮本呢,小冯过来盖章,老易你安排人过去装车,还有给老易多装五百斤,你们大院明天要来一个新住户,粮食关系已经转过来了,章等他来了再盖。”

这个小冯叫冯琳,是个小姑娘,就是街道的勤杂员,还是个临时工,原因就是她是她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一个重病卧床的妈,两个年幼的弟弟,年龄不够,进厂,厂里也不要,只能先在街道混着,能有口饭吃,等明年到了年纪,就找个厂子上班去。像她这种情况,大概率会被分到红星厂去,因为能和雨儿胡同街道有联系的条件最好的就是红星厂了。

别人在装车,装车过程也挺简单,就是把地瓜从人家车上,拾到自己的车上,一筐一筐的过称。算账的自然是是赵鑫,这个到处喜欢凑热闹的。

另一边,“老易,这个姑娘叫冯琳,街道里安排了,明年转过年来就去你们厂上班,到了厂里多照顾着点,她家里也不容易。”

“嗯,我知道了,王科长,就是我们大院东旭那事儿……”

“老易,你也不是外人,这贾家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清楚,他们这是属于屡教不改的典型,街道里本身就不是很满意。更何况,现在上面都下文件了,不允许私自给农业户口的人介绍工作,这代表什么你懂吧?且熬着吧,粮票也就这会贵,等几个月,价格就下来了。”对于黑市卖粮票,街道清清楚楚,但是不想管,也没法管。

易中海听到王科长都这么说了,也明白这事儿是彻底没戏了,接下来就得找贾东旭好好谈谈了,不能自己白白付出啊。

大家把地瓜拉回大院之后,大家立刻就围上来开始分地瓜,但是分的时候又出幺蛾子了,这一次惹事儿的是闫阜贵,“我说柱子,刚刚放上那块大的才多三两,你这又给换个少一两的是什么意思。”

“三大爷,人家街道就这么安排的,多一两少一两无所谓,不能多太多,要不你自己挑挑凑个正正好好的一百斤。”

“嘿,我就不信了。”闫阜贵立刻上前,拿着刀,给自己凑了五个一百斤零一两,闫阜贵全家六口人,两个不到十岁的,总共是五百斤,沾了五两的光。“柱子,这可是你说的,多一两少一两无所谓。”

“我就多余管这茬,您老会算计,还是你慢慢的称吧。我回家看孩子去了。”要说医院送的孩子,也就是何君平,就是比何汉基聪明,何君平都会翻身了,何汉基还只能躺着吐泡泡呢。虽然没啥血缘关系,但是毕竟喂了好几个月了,也都有了感情,何雨柱梁拉娣也没有搞什么区别对待。

何雨柱把自己从别人手里买到的地瓜,全都付款装车之后,准备拉着板车去给大姨子,老丈人,和自己老爹那边送过去,结果还没出门,就被易中海叫住了。

“柱子,你先等等,你这些地瓜,准备送哪去啊?”

何雨柱也不疑有他,还是很老实的说,“给我爹那边送两百五十斤,我丈人那边一百五十斤,剩下的给我大姨子送过去。”

“柱子,这不是一大爷说你,你看看,你爸养的是白家的孩子,都不和你有什么来往,还有你大姨子,还能和你相互扶持着走还是咋滴,你不如就咱们大院里分分,也短不了你钱,毕竟远亲还不如近邻呢,对吧,你和东旭也是一起长起来的,有什么事,你叫东旭也方便不是。”

何雨柱还没说话呢,听见易中海叫住何雨柱就开始偷听的梁拉娣走了出来,“一大爷,这事儿不巧了不是,我们家柱子想的不周到,都提前给人说好了,再说我公公那里,咱也不图人家白家兄弟对我们怎么样,只要这十几年我公爹日子好过就行,我们要是不送过去,这口粮不够,还不是大人从牙缝里省了给孩子吃,到时候受罪的还是我公爹。我姐那边,我姐夫说了,开春给我们家俩孩子打个小床,咱们也得表示表示不是,要不人家说咱不懂礼数。至于你说贾家,这批地瓜我们可不敢给他们,你想想,这些地瓜都是打谁家买的,人家干嘛要卖给我们,不给贾家,柱子要是把地瓜倒给贾家了,人家怎么说咱,这不是得罪人吗?”

这话噎的易中海说不出话来,但是你还不能说人家说的不占理,人家有东西不给自己父母,给一个邻居,说不过去吧。至于后面梁拉娣说的,似乎也没啥问题,人家要是愿意给贾家,自己不就给了吗,用得着你何雨柱从中间倒一遍手。

何雨柱和易中海的关系是你是大爷没问题,何雨柱对易中海在何大清刚跑的时候给他的帮助他可都记着呢,但是你别给我说后院聋老太太的事,一说就急眼,虽然上一次的罪魁祸首是周利民他妈,但是聋老太太绝对是第一帮凶,现在由于杨厂长和易中海护着她,何雨柱不好下手,但是无论是梁拉娣还是白氏过来充亲奶奶,都会阴阳怪气的刺挠几句。

贾东旭把易中海的地瓜拉回家的时候,还说要把钱给易中海,但是易中海不要了,“东旭啊,你也知道你师娘不能生,我这可是拿你当亲儿子看了,这利民虽然认了我这个干爹,但是你也看出来的,他的心思根本就没在我身上。所以呢,我想着……”其实易中海真的误会周利民了,他承诺的是给易中海送终养老,现在易中海还活的绷绷的,分明就是用不着他啊,两下安好他不来添乱就是最好的事儿了,没必要相互打扰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师父,你放心,你给我办的这些事儿这么多,我贾东旭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终身为父的道理,我还是懂得的,咱也说实在的,师父,你退休金和你和几十年攒的钱,足够你养老得到,求得不就是一个一早一晚有人问问,老了之后有人能送你上山吗。我就这么说,你上了年纪之后的事儿,我贾东旭全包了,后边哪怕是我自己一个人背着你,也把你送上山去。”倒不是说易中海人缘差,死了连个抬棺材的也没有,而是一种表决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