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五零纪事全文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章 准备高考(第1页)

庆功会上,老师的发言热情洋溢,充满了鼓励性,但是发言中那种浓浓的失落感,是瞒不住的,原因也很简单,不能投入工业生产,老师联系过西北钢厂的总工,人家说现有的设备达不到实验室要求的条件,你们要是想工业制造,咱们可以联合设计新的炼钢设备,但是并不抱太大期望。这种名义上领先世界的技术,只能在实验室压箱底,等工业水平达标的时候,再拿出来,或许又已经落后了。实际上,由于赵鑫的捣乱,这种钢在这个方向,几十年内,都可以保证绝对的领先性。

所以何雨水准备一开学就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小型氧气顶吹转炉的小型样机图纸,制作模型,实验验证,再正式投入建设。现在国内有空气侧吹转炉,也有大量的侧吹平炉,甚至还有应该进博物馆的搅拌炉。所以走的时候,从钢铁学院带走了一大摞绘图用纸。这个东西非常稀罕,价格也很高,正常申请起来都很麻烦,但是钢铁学院为了表示对何雨水的重视,不单单送给了她一百张纸,还送给她一整套绘图工具。

正月初七开始,所有高三都陆陆续续的开学了,石钢中学是第一批开学的,一开学,整个学校的氛围就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明显更加的紧张。但是两个小屁孩没去,请假了,有事让吴烨的两个妹妹代为传达。

两个人开始了漫长的绘图加实验过程,顺手还解决了耐火砖的问题。至于技术来源,和焊机一样,来自毛熊,你说毛熊还真是好大哥,它有什么先进技术,在自家的杂志上是真的公布,虽然里面的数据真假参半,甚至还有路线上的误导,关键数据缺失等各种坑爹操作,但是作为启迪性杂志特别合适,尤其是,这是人家已经验证过得技术,虽然方法不一定对,但是最起码人家证明了这个玩意儿是可以做出来的。大洋对面那个国家也是一样的玩意儿。它们在利用这种方法相互竞争,相互炫耀,只要不跳坑,挺好。最坑的是它们互派间谍,盗窃技术,对于一些不全面或者自己用不上的技术,这俩货直接改吧改吧公开,不怕第三方学,反正你们也学不会。(据说氯霉素的制备过程成为全世界公开的秘密就是这么来的。)

赵芹在知道两个人在钢铁学院的操作之后,也同意了两个人的请假。高三下学期主动请长假,两个亘古未有奇葩。

当然这也和赵芹比较忙有关,第二版钱币马上就要发行了,厂里要协助人民银行,给大家换钱,一万比一块,虽然是三月一号开始兑换,但是要给大家做好宣传工作,否则我给你一万,你给我一块,我不亏大了吗。另外还有一件大事,部里在红星厂的大动脉上来了一刀,红星厂要再次展开大招工,招多少,部里不管,但是要求,今年年底,部里要从红星厂抽走三千工人和配套的行政人员,支援建设新钢厂,但是不能影响了红星厂的生产。说白了,就是因为红星厂级别太高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是红星厂的职责。

对于这次动脉大放血,厂里各部门忙的不可开交,连杨厂长也暂时忘了抢班夺权的事。同时总厂也在添乱,要求红星厂培养一套班子,建设一个归属红星厂的钢铁机械二厂,相关的工人,由现有的钢铁机械厂代为培训,支援。主要用于生产半自动焊管设备和正在研究的已经有了眉目的双动蒸汽锤。(必须换赛道了,轧钢厂不够折腾的,技术含量太低了。)

三管齐下,大家恨不得一个人拆成两半用,赵芹也自然没有时间管理赵鑫了。从过完元宵节开始,赵芹几乎天天都在加班,由于赵芹正在预备退出财务科,再加上总厂要求建设新厂,赵芹基本上内定了要去新厂任职,所以厂里人事科给赵芹招了一个助理,就是过年街道分地瓜的时候,盖章的冯琳。高小等同学历,懂得东西不多,但是好学,勤快,是个当助理的好材料。

到三月一号开始换钱的时候,赵芹利用职务之便,凑了五整套全国通行的货币,至于那些只在边疆少数地区发行的货币,只收集了几张,倒不是为了以后升值什么的,就是为了纪念。有先进大院的压力,再配合上厂里和街道的轮番宣讲,所以这一次,这个大院没闹什么幺蛾子。但是隔壁把事情闹大了,就是一开始说的那个问题,你用一块钱,换我一万块,我不接受,这种脑子进水的人还不少,他们居然纠集了一百来号跑到市里请愿去了。闹的挺大,一个个的关了两天才算完事。不过把易中海气的不轻,因为文明大院就是和他们院子绑定的,这一下彻底告吹了。

在一片忙碌中,时间走到了七月份,天气很热,虽然说同样是高考月,但是明显没有后世那种一切为高考让步的感觉,郑丽春也一直没有等来她的艺考,再加上她平时复习不怎么样,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戏剧学院分数低了。这个学期,赵鑫二人组,只去了学校三趟,一趟是参加三月份的报名确认加体检,一趟是参加五月份的毕业考试,从55年起毕业考试提前到了高考之前,一趟是六月份回去拿准考证,并且领了一块薄木板。一直关心她们的两所大学,倒是直接到家里来找了两趟,询问参加高考的信心。能研究焊机,能搞冶金,关键年纪还不大,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七月十八号日起,红星厂正式给赵芹和何大清安排了一个光荣的工作,陪考,十八号她赵芹领着大院里的六个考生以及外院的三个考生去考点确认考场,并且直接在考场外面的招待所住下了,单人单间,有风扇,独立卫浴,一般人可没这待遇,因为考场和建国厂紧挨着,这是人家建国厂的招待所,建国厂作为亲儿子,接待任务比较重,甚至偶尔还有接待外宾的任务,所以招待所比较豪华,也就是兄弟厂才有资格用一下。由于这些人都已经和红星厂商量好了,一旦考上培养单位,都要写红星厂,所以,厂里非常重视,基本上能用的全都用上了。

而从十八号起何大清在人家建国厂的后厨,搭建了一个临时灶台,为这九个考生准备三餐,全是精粮,连细粮都不用了,面粉用的是富强粉,大米用的是二等米,八个人每人每天半斤肉,两个鸡蛋,也幸亏大部分家庭也明白高三累,尤其是最后两个月更累,所以大家平时吃的还行,否则这个吃法拉肚子是必然的。

考试要带的工具有钢笔,铅笔,直尺,圆规,算盘,橡皮,薄木板,准考证,户口本等。每人背了一个挺大的包,里面还有内袋,这个包也是红星厂专门定制的,制作人梁拉娣。厂里还专门出了一辆卡车,送他们到京城师范参加考试。

参加高考的考生很少,因为针对高中生的中专考试,已经在七月初考完了。所以大家都集中到一起参加考试,京城还算是好的,最起码没有出市,外省的基本上都要到省城参加考试,考试地点一般都是各省的师范院校。冀省更倒霉一点,高考说明了到底谁才是它的省城。你名义上的省城到处乱转没用,所有的考生都要到京城刚刚建好还没有正式招生的第二师范和女子师范。

说实在的,赵鑫的高中也就上的那么回事儿吧,她由于是直接上的高三,而且石钢中学作为一个厂办学校,只有理工科一类,所以赵鑫居然不知道高三是要分科的。上到高三之后,学校正式分科,一般分成三个方向,理工,农医,文史。理论上,本着尊重个人意愿的原则,但是实际上是按成绩分的,学习好的学理工,差一点的学农医,再差一点的学文史,你不按这个分也行,只要你能抗住学校老师的一遍遍家访,你扛的住,家长也扛不住啊。

石钢中学在高三分完科之后,把一些能考大学,但是成绩不够理工的,都送到了其他学校,我就专心培养理工类学生,中专也是一样。但是不代表你分到了大学班里,你就只能考大学,实际上这一次赵鑫所在的大学班真正报考大学的就七个人。剩下的都去参加中专考试了。

由于去年有一部分考生联合上书,说,毕业考试放到高考之后,大家对高考都不能安心的复习了,所以这次毕业考试大幅提前,提前到了五月份,毕业考试结束之后,大家都自由的为高考奋斗。这一奋斗就是俩月。直到七月下旬。

七月下旬的天气不是一般的热,二十一号早上,每人吃了两个鸡蛋,以及管饱的肉包子之后,赵芹又给每个人的包里塞了一个果子面包,两块水果糖,三块薄荷糖。前者用来充饥,后者用来提神。又装了一瓶凉白开,用的是从医院淘换的输液瓶子,这东西可不好淘换,绝大部分都是要回收再利用的,之所以有富裕,是医院里面有报废名额。就这九个瓶子,还是红星厂答应医院给他们焊二十个输液架子换来的。

喜欢五零见闻录()五零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