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五零纪事全文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6章 粮食(第1页)

农业公社完成收割之后,并不是说交够国家的比例,剩下的就全都是自己的了,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而是有规定的分配,第一步按照百分之十五到十八,上交公粮,并不是完全免费上交,这部分公粮在完成统计之后,年底公社会发放一定的工业券,布票,棉花票之类的东西,一般不给钱,然后大队和生产队仓库里都会留够第二年的种子,以及应急存粮之类的一般不会超过百分之十,粮站会有一个强制统购平价收购比例,这个比例不确定,但是最终被算上前面两者,总量用该不大于百分之四十五,一般也不会低于百分之三十五。而后面分地之后,交公粮就什么也不给了。

剩下的才是所有社员的口粮,而如果这部分粮食吃不了,或者需要换钱,那么这一部分粮食也可以卖给粮站,这可就不是统购了,价格会大幅上涨。而副产品,比如水果,干果等农副产品也会按照差不多的比例进行分配,但是这里的收购单位就会变成供销系统。所以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两个相邻的生产队,人均粮食产量差不多,但是一个只能吃粉渣,另一个可以吃棒子面(这里指的是不带核的那种),甚至是白面。为啥呢,就是因为有的生产队有足够的干鲜果用来卖钱,就可以留下自己的口粮,有的生产队没有,那就只能卖口粮了。

(粉渣是什么,红薯或者白薯知道吧,切片晒干之后磨成的面叫地瓜面,鲜地瓜打浆水洗进行完淀粉提取之后剩下的纤维素渣子叫粉渣。粉渣这玩意就是糊弄肚子,人体是很难消化里面的纤维素的,所以一般会掺上一点地瓜面一起吃。

评论区有些人说棒子面就是玉米面,那种带核的棒子面纯属谣传,还有人举例子说我爷爷说他小的时候没有听说过等等。实际上,玉米面这个称呼和棒子面同时在统销市场长期存在,玉米面是黄色的,和现在的面粉一样,非常精细,在当时和富强粉,一等粳米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粮。棒子面有两种一种是褐色的,那是因为那个时候只有红核的玉米,这种只能用来煮粥不能用来蒸窝头。另一种是现在有些地方叫棒子糁,只用玉米粒加工但是不过筛,加工的没有这么细,可以用来蒸窝头。

人都可以吃粉渣了,为什么不能吃棒子面,有的地方甚至吃过去完了玉米粒之后的玉米核,晒干粉碎之后的超级棒子面。这些东西吃完了都不用擦屁股,一个个都和羊粪蛋一样,特别干。有些人说那个年代没有吃过棒子面,不排除有的家庭当时条件好,吃不到这些东西,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在很多地方玉米并不是主食,也不是主要粗粮。在北方很多地方,玉米取代高粱,成为主食是70S伴随着知青下乡和大寨经验推广,更多的地方有了杂交玉米的技术之后才有的,实际上很长时间玉米产量对比高粱和小米并不占优势。玉米作为调剂粮食,就没有必要进行太粗的加工了。

当然还有一种原因,那就是玉米都上交了,毕竟上交玉米不用折合,而上交地瓜干,是要进行粗细转换的,有的地方粮局特别坑人,只想收细粮,但是这种行为上面不允许,上面要求,要保证社员的营养,所以在社员口粮上,要留下一定比例的细粮,所以他们就稍微串联一下说交高粱和地瓜干也行,但是八斤顶一斤,这个比例谁舍得,所以玉米被收走了,只剩下了高粱和地瓜。他们没吃过粗制棒子面,那是因为,他们就没怎么吃过玉米。

再说一下产量,60S初,某地高粱旱地产量在亩产二百五十斤左右,小米有接近两百斤,小麦水浇良田,亩产一百四十斤左右,旱田亩产八十斤左右,由于土豆和地瓜计算的都是鲜果,所以要折干,按照一比五左右折干,最后,实际干产量对比高粱优势并不大,更别说非杂交玉米了,对水肥要求更高,但是产量却低于高粱。再说了,高粱杆是有人收购的,生产队,大队,公社三级需求都不小,这玩意还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这么算下来,玉米对高粱没有绝对的产量优势,谁会种玉米啊。这一点人是铁就更准确一点,那就是梁拉弟打饭吃的粗粮是高粱米,而四合院从头到尾都是棒子面,这是不现实的,那个时候,高粱才是粗粮里面的领头羊。

至于二合面,三合面,那个时候很多时候里面的主力是地瓜面或者高粱面,棒子面并不是主力。)

赵鑫知道来的这个公社的情况,因为赵芹曾经在家里对比过几个公社的情况,经过分析对比之后,赵鑫觉得,这些应该是他们整个公社全年存留的结果,甚至有可能还不够,应该还有从别的地方买过来的。不一会何雨水过来了,“算什么呢?”

“我算了一下,这些核桃他们应该买了多少。”

“不用算了,他们买了一半,他们那里种树的都是生地,产量很低,赵姨当初算的那个产量,应该是按照平均或者报纸上说的熟地产量算的。再说了他们的种核桃的地薄,个头也小,为了给咱们这边送礼,他们专门找别的公社买的好的,约定的是以后用化肥还账,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他这么一来,明年,咱们不给他建化肥厂都不合适了,对了冯姐,产量能跟上吗?”

“肯定能,这个本来就在咱厂计划之内,计划科都算计过了,明年建成,后年投产,大后年他们就可以用上自己的化肥了。”

“别这么乐观,这种事还真说不准。”何雨水说的是六月到九月的混乱一百天,钢机二厂一个弄不好,有可能得停产,九月之后,到年底的生产,一来是要恢复生产,二来,因为各种活动,生产也不会太顺利,但是这种事情,她们两个也没法说,就看郑丽春的了,这姐们可是实打实的穿越者,这种事情她不可能没有安排。但是她们两个可没有想过,整个钢机二厂就混乱了三天,就军管了,虽然各种活动一点没少参加,但是对生产影响不大。

何雨水转头对冯琳说,“冯姐,过会你找一下后勤劳保科,给赵主任领一身从内到外的工作服,就说他要参观生产,这身衣服肯定不行,他这一身,实在是别扭。”能不别扭吗,赵主任这一身看起来问题真不大,中山装,一盒烟,一盒火柴,两只钢笔,小衬衫,还有一块手表,一个目前最时髦的塑料皮包,只是有点爆破,可以说除了晒得黑了点,显得老了点,裤子和鞋子不怎么搭之外,确实是一副领导打扮。

可是问题是,这身衣服不是他的啊,中山装是公社领导公用的,谁有事出门,谁穿,为了照顾个子高的人,所以做的比较大,手表也一样,共用的。里面的衬衫是假领子,就是只有领子,半截袖子,和胸前一小片布,肚子,后背,大臂都是没有的。烟确实有一盒,但是不满,而且还做了简单的加工,中间加了一个隔片,一边装用来打招呼的好烟,一边是自己陪着抽的差烟。至于自己抽,什么身份,敢抽成品烟,自己种的烟叶,孙子不用的作业本,一卷,就行了。至于钢笔,那个就是假的,只有笔帽,有一个里面插着一支铅笔,用来平时记个什么东西,另一个里面干脆就是木棍,你说需要写点什么东西,另一边不是有笔吗,没必要用自己的。只有裤子和鞋子是他自己的,这就是一个普通农业公社,老老实实的二把手的出门家当。

何雨水前世听别人说过这种情况,所以直接就让冯琳给他领一身工装,这可是冬天,假领子,中山装,他也不嫌冷。再说了何雨水也确实想让他进工厂,进一些不需要保密的车间看一看,让他实际和设计人员,一起去交流一下山地拖拉机的设计和生产工作,毕竟这个赵主任对小型拖拉机认识还真的比较深刻,在这方面是真的下过功夫的。现在孙卫东和钱有根的技术培训已经出了成果了,一个小小的山地拖拉机已经不需要这两位大佬出面了。他们两个更多的是要从事更加高端的生产设计和培养人才,而不是这种小打小闹。自从赵芹明确拒绝大学生之后,钢机二厂的人才培养一直都是从中专生技术员和高中生工人中培养,再加上,赵鑫隔三差五推荐一个过来,成果不错,最起码比年年接收大学生有些工厂更厉害。

三个人说着话呢,就看见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怒气冲冲的从行政楼那边过来了,这个人一看就比赵主任规整多了,贴身的中山装,里面明显能看出毛衣的痕迹来,穿着皮鞋,头上大概是打了发蜡或者抹了油,太阳底下都反光。冯琳用下巴一指,“喏,那就是红星公社的人,他不是说来谈合作的吗,怎么这个点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