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柳浪闻莺的特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部分(第1页)

“玉凤楼”喝茶,在茶店认识了一个比他年轻的小伙子,两人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别有一番情趣;一来二往,两人成了好朋友。小伙子名叫宋炳荣,待人很客气,经常给吴广福汇茶钱。这天,两人喝罢茶,一起来到酒店,向店小二要了几只酥饼,半斤熟的花生米,再要了两斤黄酒,两人就对坐着喝将起来。

从聊天中,吴广福得知,炳荣是明真山脚的明印宋村人,今年已经二十六岁,尚未成亲,家中除了父母双亲之外,还有一个未出嫁的小妹。喝完酒,又是炳荣抢先付了酒钱。自此之后,他们两人经常在一起喝茶、喝酒。从多次接触中,吴广福觉得这小伙子不错,无论是品貌、举止、谈吐都颇不俗。回家之后,就和小妹讲起此事,他的小妹和炳荣见过几次面后,双方都感到很满意。后来,就将他的小妹嫁给了他,这个炳荣就成了他的妹丈。再后来,由姑妈做媒,吴广福的大女儿也嫁到了这个村。由于妹妹和女儿都在这个村子,村子里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叫他“娘舅”,反正,娘舅是个堂众的称呼。

柳浪父亲在兄弟五人中排行为老大,柳浪四个叔叔中有三个是吴广福做的媒。等到柳浪的二叔成家时,其爷爷已经去世,俗话说,父死长兄为大。柳浪父亲找到表哥吴广福说,二表弟已到成家年龄,你想办法给他物色个姑娘吧。吴广福二话没说,开始在自己村里排查摸底,刚巧这家有姐妹二人,姐姐叫大莲,妹妹叫小莲,都已到了待嫁的年龄。吴广福过去一说,她们的父母愿意将大女儿大莲给柳浪做二婶。当时女儿的婚事很少征求她们自己的意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平时,柳浪的二叔到大莲家,都是妹妹小莲接待多,因妹妹胆大活泼,再说又不是她嫁给他,所以他们说起话来无拘无束。而姐姐大莲比较老实,性格内向,和柳浪的二叔接触不多,说的话儿加起来没有超过十句。很快到了迎娶的前一个月,家中正在为姐姐置备嫁妆和衣服时,她妈看出女儿大莲有些不太愿意,她妈劝了一通,仍未见效。站在一旁的妹妹小莲帮腔道:“姐姐,听妈妈的没错,我看姐夫蛮不错。”

“不错,不错,你喜欢你就嫁给他吧!”妹妹被姐姐说得满脸通红。

“大莲,哪有做姐姐的这样说话的?”她妈妈白了她一眼。

过了一会,妹妹红着脸说:“我去就我去,你不要后悔!”

“后悔是小狗。”就这样妹妹代姐出嫁,婚后小俩口的日子过得倒是甜甜美美的,就这样小莲成了柳浪的二婶娘。

吴广福平时常到柳浪家玩,还有一个原因,他特别喜欢柳浪的姐姐柳佩。柳佩很小的时候跟这位大伯特别亲,老缠着他跟自己玩。柳浪的大妈连着生了两个儿子,没有女儿,大妈待柳佩特别好,像自己的亲妈那样疼她,因此,柳佩十分喜欢去大伯家。正月里,殿下吴自己村子里的剧团演戏,一演就是一个星期,看的人还真不少,周围村子的人都前去看戏。而柳佩也很喜欢看戏,那里的戏不演完她是不会回家的,再说大妈也舍不得她回来。平时村子里放个电影,有个庙会什么的,她大妈肯定会让吴广福过来叫柳佩前去赶热闹,每次去后她不住上两三天是肯定不会回家的。

后来,柳佩长成了大姑娘,比原来越发出俏了。这时,吴广福夫妻俩心中早就有了盘算,想柳佩给他们做儿媳妇。虽然嘴上没有表露出来,柳浪的父母也早猜出了吴广福的如意算盘。一天,吴广福在柳浪家喝了不少酒,他笑眯眯地看着柳浪的父母,说:“表弟,弟妹,你们都知道我特别喜欢你家的柳佩,我看她跟我家的老大也蛮好的,不如给我做儿媳妇算了。”

“难怪你待柳佩这样好,原来有所图啊。哈哈哈!”柳浪父亲说。

“那你答应啦?”吴广福越发高兴。

“这个,你得问你弟妹。”

“弟妹,表弟说要问你。”

“他都没意见,我能说什么。”一门亲事就这样敲定了。下半年,柳佩按照父母之命,称心如意地做了吴家的大儿媳妇。自从柳佩嫁到吴家之后,两个表兄弟又成了亲家,亲上加亲,相互间走得比原来更勤了,也显得越发地亲了。

到了柳浪三叔叔成婚的年龄,不用柳浪老爸提醒,吴广福主动找上门来,说:“表弟啊,你这个当大哥的也该为三弟操办婚事啦。”

“有你这位大伯管着,我还用得着发愁吗?”

“你可别推卸责任,弟妹我来找,事情全靠你去办啊!”

“听你的意思,弟妹好象已经有着落了。”

“姑娘倒找到一个,不知你是否满意?”

“不是我满意不满意,要三弟喜欢就行。”

“姑娘家挺能干的,我看三弟一定会喜欢的,不过她答应来看看再说。”

正值中秋佳节,果然有一位漂亮姑娘叫阿芸的拎了一篮粽子来到柳家坞村的姨父家探亲,名是看姨父,实是来了解柳浪三叔叔的情况,她一听头上没几根头发,扭头就走了。吴广福为了这事还挺生气的,三弟可是生产队里的好把式,生产队里哪样农活他都拿得起,这样的能人你到哪里去找?不就是少几根头发吗?又不是他自己造成的,当时生过瘌痢的又不是他一个人。头发少几根就不能生活了?头发少几根,又不影响生儿育女,也真是的!他已在表弟加亲家面前说过姑娘由他负责寻找的,现在可怎么办呢?嗨!有了,阿芸不是有个妹妹筱芸吗,今年已经17虚岁,生得牛高马大的,跟三弟十分般配,让她嫁给三弟不是挺合适嘛。

殿下吴村里的人背后都叫筱芸“死死活活”,起因是她两岁时生了一场重病,已经奄奄一息,她父母以为她已经没用了,就叫人用稻草一卷,放到畚箕里背去安葬了。负责安葬的人来到乱坟岗,放下畚箕,拿起锄头刨坑,坑刨好之后,正准备将她放入土坑中,这时,畚箕中突然发出“嗳”的一声,他拨开稻草一看,小家伙正在动呢。他连忙卷好稻草,将畚箕背回此人家中,说明了原委。谁知这个“死死活活”后来身体十分健康,高高的个头,倒像个假小子。吴广福跟筱芸父母一说,她的父母没意见,筱芸也乐意,第二年就嫁了过去。

柳浪的四叔到二十六岁还没有娶上老婆,柳浪父亲只得求助于亲家吴广福。吴广福说:“四弟什么都好,就是眼睛近视的度数太深了。”

“是啊,要不是为这个,媳妇老早就讨回来了,还会等到现在。你说怎么办好?”

“表弟,我实话实说,你不要气恼。你们家兄弟多,住房又不很宽余,四弟的条件又不是太优,我看,只能——”

“表兄,你就直说无妨。”

“我们村有一青年,今年二十七岁,尚未成亲,想拿自己的妹妹换回一个老婆,他家家境还不错。我看我们只能拿小妹给四弟换个弟妹回来。”吴广福提出换亲的设想。

“亏你想得出来?”柳浪父亲白了他一眼。

“实际上我也不愿意这样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小妹已经不小了,迟早是要嫁人的,只不过委曲她了,我们先做做小妹的工作吧。”

在吴广福的撮合下,经过双方家长做工作,两家就这样换了亲。

吴广福经常给柳家坞村的小伙子做媒,同时,又将柳家坞的姑娘说媒嫁到殿下吴去。这样一来,殿下吴村和柳家坞村就成了结对子的村庄,在年长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吴广福做媒成的亲。

有一次,吴广福给柳浪家隔壁的阿炳说对象,通过根福做双方家长的工作,两家家长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又是送定金,又是买金器,又是买布匹,很快为他们订了婚,并约定当年下半年结婚。可是,到了下半年,她的女儿怎么也不同意。而婚期越来越近,根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最后只得跟自己老婆商量,动员自己的小女嫁了过去,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吴广福这人心肠不坏,虽然有些贪杯,但是他的确为周围村子的小伙子解决了不少婚姻问题,使他们建立起幸福的小家。吴广福这人嘴勤、手勤、腿勤,只要有人求助于他,他不怕苦,不怕累,会想尽办法帮助其解决。这天,住在吴广福家南边的吴达明医师来到他家,刚落座就开门见山地说:“大侄子,我来是想求你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