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至尊仙医在线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6部分(第1页)

电话那边的男人声音很急,似乎抱着很大的期望,毕竟这可是吴老介绍的,吴老在医学界的地位,他介绍的人能有错。

胡青现在哪管能不能治,再说脊髓空洞症,胡青又不是学西医的,起了个西医的名字,谁能知道到底是什么症状。有人给送钱来,他自然欣喜,说道:“你把病人送来,具体看了病人才能确定。”

电话那边男人明显有些犹豫,似乎纠结了一会。但随后,还是答应了胡青。

挂掉电话,胡青发现自己需要了解了解这个脊髓空洞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听这名字,好像是脊髓出了问题,那应该是神经性的。一般脊髓的问题,与肾脏关系密切。先不做多想,胡青直接用手机上网查了查脊髓空洞症是个什么东西。

一番查询下来,明白了大概,是一种脊髓自身退行性病变,引发这种病症的原因,无非两种,一种是先天不足,另一种是后天失养。

关闭网页,将手头的桐木放下,又将藤椅搬到院子里,闭目躺在藤椅上,思索着脊髓自身推行病变,因为怎么处理。

肾精是构成人体之本源,《黄帝内经》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则脑髓生。”肾精不足,则不能生髓充益,可导致肾虚髓空,这种病大都为先天性畸形所致,致使肾精不足而导致病变。

或许还有一种是后天失养,如果是这样的问题导致的,倒也简单,只需补肾补精即可。如果是前一种,倒是麻烦,先天畸形,根本无法治愈,只能后天补养。痊愈比较困难,但是维持正常还是可以的。就像是糖尿病一样,彻底治愈比较困难,但是维持正常还是简单的。

想明白后,胡青又打电话给吴老头,既然是吴老头推荐过来的病人,肯定对这病人的病情比较了解。

打通电话后,胡青没有客套,直接将自己心里的疑惑提出来。

吴老头现在挺忙的,随后还有一个手术,见胡青来电话,又不能不接,听了胡青的问题,想起他说的是什么人。

“胡青,是不是不清楚脊髓空洞症?其实不知道也正常,据我了解,中医上并没有脊髓空洞症这么一说,传统中医似乎根据临床表现肌肤麻木,将这种西医称之为脊髓空洞症的病症归属为‘痱症’,也就是说废症。剩下的你应该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了,马上有一台手术。对了,这个病人家里有钱,是大老板,你要是治好了这病,费用肯定不少。知道你的身份,对于这种大老板,我也知道他们这类人的人情你根本看不上,所以也没说多少钱,你就看着要吧。”

挂掉电话,胡青倒也没在意钱不浅的事,脑子里不断的回想着废症的事。

《灵枢。热病》曰:“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隋时《诸病源候论》中,又提出风痱:“身体无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乱,一臂不随者,风痱也。”

一时间,胡青脑子里对病人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有了了解,自然就是相应的治疗方法了。

胡青一时间有些头疼,倒不是说不能治,而是他发现,这病又是个麻烦。因为这病耗时颇长,胡青喜欢的是那种治愈速度快,即使麻烦点也没事。但是这个病人,很可能会消耗胡青不少时间。

但是能有什么办法,缺钱啊,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就是有人过来让胡青给接生,只要付的起胡青的价钱,胡青说不定真的跑去当稳婆。不由的回想起当初蝴蝶谷的时候,虽然自己偶尔也出去采药,但是更多的时候。背靠明教,自己需要的一切药材,包裹那些珍奇药材从不缺少。不说自己需要什么,就是不需要的,有什么好药,都一股脑的给自己送来。现在可好,什么都没了,什么都得自己想办法。

为啥同人不同命啊!!!

第199章药庐的小福利(跪求订阅)

“胡青,是否真有悬丝诊脉这么一说?从古至今,古典小说或者传统戏曲都出现过悬丝诊脉,只是很难想象,隔着大老远的距离,仅仅凭借一根红线就能辨别病情?”

说话的是张别义张老,因为胡青的药方,张老体内的毒已经清的差不多了。出于对胡青的感谢,张别义邀请胡青过来吃饭,一来感谢,二来自然是交流医学。

胡青和张别义的谈话是在张家庄园的院子中的,张别义的大儿子,还有朱萌萌都安静的坐在旁边,听着两人的讨论。

“悬丝诊脉,不过哗众取宠而已!”

胡青一句话,几乎将悬丝诊脉的底细爆了一个彻底。

张别义闻言,不由大惊,认真倾听胡青接下来所言。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想比你不反对,为何是望闻问切,而不是切问闻望?这四个字,包含了四个先后步骤,也就是最后一步才是切,好的中医,仅凭前三步基本上就已经判断出病情。真要到了切脉这一步,意味着病情多变复杂。”

“对于切脉,作为一个中医,你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通过脉搏的跳动,来感知病情。你生活在现代,应该理解,拉着一根红线,红线的一头系在病人手腕上,你能仅凭这根红线感应到病人的脉搏?”

胡青的一个反问,自然问出了张别义心中的疑惑,他不解的看向胡青,既然胡青的意思这“悬丝诊脉”是假的,那为何古代明知这方法不靠谱,还依旧采取这方法。

“倒也不是你想的那样,悬丝诊脉却有其事,但是普通的医者,无论医术多么高,即使扁鹊华佗之流,也不可能悬丝诊脉,而且,你又在何种医书古籍中,看到过有关悬丝诊脉的说明?”

张别义依旧摇头,确实没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医典记录有这种方法,仅仅是一些演义或者戏曲中存在。所以几乎所有的中医,都质疑悬丝诊脉的可行性,但是古代没有一本医书讲过此法。这法子,又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所有的中医学者都深深的疑惑。

“第一位使用悬丝诊脉的医者是什么人,这你应该清楚?”今天张别义向胡青讨教的就是悬丝诊脉到底存不存在。他张家的典籍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但是民间确实流传很广。所以想到了胡青,说不定他的医门会有这方面的记载。

“应该是孙思邈,传说孙思邈给长孙皇后看病就是用此法。而且据说当时因为孙思邈是从民间招来,太医院的御医还有太监有意试探孙思邈,分别将红线拴在冬青根、铜鼎脚和鹦鹉腿上,结果都被孙思邈识破,最后才把丝线系在长孙皇后腕上。孙思邈诊得脉象,知是滞产,便开出一剂药方,长孙皇后遂顺利分娩。”

说这话的是张家老大,他虽然不学医,但是对一些中医典故还是很了解的。

胡青点了点头,说道:“确实不错,孙思邈用此法确实做到了,他也确实诊断出病人的病情。但是孙思邈之所以能使用悬丝诊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个道士,他同时又是一名高深的道家高手。如果没有内气的辅助,根本无法通过丝线来感应脉搏的变化。也就是说,纯粹的中医根本无法使用悬丝诊脉,就是使用了,确诊谋病,也仅仅是通过前三种望闻问就大体判断出什么病,最后一步只是装装样子。”

听到胡青这么说,众人恍然大悟。尤其是朱萌萌,想到胡青救他的一幕,急忙兴奋的问道:“胡青大哥,你能不能使用悬丝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