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权臣之妻秦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第1页)

武氏见差不多了,给周嚒嚒使了个眼色,示意她扶起大儿媳,&ldo;你先回去吧,和你说了一会话,我也乏了。&rdo;

赵氏屈身告退。

武氏把自己一个叫抱月的三等丫头给了顾晞,让周嚒嚒亲自带她过去。说是竹亭能顶事的丫头太少了,抱月过去也教教她们规矩。

周嚒嚒领命去了。

路上,赵氏和杨婆子发牢骚:&ldo;母亲把什么都算在了我头上,也太偏向二房了,一点掩饰都不做。一个小小的庶女她也操心。&rdo;

&ldo;老夫人怎么会知道五小姐的事情?&rdo;杨婆子低声开口。

赵氏停了下来,回头看她:&ldo;你不提我还忘了。一个顾晞不可能让母亲这样的兴师动众……除非是孙氏说的或者顾晗。&rdo;

杨婆子点头,觉得主子说的非常对。

赵氏冷笑一声,&ldo;我还以为二房的人真是软柿子呢。没想到啊,真动起来手来比谁都狠,还是暗地里的。&rdo;

杨婆子&ldo;嗯&rdo;了一声,&ldo;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夫人要多提防啊。&rdo;

赵氏&ldo;哼&rdo;了一声,大步往宁苑的方向走。她心里恼火的很,母亲借题发挥,实在是没把大房的儿女当回事。天天二房、顾晗的挂在嘴上,难不成她的晴姐儿、昭姐儿真的不如顾晗?

杨婆子见主子怒不可遏,也不说话了。招呼着丫头紧跟着赵氏。

第12章

杨婆子见主子怒不可遏,也不说话了。招呼着丫头紧跟着赵氏。刚迈进宁苑。顾晴、顾昭姐妹俩便从正厅迎了出来,屈身行礼:&ldo;母亲。&rdo;俩人从祖母那里回去之后,来陪赵氏用午膳。

赵氏心里正不高兴,见了两个女孩儿又想起母亲偏袒顾晗的事情来,一时咬牙道:&ldo;起来吧。&rdo;

娘仨进了赵氏的西次间叙话。

顾晴看母亲的脸色不佳,体贴地帮她捏肩。

&ldo;母亲,你的眼圈怎么红了?&rdo;顾昭接过丫头递过来的热茶,喝了几口,放在一旁的茶几上。

不问还好,一问起来赵氏的火气压都压不住:&ldo;……你一个好端端的嫡小姐,和二房丧父的庶女有什么可较劲的?也不怕降低自己的身份。晞姐儿发着高烧,你不分青红皂白地绊住了韩大夫,要真是出事了……你祖母不会轻饶你。&rdo;

顾昭莫名其妙的被训了一顿,委屈的很:&ldo;我又不是故意的。五妹心高气傲的,见了我也不肯低头。我只是想小小地惩诫她一番,谁成想她真的病了。&rdo;

她长长地睫毛轻轻抖动着,显得无辜极了:&ldo;您不是一直讨厌着二房吗?我这样做也是为您出口气呢。&rdo;

赵氏知道自己的昭姐儿不聪明,却没想到她竟然愚蠢又自大,&ldo;我什么时候告诉你我讨厌二房了。昭姐儿,你也长大了,这种话不能时刻挂在嘴边的。你祖母最烦妯娌间不和睦,要是让她听到了……你让我置身何地?再者,顾晞心高气傲和你有什么关系,用的着你去惩诫?&rdo;

顾昭从未被母亲这样疾言厉色地对待过,还当着一众丫头、婆子们的面……她眼泪&ldo;扑扑嗒嗒&rdo;地落了下来。

&ldo;还好意思哭?要不是因为你,我会被你祖母逮着骂?&rdo;赵氏的声音冷冷的。

&ldo;昭姐儿,还不快给母亲认错。&rdo;顾晴提醒道,母亲的话她听的懂,也心疼母亲被妹妹无端的连累。

&ldo;母亲,您别生气了,都是我的错,我下次再也不敢了。&rdo;顾昭哽咽着道歉。

赵氏叹了口气,终究还是心疼女孩儿:&ldo;罢了,别再哭了。也怨我平日里太娇惯你。你就不如你姐姐懂事。&rdo;她回头拉着大女儿的手:&ldo;仔细手疼……坐下歇着吧。&rdo;

顾晴应是,乖巧地坐在母亲的身边。

&ldo;再有两个月你就要及笄了,刚好赶在你哥哥考试后。到时候,母亲给你大办。你祖母也说过,及笄后就约莫着该给你相看人家了。&rdo;赵氏爱惜地抚摸女孩儿的发丝。

岁月催人老呀,一转眼,晴姐儿都出落成大姑娘了。

&ldo;母亲,我不着急。&rdo;顾晴的脸都羞红了,脑海里却出现了一副俊朗的少年人模样。

&ldo;傻孩子,你不着急母亲还着急呢。我的晴姐儿端庄秀美,值得这世上最好的儿郎。&rdo;

顾昭看母亲和姐姐说的热闹,也没人搭理她,便不哭了,从袖口处拿出帕子抹去眼泪,插嘴道:&ldo;姐姐当然不着急了,她心里有人啦。&rdo;

&ldo;昭姐儿!&rdo;顾晴怒瞪着妹妹,&ldo;不许胡说!&rdo;

&ldo;我才没有呢。你敢说你不喜欢他。&rdo;顾昭一点都不畏惧顾晴。

&ldo;怎么回事?&rdo;赵氏懵了,&ldo;晴姐儿,你来说。&rdo;

&ldo;母亲……&rdo;顾晴分辩道:&ldo;我没有。&rdo;

&ldo;有……母亲,姐姐喜欢三婶母的弟弟‐‐杨若。&rdo;顾昭见赵氏盯着自己看,来了兴致:&ldo;年前,他来府里看望三婶母,还和我们问好呢……&rdo;

&ldo;杨若?&rdo;赵氏听到这个名字,抿嘴笑了起来。杨若是内阁重臣杨思远唯一的嫡子,家世好不说,还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才弱冠之年就官拜翰林院修撰。满京都的人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