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门婆婆有空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部分(第1页)

彭城临江,卖的是河鱼,海鱼在彭城价高,也好卖,常乐是知道的。要做海鱼生意,必须去临海的坚城进货,亲自去那边跟渔民交易,进价低,再高价卖出,这其中的利润,是干货的五六倍。

坚城离彭城约莫三百里远,要保证海鱼运回到彭城不变质,甚至还能鲜活着,这成本就高了,必须在路上不停地换水,尤其在热天,必须准备大量的冰块,冬天,又必须保持活鱼的水温不能太过低下,以免冻死了海鱼。

常乐心动了,而姜秉荣经营杂货铺子,认识这么久,也没听说对方有什么不良行为。常乐略一考虑,就同意跟对方合伙做海鱼生意。

双方各出一半资金,从去年春末开始做,由于两人都勤快用心,不辞辛苦,长长的一年时间,他们就赚了将近两万银子,这还是除去本钱所得的纯利润,分摊下来,常乐进账九千余银子。

常乐夫妻激动不已,如果光靠卖那点干货,卖上个三五年,也赚不来这么多钱。有了这些钱,不要说在村里买地起大宅院,就是在县城购置房产,再在彭城购置一座中等庭院,也不成问题。

而姜秉荣显然不太满足这个数,在他的游说煽动下,常乐决定投进七千两银子,只留两千多以备急需之用。

常乐决定今年不回家过年了,他要好好地大干一场,挣更多的钱,然后在江东县、在彭城购置多处房产,把父母兄嫂一大家子都接出来,过城里人的生活。

“以前我们俩都是轮流着,一个进货,一个接货,再一起售卖。五月节后,本是轮到我去进货,姜秉荣说他后面有事,叫我下次再去进货,这次就让他先去,我同意了。结果,他这一去,就没影了……”

☆、92再亲近大地

收费章节(12点)

常乐在彭城等了数天,仍不见姜秉荣拉货回来,去问其妻,说是好几天没回来了。店里的鱼眼看就要卖光,已交订金的客户,固定合作的客户,都等着海货,常乐不知姜秉荣发生了什么事,决定亲自跑一趟坚城。

到了那边,常乐直接赶往海边,一问固定给他们提供货源的几个渔民,都说姜秉荣是来过,还吩咐他们第二天早早给准备好各种海鱼的量。可到了第二天,姜秉荣并没有过来提货,他们捕捞上来的鱼,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等啊等,直到近中午,一个渔民突然想起姜秉荣每次来都投宿的那家客栈,就亲自过去找人,结果客栈老板说,这个客人一早就退房走了。

这几个渔民既纳闷不解又生气,姜秉荣食言,害他们的鱼无法卖完不说,因为已过了半天,价被压得很低。常乐好言劝慰了那几个渔民,立即去询问客栈老板,得到的答案跟渔民所讲的一样。

常乐在坚城转了一天,寻人无果令他焦急不安,这是遇匪徒了还是出啥事了?可这一带并没听说出过抢劫之类的事。

彭城那边的客户还等着拿货,而货款都在姜秉荣手上。常乐人在坚城,却无法把海鱼运回彭城。

无奈之下,他只好先返回彭城,跟客户们说坚城那边出了点问题,海鱼运输要晚点儿。常乐做干货买卖,平素为人和信誉都极好,那几个客户没有责怪他,只催促他尽量快些。

常乐去找姜秉荣之妻,欲告知坚城那边情况,孰料院门紧锁,叫唤数声亦无人应。恰好隔壁人家买东西回来,好心告知他,说这户人家昨个夜晚就搬走了,邻居还觉得奇怪,为什么搬家搬得这么急,白天搬不是更方便些吗。

“我当时,整个人就懵了,傻了,呆了。”常乐忆起当时的情形,苦笑更甚,饱含一丝经历之后的沧桑和沉重,“我把客户们的订金给退了,另几个按照当初签订的合约,我还得赔偿对方。我存在钱庄的两千余两,加上变卖家当的钱,刚刚够赔偿。”

“其中一个客户见我如此,很是同情,就好心提醒我,说此事必有蹊跷,建议我不妨去姜秉荣老家暗查一下,或许能知道个中缘由,并愿意借给我五十两做路费,言明这钱不急等我还,什么时候我有钱了,再还给他不迟。我谢过对方,要写借条,对方说欠条不必写,说信得过我的为人。”

姜秉荣是建安省梅林县石磨镇人,石磨镇地处建安省与彭北省交界处,距彭城约两百里地远。常乐这一去打听,心就凉寒了。

原来,姜秉荣数年前在石磨镇就开了店,颇有些经商头脑,不仅买下铺面,还置办了宅院。可惜好景不长,他染上赌博,将店铺宅院输个精光,其父经受不住打击而过世,其兄气得与之断绝来往,这事儿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十里八乡都知道。

姜秉荣在石磨镇没有脸面再混下去,四年前离开后,曾回来一次,是把妻儿接走的。至此石磨镇无人见过他踪影。

常乐打听到姜秉荣兄长家,上门说明来意,询问是否回来过。其兄当场就黑脸了,直骂那就是个败家子,气死了老爹,他们姜家没有这个不肖子。骂了后,又叹气说姜秉荣必是赌瘾发作,将货款给赌掉了,因无颜回去,又不能不顾家眷,以他的性子,会避着熟人尤其是避着常乐,偷偷潜回彭城,将妻儿接走了。石磨镇他是不会回来的,至于会去了哪,其兄也说不上来。

返回彭城的常乐,还要面对支付半年的铺租、房租,掌柜和伙计当月的工钱,以及一家三口每天的吃喝问题。常乐无法,咬咬牙,忍痛将马车给卖了,付清铺租房租工钱,身上所剩无几。

没有钱,寸步难行,更别说想要东山再起。常乐决定返回乡下,去跟那个好心客户告别,留下一张欠条,带着妻儿,用仅剩的一点钱雇了辆马车,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彭城。

在马车驶出城门的那一霎,常乐忍不住落泪了。

他十七八岁就开始跟人东跑西颠,慢慢地积攒本钱,在见识了彭城的繁华,他决定留下来,誓要闯出一片天地。他南来北往地跑,起早摸黑不辞长途地辛劳,如愿开了干货铺子,雇了伙计,真正成了一名老板。

如果,他没有去做海鱼生意。如果,他能见好就收,不过分贪心。如果,他能安心满足既有的生活。

他依然是干货铺的老板,虽无大富,小富不缺,还能在村里给家中起一座大宅院,让爹娘他们舒舒服服地住进去,成为村里最早拥有大宅院的人家。

但是,这世上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如果。

常乐深受打击,一路上心灰意冷,自觉愧对家人,离乡越近,心情越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