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女当家墨香盈袖全文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节(第1页)

&esp;&esp;崔玉点点头,并没有因为对方眼里的灼热感到窘迫。左右,主动权在她手里。

&esp;&esp;得了准信,那药师回过神来,赶紧说道:“大妹子,你且等等,容我去后面跟掌柜的商量一下怎么给你结这柴胡的钱。”

&esp;&esp;崔玉并无不可,对方没跟她瞎客套,也没想着诓骗她的法子。想来,也不会是个心底烂了的人。

&esp;&esp;最后柴胡是按着一两八文钱算的,刚刚引道的小伙计帮着过了秤,掌柜的就顺顺当当给付了一百九十文钱。

&esp;&esp;崔玉知道这个价格不低了,也没有纠结,只问清楚了日后可还收柴胡,就准备离开。只是还没等她抬脚出门,就被一个羊山胡的老者叫住了。

&esp;&esp;“崔家姑娘,还请慢一步走。”

&esp;&esp;挣钱结善缘

&esp;&esp;崔玉抬头,觉得对面的老人很是面熟,想了半晌才记起来,这似乎就是给崔大郎看病的那位大夫。说起来,这大夫倒是个心善的,当时瞧着李氏一家不容易,甚至连诊金都没要,只取了药钱。

&esp;&esp;所以她心里也是对老人极为佩服的,当下俯身给人行了个福礼道谢。

&esp;&esp;最后崔玉还真没有为了手里炮制柴胡的法子坐地起价之类的,本来她的目的也不是要借此换钱。毕竟古人的智慧也不容小觑,迟迟早早的也会发掘出那些方法,更何况她又没有那么多本钱去浪费黄酒鳖血跟米醋。所以干脆做了顺水人情,先跟长春堂搭上关系,好日后来卖秋梨膏跟茯苓膏。

&esp;&esp;定了心思,她干脆到后堂去,仔细指导了一番。最后得了掌柜的说野柴胡有多少要多少的话,这才跟掌柜的商定,下个集上再带了“润肺膏”也就是秋梨膏的成品来。

&esp;&esp;得了她给千金难买的法子,临走前,长春堂自然是给她免费抓了许多常备的药材。包括她需要的生地、葛根、麦冬、藕节、贝母,又因着知道她家里有个年幼的妹妹,干脆掌柜的拍板送了几勺蜂蜜给她。

&esp;&esp;笑脸做生意,能从小伙计做到药铺掌柜的,自然是有些能耐的。这些东西算下来,就算是贴了他的工钱,也不过几钱而已。可那些方子若研究得当,送到东家手里,便是赏银都有几十两。

&esp;&esp;再者,野柴胡用的本就多,尤其是冬日里各个药铺医馆几乎日日都要用到。就算一日购入十斤,也是不愁使不完的。

&esp;&esp;更何况,如今快要入冬,冬季结算,指不定他会凭着崔玉这些方子转运去了县城呢。

&esp;&esp;至于为何崔玉不凭借这些方子发家致富,又为何不借了方子空手套白狼的要求合作。那自然是因为她的身份,一来她无权无势,贸然跟药物有了牵扯,若有人诬陷只怕会憨子救美(小改)

&esp;&esp;“老嫂子,你可是好福气啊,闺女是个能干的还记着给你买干粮,俩小的也不闹腾。”那婆子把面汤递给崔玉,示意她赶紧给三妮喂两口,省的吃的太干顶住了胃口。

&esp;&esp;这婆子也是个命苦的,原本是有俩儿子的,可惜老大征兵一去不回,老二也因为上山打猎误伤了人进了大牢。现在,一家子就靠着她跟老头子支个面摊过活。

&esp;&esp;说是面摊,其实就是给穷苦人家一个落脚的地儿,也挣不了几个钱。好在俩人能时不时的得了牢里的信儿,知道儿子也快放出来了,所以也算是有个盼头。

&esp;&esp;李氏心里有些惆怅,但对着外人也不好诉苦,只得笑道:“要不是他爹走的早,哪能让孩子们跟着张结生计的事儿啊。”

&esp;&esp;眼看日头过了头顶,集上的人散的都差不多了,崔玉就想着干脆不卖柴了,她们也该去镇上逛逛添些柴米油盐啥的。只是李氏还是想着能多换一文钱就多换一文,所以只催促着崔玉带了两个小的去置办一些物件。

&esp;&esp;这次是去买东西,所以李氏也不担心虎子跟三妮给玉娘捣乱了。

&esp;&esp;虽然仨人都没来过镇上,但也不妨碍她们寻卖米粮的铺子。说起来也简单,门口挂着旗子,上面明晃晃画着五谷杂粮画的,就是粮铺了。这里识字儿的人少,一个村有那么一两个就算是不错了,所以各个铺子在挂自家名号牌子的时候,都会加一个旗子,好方便人们认。

&esp;&esp;进了粮食铺子,米面都散发着香气,尤其是白花花的精细大米,可算是勾起了崔玉肚子里的馋虫。

&esp;&esp;她让崔虎子拉着三妮,自个则开始看粮食边上挂着的牌子,这里的字儿她虽然认不全,但也标价的数字倒是跟繁体字有些形似。连猜带蒙的,也能看出价格来。

&esp;&esp;苞米茬子跟苞米面最便宜,因着附近各家各户都种苞米,所以也就三文钱一斤。高粱米跟小米种的比较少,需要七文钱一斤。并有褪干净的糙米,要九文钱一斤。精细的白面,要贵一些,却要十文钱一斤。而最贵的却是白花花诱人的大米,一斤就要十五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