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帝业缭绕女主最后和谁在一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1页)

这和青城猜测的一样,她再问车夫:“明将军在吗?”

车夫摇了摇头:“将军出门办差了。”

青城闻言便止住了脚步,沉吟片刻,将锦盒递给车夫:“既然如此,请施主转告明将军,此物非我所有,我不能要。”

车夫颇有些为难,可怜巴巴地朝她摆了摆手:“将军交代了,您若前来送还这锦盒,谁都不能收。将军还说,府里无论谁敢收下,就不必在这儿当差了。”

第25章 失而复得(二)

好一个明尘远!真是捏住了她的软肋!青城看着眼前的锦盒,显然不屑于这种招数。

车夫见她面带不悦,心下急了,又道:“其实这锦盒也不是我家将军送的,他也是受人所托……将军说了,您若是来送还此物,便命奴才转给您一句话——‘失而复得,必将珍而待之’。”

“失而复得,珍而待之。”青城口中呢喃着这两句,自然明白了话中之意。看样,明尘远是绝对不可能再收回这对峨眉刺了,今日应当也是刻意避开她的。

想到此处,青城也不愿为难这府里的下人,只好不甘愿地对车夫道:“既然如此,我也不等了,这东西我暂时收下。但请转告明将军,破镜难圆、覆水难收,‘他’不必白费心思了。”

此言甫毕,她已转身朝来时之返回,车夫又连忙引着她往外走。

待两人到了侧门外,青城才对车夫微微敛衽,行了道家之礼:“告辞。”

车夫颇有些受宠若惊之意,连连躬身还礼,如此一来,两人便在门口耽搁了一会儿。

就在此时,青城突然感到周围似有人在看着自己,这种感觉很熟悉,与她归国那日在驿站的感觉一模一样!她当即转身向四周看去,可是明尘远的私邸本就偏僻,此处又是侧门,根本无人注意到她。

唯有一个白衣男恰好转过身,朝不远处的宅邸里走去,看那疾步的身影,竟有几分像是楚璃?

青城知道定然是自己眼花了,使劲闭了闭双眼复又睁开,只看到那白衣男跨入宅邸之中。可惜门童已缓缓将大门关上,慢慢隔绝了她的视线。

青城不禁向前走了几步,抬眸打量起那座宅邸,雕梁画栋,檐牙高啄,单看门面便十分气派。她的目光落在了门匾之上——常寺少卿府。

就在上个月,燕王册封归降的楚王为“永安侯”,爵位可世袭,享食邑两千户;追封已故嫡长楚璃为“信侯”;册封其次楚珩为永安侯世兼常寺少卿,单独赐府邸居住。

单看“永安侯”这个名号,便知是个安享富贵、没有实权的诸侯,尤其还不能离开京州。而他次楚珩的常寺少卿衔,虽说是正四上,与明尘远同阶,但却是没有实权的职位,掌礼乐、陵寝之事而已。

让诸侯与世分开住,根本就是有违伦常礼法,从无前例可循。给世楚珩加封了官职,赐府邸单住,表面上看似厚待,其实也无非是怕父两人暗中合谋复国大业吧!

好在燕王将楚宗室安置得都不错,为他们置办的府邸规格都超过了同阶的朝臣,也勉强算得上优待。

原来这是楚珩的府邸。楚珩(heng第二声),是楚璃的同胞弟弟呢!青城虽在楚国生活了年,却因身份之故深居简出。而楚珩早早封侯出宫,她仅在个别隆重的宴席上远远见过他几次,根本记不得长相了。尤其,楚珩还经常缺席一些重要的场合。

她只记得楚璃对这个胞弟很是疼爱,却也恼他不务正业,爱武成痴。

难怪方才那个男的背影如此熟悉,甚至让她错以为是楚璃。他应该就是楚珩吧!与楚璃一母同胞,有相似之处也不奇怪。

其实她很想去探望楚王的,却自知没有资格。想到此处,她也有些黯然神伤,唯恐在车夫面前失态,遂连忙登上车辇,命车夫驶回千霞山璇玑宫。

第26章 燕王赐婚(一)转折剧情

日后,燕王再次传召青城进宫。

这一次,她没有在偏殿等候,而是径直去了圣书房。

青城犹记上一次来这里,还是年半之前,她被燕王指去和亲,在此聆听垂训领旨谢恩;而今重新踏入此处,沧海桑田,世事早已变了面目,她也已经换了身份。

一别载,圣书房一切如旧,窗明几净、陈设简洁,黑漆描金的御案上挂着一排排朱笔,可以轻易定下一个人的生死。盘云龙柱后的一列列书柜,整齐摆放着燕王这些年御笔批注的本本奏章。

也许正是这其中的某一页、某一行朱批红字,决定了楚国的命运,为楚璃画下了一道催命符。

此时此刻,年过半的燕王正端坐在御案之后,看着青城缓步走近。那一双锐利的凤目隐带深意,令人猜不透看不清。

年轻时,他也曾俊美无双,惹得一众大家闺秀倾心不已。如今,这登顶王位近二十年的男人早已在朝堂的波云诡谲中渐渐苍老,华发丛生。岁月在他的眼角雕琢出一道道皱纹,每一道都是他精于算计的见证,是他身为君王的恩威,令人又敬又畏。

“民女见过王上。”青城站定在玉阶之下,行了跪拜大礼,声音毫无起伏、波澜不惊。

燕王也不唤她起身,只隔着御案看她,微有笑意:“你虽入道,却自称‘民女’,可见还是舍不得红尘俗世。”

“不是不舍,”青城垂眸回道,“习惯而已。”

“是啊!孤也习惯听你唤‘父王’。”燕王笑言,声音更见慈祥和蔼。

青城有些明白过来他的意思,便改口道:“是儿臣疏于孝道,不曾在您跟前侍奉。望父王宽宥。”

她话虽如此,却依旧语调平平,全然不见真挚情感。只因她知道,在这个人面前,她不必伪装父慈女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