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仙什么奇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部分(第1页)

二人在房中联诗,那些侍女仆妇一旁观之,俱各暗笑道:“好一对道学先生,不是出对就是作诗。”

有一乳媪颇知趣,上前向二人道:“常言说诗酒风流,佳人才子,你二人真不愧此称。有诗不可无酒。”忙摆了果子碟,放下杯箸,斟上两杯酒,请屈生小姐对坐饮酒。

二人只得归坐略饮数杯,吩咐收去。于是侍女们铺好了床,备下茶水,大家散出,将门带上,那房中二人不用说,不过同入罗帐,成就了百年夫妇。

次早起来梳洗已毕,一同到吴公夫妇前请安。吴公即同屈生至书房中用点心,小姐在夫人房中坐下叙谈,慢表。

且说屈生正与丈人说话,忽见家人手持一封书信走进书房,口称:“姑老爷,这是青阳宫送来给姑爷的信。送信人道不要回信,他已去了。”说罢将信递与屈生。屈生接过信来,忙拆开,才知是夏老先生的信,书云:慕曾贤契足下:自春间不期而遇,遂成莫逆,承君不弃,以我为师,数月以来,聚首谈心,前日又承厚赠,足见交情日厚,相知愈深。仆现倦鸟思归,恰好咋日途遇山中故友,约与同行,今早动身,暂回峨眉去矣。明春拟南游吴越,一开眼界,凡山明水秀之区,即仆栖止勾留之处也。足下天性诚实,才学淹通,明春联捷,必入词垣,此后当迁居秦中,三年之后,西方戎首将有蠢动,足下将奉命专征,不知者将以为祸,岂料五等之贵即在此时。仆彼时当遣弟子来营,助君一臂,半路为难之际,正仆书到之辰。一览信函,即知原委,守口如瓶,足下其有意乎?然而此中数定,消息终通,不如此不为奇,不能显矣。努力自爱,相见有期,临别留此,藉代面言。分袂匆匆,不无怅惘,顺候侍祺,友生夏六奇顿首。

屈生看罢了书,不觉惊异,回思受恩未报,临别并未见面,此后何日重逢?想到其间,不禁垂泪。

吴公一见,忙问道:“此是何人书信,贤婿为何垂泪?”

屈生闻言,只得将夏老先生之德,又治好母病,平素教他做人的道理,真是言如金石,令人感激一说,单瞒过改写八字一节。吴公随要过原书细阅,未能全解,对屈生道:“据此人信中,俨然未卜先知,可惜已去,不然大可以请来为我算命。可惜早不曾知呢,如今想要再会,只怕难了。”

屈生道:“那人行踪无定,到处勾留,他日遇着亦未可知。如日后相遇,婿必延致而来。”吴公道:“如此甚妙。”

正说话间,内室夫人请吴公进内有话说。翁婿二人于是入上房。

书要剪绝为妙,夫人请吴公,是为三朝小姐谒见婆婆,须配礼物,因此与吴公商议。夫妇议定,到了三朝,屈生夫妇乘轿,下人肩挑礼物来租寓,小姐出轿进内,与屈生双双参拜老母。那徐老安人见了吴小姐,真是喜从天降,梦想不到今竟果然,只喜的话都说不出来,拉了小姐的手看了又看,小姐长小姐短十分亲热。是日早已备下酒筵,夫妇与老母同饮,天晚方告归。

不知不觉已过了半月,吴公早已替屈生择定入都吉期,早派了得力妥当的家人护送。那家人一王升一李贵,李贵是马夫出身,孔武有力,途中可以御侮。吴公又写了几封书信,交屈生带京投递,凡给信之人多半显者,信中托其照应女婿。

行期已定,于冬月十九日动身,先期吴公设筵替女婿饯行。屈生那几日搬回家中相依老母。十八日小姐体己与屈生饯行,屈生向吴小姐道:“此行毫无内顾之忧,老母在家有小姐代我侍奉,必能养志承欢,学生先此拜谢。”说罢忙深深作揖。

小姐忙还礼万福道:“此妾分内之事,君家放心,无须多嘱。但此去正值三冬,一路风霜雨雪,衣食寒暖,诸望珍重。抵京后速寄平安家书,以慰老母。”命婢女取出四封银子,小姐道:“这是白金二百两,此项银两君家带在身边,以备缓急。至家中用度,旅费盘缠,家君早已代筹,君家不必挂念。”

正说话间,吴夫人来到,夫妇二人忙迎接进房,夫人也就入席,斟了三杯酒,命乳媪递与屈生。夫人道:“愿贤婿连中三元。”屈生饮干了酒,称了谢,夫人于袖中出一红纸包云:“内系赤金三十两,贤婿可藏于身边,各有要需。小女数日后,当择一吉期搬往租寓,侍奉令堂老夫人。老身时常到府照应,贤婿放心。”

屈生闻言,连忙叩谢,收受赤金,心中无限感激。是夜回家辞别老母,那老安人叮嘱了一番路上保重,早寄平安家信的话。

次早拜别了老母,复进衙叩辞岳父母,揖别小姐,用了点心,伺候已齐,屈生乃在大堂上升舆起行。行李等件自有人押着同走,出了四川省城北门,竟奔京师大道而来。吴公遣人送至首栈新都县,次日方回。当日还有饶老师与抚院署中几位幕友送行至城外,不必细表也。

且说屈生进京会试,到底吴公给了多少盘费?原来吴公交给王升纹银三百,是作路费,外有汇票一纸,计银千两,在京中兑换,以备会试后使用。列公,屈生本是一个寒士,一朝交运,既得美妇,又中举人,更兼泰山助以川资,丈母妻子复赠以赤金白银,此所谓平地升天了。闲言少叙。

再说屈生一路晓行夜宿,赶栈而行,方到十二月初,已抵陕西省城。王升来禀道:“此系主人故乡,城中有旧宅,现有本家二老爷居住,主人有信,姑爷须亲自去拜二老爷。”

屈生应允,住店后换了衣冠,命王升领道,屈生写了侄婿名帖,拜见那吴二老爷。彼此见了面,叙了亲谊,那吴二老爷年三十余,夫人程氏同庚,有二子,见了屈生,一定要留住一日,屈生辞不获命,次日吴二招饮,盘桓了一日,当即辞行。吴公亲至店中送行,又送了路菜,屈生收下,谢别上路,往京师而来。几时入都,且听下回分解。

第七回 屈子路上过新年 慈母家中谈旧事

话说屈生在陕西长安城中住了两宿,不敢耽搁,雇好了车即行上路。此时正值隆冬数九,日短夜长,虽天气连日晴明,未遇雨雪,而时近残年,道上恒多暴客,车夫不敢赶栈,开车须俟日出,住店不等黄昏。

走了数日,过了黄河,出了潼关,已行至山西地界。

那一日忽然变了天,北风大作,彤云蔽空,车夫道:“这天快下雪了。”连忙赶到宿头,投店住宿。用过晚饭,大家围炉而坐,尚未安歇,天已下起大雪来了。一阵紧似一阵,霎时已数寸厚矣。

车夫道:“这雪一时难止,明日是万不能走的了。幸亏此地是个大镇市,打住几日不妨,要买甚么都有。”

屈生与王李二人道:“虽然下雪不比下雨,天寒地冻并无烂泥,如何竟不能行路?”

车夫道:“我们巴不得早到京师,谁愿在路上打住?无奈老天要作对,那可说不得耽搁了。地冻原不碍开车,但是那坑坎低下之处都被雪盖上,谁看的出?赶了车去,闹个乱翻了车,谁的干系?”

主仆闻言,一齐点头道:“这话不错,只好等雪住天晴,有别人车过,我们跟着他走,那就万无一失了。”

当夜无话,次早起来看时,那地下雪足有一尺深,天上仍在雪飞,不过渐渐小了。屈生梳洗已毕,吩咐店小二:“今日天冷,须多打些酒来,再有处买鸡鱼否?”

小二道:“鱼无处买,鸡买得出来。”

王升遂令小二去买了一只母鸡,宰了白炖,沽了一大瓶酒。屈生于是取出笔墨笺纸,坐于炕上,就在炕桌上作起诗来。乃是途中遇雪,口占五古一首,诗曰:三冬天气寒,驱车上长安。

天公忽飞雪,一望白漫漫。

车夫缩手立,口称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