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月亮都记得有厌百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晚(第1页)

08

家里有个高三生,一家子人都忙活起来。冯敏远在南京,不耽误隔几天一个电话打给姜织关心学习情况,或者打给姜国山嘱咐在生活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姜国山年轻时脾气狂放不拘一格,婚后尤其是女儿降生后耐心踏实了很多——虽然冯敏仍觉得他一如既往的不着调。

姜织常在电话里跟冯敏说,姜国山每天做什么营养餐给她,冯敏不客气地泼冷水:“是吗,给他显着了。让他做吧,你长这么大,统共没给你做过几顿饭。”

是做过挺多顿的,逢年过节家里的硬菜都是爸爸着手的。姜织在心里说。

大概跟爸爸年轻时走南闯北的经历有关,他厨艺精湛,做各地的美食都很正宗。而且老爸在吃上颇有研究,他带姜织在外面找的馆子,每一家都非常好吃。

只不过老爸忙生意,忙着跟朋友应酬,没有太多时间做饭。冯敏对此大有意见。

这天,姜国山送姜织去学校,快到学校大门时,他盯着街对面的小区,说起:“昨天接你时,碰见你以前的班主任了,陈老师说挺多高三生在附近租了房子备考。咱家离学校是不远,但算起来每天来回消耗在路上的时间也有一个钟头了,要不要老爸也给你在亓老师那个小区租个房子?要是能租到一个单元就更方便了。”

“不要。我换房间会睡不着。”姜织想也没想,很痛快地拒绝。她扯着安全带,考虑到:“如果你哪天有事不能接送我,我可以打车。如果不放心,我们小区有个邻居不就是开出租的吗,可以包他的车接送我。”

“爸爸不是这个意思。”姜国山看女儿一眼,解释,“我这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陪你备考。”

“谢谢老爸。”姜织雀跃地一拍手,道:“突然感觉学习动力满满,一模时能超常发挥了!”

女儿总是捧场,非常擅长给人提供情绪价值。姜国山跟着笑:“那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轿厢里气氛轻松,晨起的阳光一照,充满朝气和希望。

车停在学校门外,姜织临下车时,才不放心地问出:“老爸,奶奶有催你相亲吗?”她揪着书包上挂着毛球的拉锁,不自在地说,“你如果要再婚的话,那就帮我租个房子备考吧。”

姜国山被女儿过分懂事的分寸感打得措手不及,愣怔片刻,才挤出笑容,心疼地保证:“不会的,那里永远是你的家,你也永远是爸爸的宝贝女儿。”

姜织站着路边,背好书包,跟着用“永远”造句:“我也永远爱爸爸。”

重点班效率高,到高三尤其,搁在平时两天才考完的课程,老师安排一天搞定。

上午考语文和理综,期间只留五分钟喝水厕所活动时间,考得姜织午饭都没怎么吃。

吴桐雨平时为芝麻大小的事情都能失眠的人,面对考试,却看得开,为了调节气氛,兴致勃勃地说了一个好消息——她擅自定义的。

“一张没和卢悦在一起,也不打算在一起。”为了提高消息的可信度,吴桐雨特意强调,“周淮说的。”

姜织有气无力地问:“那周淮有没有告诉你,一张觉得这次理综的卷子难度如何?”

“……”

下午考英语和数学,数学不负众望,最终一道大题考得大家哀嚎连连。

姜织麻木久了,反倒释怀了,收拾心情,跟吴桐雨去餐厅大吃一顿,准备接下来更好的复习。

老师找了几个学生批阅,晚自习前,各科老师把成绩整理汇总。

史唐去办公室打印了成绩单回来时,姜织站着教室后排拍各科课代表张贴出来的几份优秀答卷——也是标准答案。

重点班学生错误率低,试卷只挑重难点和新题型评奖。谁还有弄不明白的,便私下参考正确答案解决。

沈译驰的四份答卷都在后黑板贴着,姜织拍完他的,便收起手机。

回座位时,从史唐课桌旁经过,正听到他跟沈译驰说话:“你看成绩单做什么?担心第二名赶超你?别吧,你什么时候这么自卑了。”

史唐把成绩单给沈译驰,想看看后黑板哪里还有空能贴得下,扭头见姜织经过,笑着打招呼:“姜织,你这次考得不错。老班说你的成绩恢复到了洛刚进重点班的名次,你要看看成绩单吗?”

高三生桌上就是不缺试卷稿纸,他翻了会才想起成绩单被要走了,正准备要回来,只见沈译驰越过自己把成绩单递给姜织。

“谢谢。”

姜织是个不喜欢给人添麻烦的人,就像连平时提到沈译驰都要代称“一张”一样。所以虽然他们同班,众目睽睽之下,她并没有唐突地设法在他面前刷存在感。

之前倒是想拿校园墙投稿的后续找他聊天顺便请教几道题,可刚投完稿那几天姜织忙着攻克某个模块的知识点,抽身法术。等被题目难住想起沈译驰时,已经过去一个周,猛然再找他,显得有些刻意了。

高三这么重要的阶段,还是不要给人家找不痛快了。

她把成绩单拍下来,还给史唐,便回座位,没跟沈译驰说话,却没忍住想——他要走成绩单是看什么?回回考试是年级第一,也会对自己的成绩不自信吗?

唉,果然越优秀的人越追求优秀,一点机会都不给后来者留。

-

“我昨晚走时好像在小区看到姜织了。”这天周六,周淮昨晚回家住的,今早回来放一些换季衣服,还要再出门。他站在敞着门的卧室里,随口说了这么一句。

沈译驰坐在客厅的共用书桌旁,后仰合眼,手机屏幕显示着外卖页面,他借着小憩思索吃什么,闻言,没什么情绪地应:“昂,你视力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