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女王妃有空间苏若涵宫溟夜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部分(第1页)

“爹,没有菜刀,咱们家每日里只能吃干红薯,连竹笋都吃不了。要是有菜刀了,我和哥还有三郎每日里能去竹林挖些竹笋回去,就是和红薯一起煮着吃,也多了一份口粮不是?”冬至解释着。

李小柱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家里如今也只剩半袋子红薯了,玉米收回来也没多少,晒干了磨成玉米面就更没多少了,这要是不去弄些别的口粮,过段日子,家里可能就要断粮了。

想到这里,李小柱又买了把菜刀。

见李小柱买的东西多了,那老板还少收了他们五文钱。

等这些都买好后,李小柱带着三个孩子,往家里赶。

这时候,已经是晌午了,一家人也舍不得在镇上买吃的,只能饿着肚子回家再吃午饭了。

紧赶慢赶,终于回到家,冬至和二郎将身上的钱全掏出来,上交了。

冬至今日一共卖了四百二十文钱,比李小柱和二郎多了近两百文。所以当冬至将钱掏出来时,全家都不敢相信。

“冬至,你咋这么多钱?”柳氏难以置信地问道。

冬至将卖萢脯的经过,一一将给大家听。

“这萢脯真能卖这么多钱?”柳氏不敢相信,这绣一个大件儿,花上个把月的时日才能卖一百多个铜板,就这么几盒萢脯,竟是能卖到这个价?

“娘,你要相信冬至,这真是萢脯卖的钱!”见柳氏不相信,冬至肯定地答道。

得到了冬至的肯定,大家这才相信了。

“太好了,这萢脯这么赚钱,咱们这段日子每天做萢脯,然后拿去卖就能赚好多钱了!”二郎开心地说道。

不止二郎,柳氏、李小柱和三郎,都是开心不已。

“爹娘,这萢脯是卖出去了,可咱们也不知道别人是不是爱吃,毕竟他们要是不爱吃,往后不买了,咱们不是亏大了?所以咱们这两日再做一些,再拿些刺萢一起去卖,若是卖得好,咱们就将山上的刺萢全摘了做萢脯,往后慢慢卖。”见他们希望这么大,冬至连忙破冷水。这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万一那些富家子弟不爱吃这萢脯,他们做多了就是浪费,卖不出去的话,还不如直接卖刺萢。

刺萢不比萢脯,萢脯需要制作,而刺萢直接去山上摘就可以了。之前没人卖刺萢,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它没毒,也没想到能换钱,所以没人卖。他们这段日子主要是在学院门口卖,别人没看见,等过段日子大家发现了,都去山上摘了卖,到时候她们就赚不到钱了,所以冬至迫切地希望萢脯受那些富家子弟喜爱。

不过这些顾虑,冬至没有说出来,毕竟家里现在很艰难,这要是说出来了,大家刚燃起的希望,又没了。

☆、74。第74章 马氏的要求

“就是卖不出去也没事儿,左右你们都爱吃,我们多做些,卖不出去就给你们当零嘴,咱们做萢脯也就费些糖,那油用的倒是不多,这糖买了,用来做萢脯给你们吃,和光给糖你们吃,是一样的。”柳市边说着,边将桌子上的铜板收起来,放在她的钱袋子里,再塞到床底下一个木箱子里,挂了锁。

这木箱子也是柳氏的嫁妆,当年是有两个的,有一个给李冬芬拿走了,现在这个是分家时她拖过来的。如今这木箱子主要用来放置她的绣品,还有他们家的钱财。

“你娘说的没错,这些糖买来也是给你们吃的,咱们做成萢脯,能卖就卖不能卖就给你们当零嘴吃。”李小柱也开口说到道。

柳氏和李小柱的话,让冬至一阵恍惚。原来自己才是那个最不能放开的人,也许是因为过于患得患失,她反而瞻前顾后不够洒脱。他们说的没错,这原本就是卖刺萢赚的钱,即使到时候做的卖不出去,她也没有损失什么。既然如此,又何必苦苦纠结?这一瞬间,冬至觉得自己豁然开朗。

“冬至听爹娘的,咱们多做些,等家里糖用完了再去镇上试试卖萢脯,要是卖不出去,咱们就留着自己慢慢吃。”想通后,冬至仰着头,睁着一双大眼睛应道。

家里买了镰刀和锄头,自然就要继续干活了。吃完午饭,他们坐着歇了会儿后,全家关了门,拿了工具和草绳之类的,往玉米地去了。

玉米已经收完了,这玉米杆儿还留在地里,这些都是要收拾的。

到了地里,李小柱拿了镰刀割玉米杆,割完放到地上码好,二郎拿了刚上好木柄的锄头,将玉米杆的根挖出来,而柳氏,则带着冬至和三郎在身后捆玉米杆。这玉米杆,拿回去晒干了,也是能当柴火的。

一家人下午忙忙碌碌,等天快黑时,李小柱和二郎,还有柳氏,一人挑了一担子玉米杆,冬至和三郎一人背一小捆,收工回家。

一回到家,放下玉米杆,二郎和三郎就一人抽了一根玉米杆吃,冬至帮着柳氏点火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