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女王妃有空间苏若涵宫溟夜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部分(第1页)

弄好这些,她继续切边角肉。等将边角肉切好后,放到碗里。做完这些,她加了几块柴后,才回到位子上,继续坐着歇息。

屋子里面太黑了,所以柳氏一般都是坐在外面绣帕子。她坐在外面,冬至自然也陪着坐在她旁边。

“冬至,你年纪也不小了,得开始学着刺绣了。过几年要开始说亲了,到时候连女红都不会,可就不好说婆家了。”柳氏绣着帕子,找冬至闲聊着。

说亲?自己这才几岁啊?这要在现代,自己小学还没毕业呢!

“娘,您咋又说这个了?我这嫁早了您舍得?我看您和爹还是多养我几年吧。立春姐在我前头,伯娘都不急,你急啥啊?”冬至无奈地应道。

柳氏将线拿到嘴边,咬断后,换了线继续手上的动作,“你伯娘是想着等你大郎哥考上功名了,再给立春说个好亲。你啊,也别不上心,这村里像你这般大的姑娘,都能置办一家子的衣裳了,你也得早做打算,今日没事儿,咱们开始吧。”

“娘,过几日吧,今日我还得做晚饭呢,你看这些猪下水,特难伺候,我一会儿还得去折腾它们,要是我挨了针线,一会儿不得全是味儿啊?”冬至找了借口,应付过去后,眼睛往灶上看去,那锅盖上已经有白气了。她起身,过去揭开锅盖,里面的汤已经沸腾了。

盖上锅盖,蹲下后从灶眼里抽出几根柴,就地熄灭了,那灶眼里的火瞬间变小了。

柳氏见冬至蹲在土灶旁边,控制火候,她忍不住开口说道:“一顿晚饭,你看你折腾的,要是大家都像你这般,那每日就为着两三顿饭,都不用干活了。”

“娘,咱们一天到晚干活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一丝日三餐吗?这吃得好些也是犒劳自己,再说咱们也不是天天这样,偶尔折腾一下也不错嘛。”冬至转过头,笑着应道。

柳氏无奈,只得说道:“不晓得你哪来的这么多歪理,这么会说,娘如今都说不过你了。”

“您这还不是让着我?我说的这可都是有道理的,要是没理也就站不住脚啊!”冬至笑嘻嘻地回道。

见灶眼里的火小了,冬至又往里面加了两块柴。这骨头汤原本是要加醋的,结果她忘了买,如今也只好将就下了。

骨头汤要熬的好喝,得用小火煲一个多时辰,火候不能太大,不然很容易烧干了。所以冬至就坐在旁边,盯着灶眼里的火。

下午的时光很容易就过完了,冬至将汤熬好后,调了味,每人盛了一碗。柳市氏坐在一旁,提醒冬至给马氏和冬芬送两碗碗过去。冬至端了两碗,送去主屋。

李大柱家在起房子,马氏过去帮忙了,家里只有李冬芬一个人在。冬至送到北屋,端到李冬芬面前,对她说道:“今日我们去了镇上买了些骨头回来,炖了些骨头汤,娘吩咐我送一些来给奶和小姑尝尝。”

最近李冬芬都是在李大柱家吃的,每顿都有那么几筷子肉,她看了眼吃完清汤,满脸的不屑。“看来你们家日子过得不错,还有钱买骨头。你放下吧,等你奶回来我会告诉他她的。”

李冬芬说完,冬至却没动。见状,李冬芬开口问道。:“咋还不走?”

李冬至这才开口说道:“小姑,你去拿两个个碗来将汤倒走,我还得把碗拿回去吃饭呢!你也知道,我家穷得只剩下五个碗了。”

☆、87。第87章 晚饭2

“你这死丫头,欠收拾是不?”李冬芬将手中的针线丢到炕上,站起身,怒视着冬至。

面对李冬芬的怒火,冬至毫不在意。“小姑,这外面全是给大伯家帮工的人,你要是想当着众人的面来欺负自己的侄女,我可以配合。作为晚辈,我劝你一句,相由心生,你这么下去,只会越发丑。”

“你!”李冬芬用自己的食指,指着冬至的鼻子。要不是想到外面有那么多人在,她早就上去撕烂这臭丫头的嘴了!如今这臭丫头是越发牙尖嘴利了,丝毫不将她放在眼里,她一直想找机会收拾她一番,可惜一直找不到机会。

见李冬芬又处在暴怒的状态,冬至懒得搭理她。指望李冬芬去拿碗是不可能了,她只得端着烫手的碗,走出北屋,去厨房,拿出两个大些的碗,将汤倒到大碗里,再拿了自己家的碗,往自家屋子回去。

经过堂屋时,听到北屋里李冬芬摔东西的声音。冬至脚步不停,直接出了院子。

“送去了吧?”柳氏见冬至回来了,再次问了遍。冬至和冬芬不对付,今日让冬至去送汤,也是为了让她和冬芬亲近亲近,毕竟是姑侄,还是得相处融洽才好。

“娘,我送过去了,你就别想太多了。”说完,冬至又盛了两碗,放在篮子里,和柳氏打了招呼后,就送去李大夫家。

到了李大夫家,敲开了门,李大夫见她来了,笑着招呼她:“冬至来了?二郎和三郎在子睿屋子里,你去瞧瞧他们?”

“不了,李爷爷,我们今日去镇上买了些骨头熬了汤,端了两碗来给你个子睿哥尝尝。”冬至站在门口,将篮子递到面前李大夫。

听了冬至的话,李大夫推辞道:“你们家难得喝点汤,还给我们送啥?”

“李爷爷,我这也就是骨头汤,清汤寡水的,您也别嫌弃。这段日子您有啥好吃的,都给我们送一份儿,虽说这骨头汤比不上您送的那些,可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您就收下吧,不然下次我们都不好再收您的吃的了。”

冬至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李大夫也不好再推辞了。他伸手接过篮子,嘴里念叨了冬至几句,转身要走,冬至叫住了他,“李爷爷,我能不能跟您借三个汤碗?今日在镇上买了些猪下水,还没做过不晓得能不能吃,我想着,先做了试试,可家里没汤碗,就想着在您这儿借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