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竹影听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部分(第1页)

?br>

乐婷张开左手五指晃了晃,自嘲道:“唉,我当然不能在这儿白吃白住,可是刺绣又不是舞刀弄剑,得从头学起。”温风瑜笑了笑,岔开话题道:“这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她唇角一弯:“我听说过几日木原镇的雅骏草原将有场赛马会,届时还会出现叼羊表演、说唱舞蹈,正巧你来了,就陪我雇一辆车出游散散心,如何?”

听乐婷主动邀请自己,温风瑜心头的石块终于落了地,欣喜道:“好啊,本少自然一路奉陪!”心道:好不容易寻到阿乐,定要好好把握机会;等哪日诗珣妹子回这儿定居,到时大家更能畅游一番咯。

第三日早晨,二驾的青幔马车载着温、席两人和帐篷工具以及充足的衣食,向木原镇辽阔的赛马草原出发。一路上草薰风暖,伴随着悦耳的马铃声,二人抬头可见苍穹一碧如洗,与地上数条清澈的溪流相映,黄绿色草间还蹿出几只野兔和惊飞的鸟雀,顿觉心绪畅然。

乐婷不禁哼唱起清越的曲调来: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雪溅雷翻潮水来(下)

十月十六日未时,连日阴云的天气恢复了清朗,言灵岛的琪瑶湾即将举行海神祭盛典。

东南方的海若楼是观看海神祭的主场。此楼通体金碧,各处檐牙均坠挂了金银二色的风铃,正殿前方设观礼台。楼的底座为花岗岩石砌,高三丈,正中是阔长的浮雕石阶,用数丈红毯铺地,底座两侧各有一条东西方向延伸的狭窄石阶,石阶各穿过三道白色的拱形门柱。距离海若楼对面十多丈远的地方有一座半月形的宽阔高台,名为钧天台,可以容纳多人在台上表演祭神乐舞,台中央的圆形地面下藏有能够升降的机关,距离崖下的海面三丈余高。

钧天台的东西两端架起四面红漆腰框的牛皮大鼓,鼓架旁各立一名健硕的鼓手,每人手持双棰;二十名着彩衣的操琴筝、吹箫笛、拉胡琴之人坐在台前;高台对岸的苍蓝色海面出现了数点龙舟,舟上均是准备表演乘风破浪的弄潮儿,其中一座大船装饰华丽,上面有身着蓝白二色长衫的歌舞姬。

教内的重要人士陆续列座其间,纷纷交谈盛典的事宜,侍从们忙碌着端上茗茶与各色瓜果。不多时,海天交接处隐隐传来隆隆潮声,一道银色的水线在天际逐渐成形,犹如潜龙的脊背开始不安地摇晃起来,幅度越来越大,近处海浪冲刷礁石的声音绵长而低沉。

当海若楼西侧的日晷指向未时二刻,礼赞宣布海神祭典礼开始。

“咚——咚!咚咚咚……”钧天台上的鼓点声率先响起,如同一架架战车出动,先缓后急,为即将到来的大潮助长声势。

海面上的银色水线不断升高,迅速汇成一道水墙,不断朝海岸推进,岸上鼓声也越来越快,此时清脆的笛声最先奏响,继而琴筝伴奏。

突然间“砰”得一声响,钧天台的中央腾起一团金色烟火,接着白烟弥漫,一朵巨大的蓝莲花苞自平台中央缓缓升起,然后十二片绸质大花瓣依次徐徐打开,如同在仙界云端上绽放,每轻缓地打开一层,便飞转出三名梳高髻、着翠衣的美丽舞姬,直到里外三层依次开放完毕。最后碧绿色的莲心内卧着一名的宝蓝宫装女子,当她转过身立起来,人们才看见她头梳灵蛇髻、簪上十二金钗,戴着靛蓝色脸谱,身披数丈长的月白色玉帛,玉帛的两端各系着一对圆形铜铃。

海若楼上的礼赞向众宾解释道,莲心内的女子扮演的是海神若,饰演者是新来岛上的宁姑娘。

九名带着象牙色木制面具的舞姬伴随着激越而起的丝竹声,一一转到高台前,开始拧腰摆首、翻转水袖,莲心处扮演海神的蓝衣女子开始拧腰跳起了胡旋舞,其他九名伴舞女子一齐放声歌唱宋人赵鼎所作的《望海潮》:

“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儿戏笑夫差。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

“雷驱电炽雄夸。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顷无瑕。俗眼但惊嗟。试望中仿佛,三岛烟霞。旧隐依然,几时归去泛灵槎。”

歌声荡漾中,蓝衣宫装女子袅袅旋转着离开莲心,来到右侧大鼓旁,忽然疾步奔跑起来,然后做了两个大幅度的凌空折腰劈叉的动作,但见她扬起的后足珠履几乎贴近枕骨,同时一展玉帛,撒出两道白虹,这是个舞蹈难度极高的“倒踢紫金冠”姿势,令楼上不少观看者纷纷拍手叫好。黎夫人的丫鬟珊瑚忍不住向身旁的姐妹琉璃小声道:“想不到宁姑娘初次表演,便气场夺人!”

此刻,震撼天地的潮水澎湃涌来,伴随雷霆万钧的海潮声,一时间遮天蔽日。龙舟弄潮儿迎着潮水逆流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表演着高超的驭船技术,金碧楼台上的人们发出一阵阵惊叹。

潮水汹涌而至,两丈多高的水墙急速冲击向钧天台,高扬的前浪化作碎玉飞散,后浪纷叠而至,层层惊涛化作千堆雪。潮波浩渺,隆隆声里,高台上的鼓声愈加激昂雄壮,铜铃声、琴箫声合奏激越;鸣鸾声声随起,原是舞者们的手臂脚踝佩饰玎玲,翠色长裙似荷叶迎风猎猎飞舞,水袖如云彩飘扬,大片的海雾水星飘洒在舞者和乐伎的周身,将一切场景蒙上了一层雾色,为祭祀表演增加了神话般的飘渺仙韵。

此时,礼赞对东溟教主道:“申时三刻已到;请教主移步至钧天台最高处的错金博山炉前焚烧沉水香;以祭祀海神!”东溟教主颔首起身,孰料不小心碰翻了面前的一杯酽茶,泼上了象牙白色外衫,他对众人提出先去海若楼内换一件衣衫。

过了片刻,东溟教主乘着玳瑁垂帘的步辇,在琴暮烟的陪同下缓步登上祭海神的高台,高台顶端是一间小而精致的海神殿,殿门前矗立着一鼎巨大的青铜博山炉。此时鼓声渐小,舞姬们收起水袖跪在台上,继而张开双臂,掌心向天,蓝衣舞者旋步回到莲心内,翘首望着海潮,然后三重莲花瓣徐徐合拢。

教主步入殿内,接过一名祭司手中银盘上的杨柳枝,阖目对着大海默念祝词,最后将柳枝叶放入银盆内的清水中浸泡片刻,再独自出殿围着博山炉绕三转,洒水入炉鼎周边的地面上。另一名祭司端来盛放火把的银盘,然后教主将火把塞入博山炉的炉孔内引燃沉香木。香木哔哔剥剥焚烧起来,冒出袅袅白烟,芳香素雅。海若楼观礼台上的人感到教主和大祭司的身形渐渐不见,但闻海神殿内神乐吟唱。

就在众人起身屏息望向祭台时,遥望高台上的青铜炉鼎突然颤抖了几下,发出一声巨响,在弹指一挥间竟然爆炸得七零八落!黑烟滚滚,近处的人也陷入了一片昏暗之中。

离高坡最近的琴先生惊呼“教主”,冲上前将受伤的教主背回步辇,钧天台上乐伎鼓手顿时停止了奏乐活动,海若楼上下人声鼎沸,嬴逸翔与言秋筠等人连忙跑下高高的楼台。

海潮的声势依旧不弱,仍重重拍打着崖壁和钧天台的基座与石栏杆。

东溟教主在海神祭时受了重伤后昏迷不醒,暂居医馆,他的侧室黎禄眉和独子嬴逸翔心急如焚,命人夜以继日彻查此事,直到查证出博山炉爆炸究竟是意外还是人为,在此期间所有乐伎和舞姬必须被禁锢在自己应该待的地方。

教主受伤,医师风鸣雨提出古书上有疗方,可利用五色芝和玄玥神珠对教主进行疗伤。嬴逸翔要求亲自侍奉汤药,被黎夫人拦下,她执意要尽贤妻的义务,并劝说逸翔应该跟着琴先生协理岛上的要务才是上策,每天只需抽空探望其父就是尽孝心了。

嬴逸翔觉得黎夫人的话不无道理,过了两日前往神雀殿占卜向海神问吉凶,没想到抽到的玳瑁签莫名其妙地碎裂,愈加心烦意乱。他想见郁霓影商量事儿,奈何此时忆芳轩的主人被禁足。于是他去了主管琴先生的居处。琴暮烟曾当过嬴逸翔儿时的书画师父,所以嬴逸翔看见他往往称其一声先生。

琴暮烟告诉他:“博山炉的沉水香灰处发现两截引线的残骸,因为香炉台座是喇叭状,内部中空连通地下,所以有人在底部内藏火药,将长长的引线埋下。引线另一端虽然烧毁,但从痕迹来看,可见其事先埋在钧天台的基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