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神卦浮竹十四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7章 巫术与宗教2(第1页)

在《魔兽世界》里,魔法和巫术的区别挺大,法师使用的水火风等元素和宇宙能量,而术士则涉及一些比较黑暗的领域,比如恶魔、死灵、病毒等。

我当时选择的职业就是术士,英文是Warlock,翻译成中文就是“巫师”,但中文版翻译成了“术士”。

我后来专门查了这个词的意思,想知道为什么巫师没有被翻译成其他的名字,而是选择了“术士”。

我查到的意思是,Warlock在古英语中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表示“誓言”或“誓约”的前缀,另一部分是“背叛”的意思。

所以在游戏或流行文化语境中,术士这个词的意思是,你为了达成某些目的而背叛了作为人的资格,这反映了一种观念,即巫师是通过与魔鬼签订契约来获得力量。

再延伸一下这个话题,在汉语语境中,魔法、巫师、巫术这些词听起来都是中性的,但实际上魔法和法师带有一定的褒义。

比如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学院,感觉被官方认可,很正面。指环王里的甘道夫,穿着灰袍或白袍,给人一种法师的形象。

法师是使用魔法的,刘海柱除外。

而巫师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小偷小摸,或者是那种使用黑暗魔法的人,给人一种不太正当的感觉。

在西方语境下,研究魔法和巫术是一起进行的,它们在英文中都是同一个词——magic,并没有区分好坏。

巫术中会分白巫术和黑巫术,这个稍后会写。

东方对巫术有一种污名化的看法,但实际上应该把巫术视为魔法的一部分,不应该把巫术看作是坏的东西。

莫斯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巫术与文艺作品中的巫术不同,它主要来源于传统文化,这意味着巫术必须根植于传统,并且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信仰和认可。

如果自己创造一个咒语,并且只打算使用一次,那么这个咒语就不符合巫术的定义。

巫术需要被社会广泛接受和相信,它应该是所处的社会普遍认为有效的实践,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巫术通常需要包含一些仪式性的元素,并且这些元素能够被传播。

有些事情虽然有一定的个人迷信色彩,但它们并不具备传播性,因此不能算作巫术。

比如赌神周润发在打牌前吃一块巧克力,这是个人习惯,并不构成巫术,因为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可和传播。

比如打牌前吃巧克力,被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所模仿和相信,那么这种行为就有可能逐渐演变成一种巫术。

此外一些神秘的、孤立的事件,它们虽然神秘,但并不属于巫术的范畴,比如有人在新疆山洞里看到龙的事件,它更像是一种神迹或预兆,而不是巫术。

我讲的鬼故事基本上都不恐怖,因为我觉得疲倦了,鬼故事往往是社会性事件的畸形和变形。

法外狂徒张三曾说过,基本所有的刑事案件归根结底都是由情感、仇恨或债务引起的,这三个因素基本同样适用于鬼故事。

我在思考,鬼故事背后通常有两个核心要素,第一是道德的缺失。

例如哈尔滨的猫老太太,其实反映了对老年人的不孝顺而产生的仇恨,再比如周星驰电影《回魂夜》中的老太太也是同样的道理。

还有日本传说中的“裂口女”,她的出现往往与遭遇烂桃花或渣男有关。

这些故事虽然神秘,但它们的核心都是道德缺失,换句话说就是缺德,被转化成了故事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了社会对于道德规范的期望和警示。

第二种核心要素是资源匮乏。这实际上反映了穷人因为贫困而遭遇的困境。

《迷魂夜》中任达华饰演的角色“脏财”,他偷骨灰盒来卖,这种行为不正是出于贫困的无奈吗?

郑宝瑞执导,林家栋主演的新电影《命案》,讲述的是楼凤为了求财而陷入困境的故事,归根结底也是因为贫困。

包括我经常提到的那些灵异故事,其实很多都是因为人们想要获得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