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西安春节不限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天16号(第1页)

号这天是匆忙的,我们先坐四号线地铁在和平门下车,到口的“李与白”成都包子铺吃早餐,竟发现他家意外的整齐干净,味道也清淡可口(相对于昨天领教的陕菜)。

打折后只用了元,这顿早餐就结束了,弄得两个大京师来的人儿都觉得便宜得不大习惯。

从和平门到文昌门,我们是沿着南城墙外走过去的,南城城墙基座与护城河之间的落差比北城高出许多,可见当年镇嵩军进攻时费力不少,蚁附攻城可能性不大,倒是用炮火更合适。

所以昔日“二虎守长安”时估计南城被破坏严重,以至后来多开了数个城门,每座门之间相距只有几百米。

这样的结果,却意外地造福了城市内外的交通和往来,看来凡事有利有弊确实如此。

我们早晨走走,看看遛早的市民,倒也轻松地就转入文昌门内下马陵。

这里距离文庙和后来搬入城中的禅宗卧龙寺都不远,但这下马陵与两者无关,却是汉武帝经过这里时,因“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过世后被赐葬在这附近,为向他表示敬意,皇帝特地从马车上下来步行而得名。

碑林没有太多可讲,元门票花得让人只剩下感慨。

最精品的东西都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出土的,精美得令人无言表述,此后出土或被保护的,基本上都有缺损、毁坏、磨灭,令人亦是无言。

从碑林出来往西经过书院街,其实依次是前朝西安府学和长安县学所在地,现在被改造成文玩商业街,之间夹杂着被收门票的于右任老先生故居及西安文理学院(原西安师范),遍地的对联和福字倒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古城不同的年味。

因为过几天还有南门的参观,我们未做停留,穿过南门外广场径直向南。其间看了西安合生汇等商场,感觉繁荣的恢复还需要不少时间。

不过在去小雁塔的路上,我们从中贸广场北侧小路进去,打算找个市民级的饭馆吃点普通食物,看看他们的日常也是种乐趣。

结果我们走进了秦韵老碗面。

当捧起小盆般的那碗油泼面,我发现找到黄土高原上的感觉了。两个人吃了元,这比看碑林值啊!

至少我听到了本地人的语言,看到了乐呵呵的拉面兄弟和豪爽而心细的服务员大姐,这些活生生的人让我觉得更接近现实,更真实。

他们虽然不是艺术,也缺乏超脱、飘逸的表现力,但人性的张力让每个人个性鲜明,令我一时犹疑自己是否真的具备那样的笔力,将他们活生生呈现于纸端,或用文字予以精准表达呢?

这是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写作水平产生了怀疑,对生活的热火朝天产生了敬畏和好奇。

在前往小雁塔的路上,我一直走不出这种震惊和说不出的失落。

仿佛自己以前见到的都是大院子里的一个小角落,回头才知道原来身后,还有这样宽敞的空间。

西安博物馆和小雁塔是连在一起的,以前这片区域都属于荐福寺。该寺在隋唐佛教史上有重要地位。

现在荐福寺只剩下不多的遗迹,与西侧西安博物馆之间有墙,开门相连一票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