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西安春节不限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天18号(第1页)

号这天我是单独行动的,因为芳要处理公司事务,只好将我放单飞。

她大体对寺庙不太感兴趣,更多关注博物馆这类能学到点东西的地方,所以我今天目标以寺庙为主,中间穿插了在小雁塔南边的安仁坊遗址展示馆。

我决定先到大兴善寺去看看,原因是这里乃日本僧人空海受戒于惠果大师(唐开元年间天竺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居住于小雁塔荐福寺,在大兴善寺修行、译经,惠果是不空徒弟)的地方。

空海后来将唐密(宗)带回日本,是日本真言宗的起源。

这座寺庙建于晋武帝(公元年)时,隋朝遵敕令迁入大兴(长安)城内靖善坊,由遵善寺更名大兴善寺,为国寺。

据记载原寺仅中路占地就有近百亩,与今日全寺面积几乎等同。该寺唐武宗禁佛时已遭破坏,现在殿宇、佛像都是明清重修后的遗存。

人走在静寂的寺院里,转到后面花圃,这时节植物尚未转青,满目冬日的萧索。清冷的空气里传来若有若无僧人诵经声。

看倒地的石像与堆放的砖瓦、条石,也许它们晓得过去发生的故事,见过大师们从此经过或轻声交流。

而今,一切皆已过去,只余今人在同样的空气中徜详。

大兴善寺在号线小寨站,出来后离陕西历史博物馆其实不远,不过我今天目标确实往西、北方向走。

从大兴善寺向西四百米就是朱雀北大街(即古时朱雀门与承天门之间的承天门大街),从朱雀大街小寨路口坐路三站地,到夏家庄下车,迎面正对的大片空地就是朱雀广场。

这里按朱雀大街的原尺寸(米)模拟了一段唐朝的场景。

前边不远处是引导使者等待觐见的官员们在低声细语;

某家行路的大户人家小姐的肩辇正在家丁和丫鬟簇拥下匆匆穿过人群,他们的呼喝引起前边骆驼的不安,胡人商贾急忙抬手安抚它。

后面的车夫似乎是东南欧人种,他正紧张地注视自己的牲口,似乎生怕这头瘤牛受到惊吓。

在离开让人群稍远的路另一侧,一名僧侣和随从行者不紧不慢地前进,他们的步伐丝毫未受到众人的影响。

当我走在广场上,看着身边一组组雕塑,仿佛穿越了时空,和不远万里来到长安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擦肩而过。

奇妙的代入感让我一时分不清自己在哪个时空、哪个时代,真正的梦回也许就是这样的?

小雁塔景区(包含西安博物院、荐福寺遗址)属于唐安仁坊的北半部,所以它南墙外有个安仁坊遗址博物馆,不仅现地展示考古实情,而且介绍地形、位置,及千几百年前人们的起居、生产,日常饮食、梳妆、服装及装饰等等信息,让人对大唐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民众生活有了大概的了解。

也让我了解到,随着时代推移,服装、装饰、餐饮、家具等等都是存在差异与变化的,是与时俱进和发展、调整,而非死板保全规矩的样子。

这个安仁坊遗址博物馆基本就建立在青平公主(好像是唐玄宗的女儿)旧宅上,现在西侧的广场原本是她的蹴鞠场,靠近汽车站这边乃是她招待宾朋、独处静思的别院。

安仁坊稍大,推测长一公里,宽八百米左右。北部是荐福寺,西南隅是公主宅,她的蹴鞠场后来被分割出来,先后典卖给不少京中的高官。

东南隅则曾经先后是元稹、杜牧的旧宅。东北部则有过多个富足家庭居住的院落,但所住为谁已不可考,估计没点经济、权力做后盾肯定是住不进这个坊的。

坊周边有围墙和坊门(安仁坊估计有东、西两个,大的坊有四个,东、西市各有八个),分别有军候(类似警察)把守。

每天六、七点之间西安城的钟楼响晨钟

千下,长安诸坊开门,百业待苏;晚间七、八点之间,鼓楼响鼓八百,宵禁开始,军候关门值守。

据说当年最多时长安有个坊,大的长宽都是一公里,小的宽为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