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后汉书郡国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部分(第1页)

彪清俭好施,禄赐分与宗族,家无余财。著书十二篇,号曰韦卿子。

族子义。义字季节。高祖父玄成,元帝时为丞相。初,彪独徙扶风,故义犹为京兆杜陵人焉。

兄顺,字叔文,平舆令。有高名。'一'次兄豹,字季明。数辟公府,辄以事去。

司徒刘恺复辟之,谓曰:“卿以轻好去就,爵位不跻。'二'今岁垂尽,当选御史,意在相荐,子其宿留乎?”'三'豹曰:“犬马齿衰,旅力已劣,'四'仰慕崇恩,故未能自割。且眩瞀滞疾,不堪久待,'五'选荐之私,非所敢当。”遂跣而起。

恺追之,径去不顾。安帝西巡,征拜议郎。

注'一'平舆,县名,属汝南郡,故城在今豫州汝阳县东北。

注'二'跻,升也。

注'三'宿留,待也。宿音秀。留音力救反。

注'四'旅,觽也。尚书曰:“番番良士,旅力既愆。”

注'五'眩,风疾也。瞀,乱也。谓视不明之貌也。眩音县。瞀音亡沟反。

义少与二兄齐名,初仕州郡。太傅桓焉辟举理剧,为广都长,'一'甘陵、陈二县令,'二'政甚有绩,官曹无事,牢狱空虚。数上书顺帝,陈宜依古典,考功黜陟,征集名儒,大定其制。又讥切左右,贬刺窦氏。言既无感,而久抑不迁,以兄顺丧去官。比辟公府,不就。广都为生立庙。及卒,三县吏民为义举哀,若丧考妣。

注'一'广都,县名,属蜀郡,故城在今益州成都县东南。

注'二'甘陵故城在今贝州清河县西北。陈属梁国,今陈州。

豹子着,字休明。少以经行知名,不应州郡之命。大将军梁冀辟,不就。延熹二年,桓帝公车备礼征,至霸陵,称病归,乃入云阳山,采药不反。有司举奏加罪,帝特原之。复诏京兆尹重以礼敦劝,着遂不就征。'一'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以陈蕃、窦氏既诛,海内多怨,欲借宠时贤以为名,'二'白帝就家拜着东海相。'三'诏书逼切,不得已,解巾之郡。'四'政任威刑,为受罚者所奏,坐论输左校。'五'又后妻憍恣乱政,以之失名,竟归,为奸人所害,隐者耻之。

注'一'敦犹逼也。

注'二'假借时贤宠荣以求美名,用解怨谤。

注'三'东海王懿相也。即东海王强四代孙。

注'四'巾,幅巾也。既服冠冕,故解幅巾。

注'五'左校,署名,属将作也。

赞曰:湛、霸奋庸,维宁两邦。'一'淮人孺慕,徐寇要降。'二'弘实体远,仁不忘本。'三'□政多夡,彪明理损。牟公简帝,身终上衮。

注'一'尚书曰:“有能奋庸熙帝之载。”孔安国注曰;“奋,起也。庸,功也。”

两邦谓湛为平原太守,霸为淮平大尹。

注'二'徐寇谓徐异卿也。愿要降司徒伏公。

注'三'谓不忘糟糠妻也。

校勘记

八九三页五行伏理字君游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君游”前书作“斿君”。

八九五页一0行时贼徐异卿等万余人据富平按:李慈铭谓案光武纪,帝之征张步及湛之免官,皆在建武五年,此传失书“五年”二字。又据纪言吴汉等击富平、获索贼于平原,大破降之。不言湛者,盖时贼已请降,特令湛往受之耳,然其事亦在五年二月。则此传“时贼徐异卿等”句“时”字当易“五年”二字,□事方核。

八九五页一二行获索贼帅徐少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获索”应作“富平”。

八九六页八行髫发厉志按:王先谦谓“髫发”东观记作“龆龀”。

八九六页一二行旧制九州五尚书令一郡二人按:刊误谓“令”合作“今”。尚书令不可有五人,若言令一郡二人,又无义,改作“今”,乃与注合。

八九七页四行谓湛为*'后'*队属正也据集解本补。

八九七页七行予*(则)**'曰'*有先后据汲本、殿本改,与诗合。

八九七页一二行令则一郡乃有二人按:殿本“令”作“今”。“二人”原斗“一人”,径改正。

八九七页一三行未及就位按:“未”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八九八页九行故东州号为伏不□云按:“云”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九00页一五行以子瑗为郎中按:殿本、集解本“瑗”作“援”。

九0三页三行河*(南)**'内'*蔡茂据殿本改。按:校补谓茂河内怀人,具本传,作“河南”乃形近而斗。

九0三页四行京兆玉况殿本“玉”作“玊”,注同。按:玉字本有肃音,后人不晓,另造一“玊”字,以别于金玉之“玉”,亦犹“角里”之“角”,别造一“□”字矣。

九0四页九行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按:校补谓“三”疑“等”之误,盖三十余人似太多,且文法固宜有一“等”字也。又按:汲本“推进”作“雅进”。

九0四页一三行御坐新屏风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东观记云“新施屏风”,疑脱“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