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后汉书郡国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部分(第1页)

时大将军梁冀威权倾朝,遣弟侍中不疑以车马、珍玩致遗于厚,欲与相见。厚不荅,固称病求退。帝许之,赐车马钱帛归家。修黄老,教授门生,上名录者三千余人。

太尉李固数荐言之。*(太)**'本'*初元年,梁太后诏备古礼以聘厚,'一'遂辞疾不就。建和三年,太后复诏征之,经四年不至。年八十二,卒于家。策书吊祭。乡人谥曰文父。门人为立庙,郡文学掾史春秋飨射常祠之。

注'一'古礼谓以束帛加璧,安车蒲轮等。

校勘记

一0四一页四行*'与'*刘歆等共典校书刊误谓案文“刘歆”上少一“与”字。

今据补。

一0四一页九行刘歆兄子龚集解引惠栋说,谓东观记云刘歆子恭,“恭”与“龚”古文通。按:聚珍本东观记作“刘歆兄子恭”。

一0四二页一行摩研编削之才按:东观记“削”作“简”。

一0四二页二行末由自远按:“末”原斗“未”,径据殿本﹑集解本改正。

一0四二页六行不移守恶之名乎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守恶”当作“首恶”。

校补谓“守恶”诚误,但首恶之名见史记,惟为人君父者当之,龚但为仲况谋主,亦不应即斥为首恶,或为“同恶”之斗。

一0四四页七行传相坏误按:刊误谓“坏”当作“诖”,声相近而误。

一0四四页八行西方太白*'星'*据汲本﹑殿本补。

一0四五页二行求助天也按:集解引王鸣盛说,谓“助天”当作“天助”。

一0四七页七行杨厚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华阳国志作“序”。

一0四八页一行拜祁令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旧本“祁”作“郫”。祁县属太原郡,而此下云“乐益部风俗,因留家新都”,则当作“郫”为是。又按:张氏所谓“旧本”,据张氏自云“似是坊刻,称通行本,一称旧本”,未确言何本。

一0四八页七行安帝永初*(二)**'三'*年太白入*(北)*斗集解引钱大昕说,谓五星行道皆在黄道左右,无缘得入北斗,史言入斗者,皆南斗也。续志太白入斗中凡再见,俱无“北”字,知为后人妄增。且太白入斗在永初三年,此云“二年”,亦误。今按:续志书永初三年正月己亥,太白入斗中。查永初三年正月壬辰朔,有己亥,二年正月戊辰朔,无己亥。钱说是,今据改。

一0四八页一四行大将军邓骘应辅臣*(以)**'星'*不据集解本改。按:校补谓“星”原斗“以”,据袁书改。

一0四九页八行而阉宦专政按:“宦”原作“官”,径据汲本﹑殿本改。

一0四九页一0行官有孽臣按:“孽”原斗“皬”,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0五0页二行*(太)**'本'*初元年集解引惠栋说,谓依华阳国志,当作“本初”。今据改。 后一页

后汉书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传 第二十下

郎顗字雅光,北海安丘人也。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筭﹑六日七分,'一'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二'安帝征之,对策为诸儒表,后拜吴令。'三'时卒有暴风,宗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诸公闻而表上,以博士征之。宗耻以占验见知,闻征书到,夜县印绶于县廷而遁去,遂终身不仕。

注'一'京氏,京房也,作易传。风角谓候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凶也。星筭谓善天文筭数也。易稽览图曰:“甲子卦气起中孚,六日八十分日之七。”郑玄注云:“六以候也。八十分为一日之七者,一封六日七分也。”

注'二'奉音扶用反。

注'三'吴,县名,属会稽郡,今苏州县也。

顗少传父业,兼明经典,隐居海畔,延致学徒常数百人。昼研精义,夜占象度,勤心锐思,朝夕无倦。州郡辟召,举有道﹑方正,不就。

顺帝时,灾异屡见,阳嘉二年正月,公车征,顗乃诣阙拜章曰:

臣闻天垂妖象,地见灾符,所以谴告人主,责躬修德,使正机平衡,流化兴政也。易内传曰:“凡灾异所生,各以其政。变之则除,消之亦除。”'一'伏惟陛下躬日□之听,温三省之勤,'二'思过念咎,务消只悔。'三'

注'一'易稽览图曰:“凡异所生,灾所起,各以其政,变之则除,其不可变,则施之亦除。”郑玄注云:“改其政者,谓失火令则行水令,失土令则行木令,失金令则行火令,则灾除去也。不可变谓杀贤者也。施之者,死者不可复生,封禄其子孙,使得血食,则灾除也。”

注'二'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

注'三'只,大也。易复卦初九曰:“无只悔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