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冷冬是什么气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相谈(第1页)

说着程颂便站起了身,并面对着我爸说:“叔叔,林木他们带别的新生在男生宿舍楼,一时回不来。我看你们行李也蛮多的,我先送你们过去吧。”。

“啊,也好。那谢谢你啊!行李倒还好,就是有点麻烦你了!”。父亲左手推着一个行李箱,右手提溜着一口袋零食,而我的手里也拉着一个行李箱。但程颂接过手后,我的手里就仅剩下一口袋零食和我背上的双肩包了。

其实,我出门是不太愿意带太多东西的。只是父亲总是担心我思虑不周,会落下什么重要的东西;又害怕我生活上不习惯,就什么都要我带着。比如什么棉被、床单、枕头还有我小时候睡觉总爱抱着的一只烟灰色布熊娃娃。他甚至都没想过我已经十八岁了,怎么还会有抱着布娃娃睡觉的习惯呢?

小时候我住在农村的家是宽敞又大气的。我们家是水泥浇灌的双层楼房,我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床,自己的书桌,自己的书柜,但就是因为那么小就要自己一个人睡一间卧室,才导致了我从小就怕黑,所以才喜欢抱着布熊娃娃睡觉。但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有的东西也就慢慢的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可父亲的记忆却依旧还停留在我处于八岁时的状态。可能因为那段记忆比较特别吧!时间过了那么长,什么都已经变了,唯一没变的就是他一直以为家庭的不幸福是对我的一种亏欠。

其实小时候的我过的是自由自在又无忧无虑的,而我们也不是一开始就住在那不足八十平的小房子里。那时我大约六七岁,父亲时常不在家,我们俩见面的机会大多仅限于过年这种大节日,所以每一个新年都是我历来最期待也最喜爱的节日。因为过年就意味着父亲会回来,父亲回来了,就意味着还会有很多零食、糖果、小吃和没见过的水果跟着回来,最最最重要的是还有鞭炮、大烟花和仙女棒!

父亲是一位工程师,因为爷爷奶奶都住在乡下,所以他在农村盖了一栋两层楼房,楼上楼下各四间房。可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奶奶就过世了,所以楼下一直都只住着爷爷一个人,毕竟老人家上下楼梯什么的腿脚也不太方便。我和妈妈住在楼上,我自己睡一间房,那时我总是嫌自己的卧室太大,太安静。只是多年后的我怎么也没想到,来到了城里,我和父亲住的房子竟然都不及乡下自己的卧室那般大。

七年前。爷爷过世后,父亲就更不爱回家了,妈妈也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了起来。清晨她会早早起床去菜地里除除草,顺便摘点儿新鲜蔬菜回来给我做做早饭;下午又去菜地里看看自己种的各种果树苗子,每天就忙碌着农村妇女日常会做着的那些劳务活儿。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我不敢对她多说一句话,不敢跟她撒娇,也不敢跟她开玩笑;因为她从来不轻易对我展露出笑脸。有时候,我只能默默的陪着她去菜地里逛一圈儿,然后去找隔壁的小伙伴们玩儿;而母亲闲时就到小卖部去,去跟那群一样闲着无所事事的阿姨们聊天打牌什么的。到点儿,看见我放学回家了,就跟着我一起回去然后做晚饭给我吃。后来,父亲就将我送到了城里的寄宿学校,那时是我小学六年级。或许是尝到了城里的各种陌生的东西带来的新奇感,我也开始向往城市里的生活,也开始很少回家了。即便偶尔放假了我也不愿回去,会跑到同桌家里去待上一两天,度过那短暂的一个周末。

“叔叔,我来帮你们拿。你们跟着我走吧。宿舍楼在后面,不是特别远,但还是有一段距离。”。程颂微笑着上前接过了我手中的行李箱。他看出了我内心的那一点小紧张,拿到箱子后便径直朝着父亲走去。

“小程是吧?”,父亲倒是没想太多。只是一路上,三人都沉默不语的走着的话,这气氛未免也太尴尬了。

“嗯。程颂”。程颂一副礼貌热忱的模样,似乎特别喜爱同我的父亲交流。

“哦,哈哈,好的。这学校周边的治安好吗?”,父亲继续问道。

“啊?”,他可能一时也没想到父亲竟然问的是这种问题,怔了一下后赶忙答道:“哦,还好还好。学校有保安,而且几十公里的不远处就有一所公安局。因为是校区,市里也是比较重视学校安全问题的,叔叔大可放心!”。

父亲与程颂相视一眼,又转过头环视了学校一圈。俩人就又继续交谈着,似乎需要报到的新生并不是我,而我好像只是陪父亲来上学的家属一般的存在。

程颂或许察觉到了什么,突然指向篮球场后方,对着我说:“这一栋都是解剖大楼,因为偶尔会有大体老师需要运送,所以会靠近校门。以后你也会经常接触的。”。说完程颂转过头看了我一眼。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眼前竖立着的是一栋四合院式的教学楼。

“大体老师是什么?”。我很诧异那个新词汇。因为从未接触过医学这块的知识,所以并不清楚,整个人都还处于一片茫然的状态。

“遗体捐赠者。你学医的话,以后会经常接触的。”。他说的很平静,但语气中又带着一股子敬重。

“哦。”我礼貌回应了一下。然后他又继续向我们介绍别的地方。

解剖大楼前是一个小型的篮球场,大概两三栋居民楼的宽度。场上此时没有打篮球的同学,只有许许多多的移动、电信、联通等通讯商家,他们的招牌上都写着“学生办卡”、“迁网”、“兑换手机”、“抽奖”等等各种专属于学生的优惠活动。

父亲见我一直盯着各个小摊子上手机看,忍不住说:“一会儿东西都收拾好了,就带你去办卡买手机,不着急。再看看还差点儿什么,去市区逛一逛。”。

“好。”,我回答的很乖巧,立马收回了自己的目光,朝正前方看去。

“你们要去市区吗?我正好要回家,可以顺便送你们一程。”程颂突然间的搭话,令我和父亲不约而同地望向了他。

“不大好吧,挺麻烦你的了。我们待会儿打车去就好了。”父亲推辞了一下。确实,我们一直麻烦人家不太好,本来他不用绕大半个校区带我们去找宿舍楼的。

“没事儿,我正好回家,而且我驾照考过了。虽然还在实习期,但开的还是蛮稳的。”,说话间他语气很平和,脸上的笑容依旧。我想他理解了我们的意思,只是以另一种方式缓解了。

“可我们还要给小朋友(我爸经常这么叫我)收拾一下行李,会不会太耽搁你了?”。他稍微推辞了一下。我相信,父亲一定是动心了。他没怎么坐过公交车(因为住在单位住房,办公室离居住地极近,上下班就是几腿子的事儿,平时出行也有公务车乘坐),也不想花时间等的士。不过我倒是挺好奇的,程颂为什么对我父亲如此热情?

“没事儿,叔叔。现在才十点多,我十二点走。你们可以慢慢收拾,我待会儿在校门口等你们。”,他依旧礼貌微笑着,但这一次,他的面容变得更加好看了,至少父亲是这么觉得。我看他对程颂的眼神都温暖了许多。

“那真是不好意思,麻烦你了!那我们尽快收拾好。”。父亲大抵是觉得再推辞,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一位热心肠的孩子想帮忙,他一个大人本不该再计较什么。况且人家都已经说这么明显了,他只是顺路回家!

其实,开学之际,学校迎来了一大批学生与家长。h市有好几个区,学校也不只我们这一个,我们这个校区是一所分校,市区里还另外有几所大学。人来人往间,的士车也不是一出门就会有的。初来乍到的我们没有熟人带路也确实会在出行这一些小事上花费许多时间。父亲和宜大叔晚上五点半的火车票,留给我们的时间其实也并不富裕,这个男孩子愿意帮忙,他心里是挺感激的;这是父亲对我说的。

在一连串交流下,我们三人大包小包拉着行李,并肩走在篮球场边沿的小路上。篮球场前方是护理学院大楼;左侧有两栋建筑,靠近学校大门一侧是一栋形似蘑菇状的立体建筑,正中央有一块水泥浇筑的牌匾,牌匾上刻着“图书馆”三个黄铜色楷体大字。图书馆左侧有一栋常规的长方体式建筑,上面写着“实验楼”;但不知是整个学院的实验楼,还是某一个系的实验楼。

一路上,程颂都不厌其烦地向我和父亲介绍学校的整个布局情况。正门进去那个四合院式解剖大楼,其实并不是完全的四合院式,它是由五栋并排的建筑连通围成。各栋建筑独立又相互串联,除了b、c两栋大楼之间预留出了一块很大的空地以外,每一栋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程颂告诉我们,五栋大楼有各自的名字,但学生们私下里都从左往右依次简称它们为AbcdE楼,故而也被称作“字母楼”。A楼是计算机楼,整栋都是。一至五楼是学校专供医学院各系学生考试、教学等用途;六楼则可以称之为商用楼层的,就相当于学校的私立网吧。学生可以凭单独发给的学生卡去上网打游戏、看课件之类的,毕竟少部分学生家里是不给配笔记本电脑的。每一层楼有五间教室。b楼是教学楼,不一样的是每个层楼分布了六间教室。c楼也是教学楼。b、c楼中间栽种着一棵巨大的老槐树,长了有些年份,老态龙钟地生长在那儿,壮实的枝干一定为它储存了不少的养分,以至于它的叶子至今还能保持着郁郁葱葱的模样。在它的注目下,大约也迎来送往了无数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吧!

d楼就是程颂说的解剖楼层。一楼存放着各类标本;二楼、三楼是解剖室;四楼、五楼是化学实验室;六楼据说也是解剖用的,但我们毕业了也没进去过。E楼是上生理课、物理课的楼层。一楼实验室,二楼至五楼是教学楼,六楼也是实验室。

整栋楼层的两边都各自有男女卫生间,每一个楼层也都有过道可以通过,整个儿形成一个闭环。A、b,c、d、E楼左边过道之间又分别有几间的办公室,是专供上课的老师们课间休息时用的。

从字母楼出来,往右是一个小亭子,小亭子旁边有一栋楼是临床医学系中心办公楼。有四层,老师们就在这里办公。出了字母楼就是那块小型篮球场。球场左边是一个很大的绿化带,穿过绿化带走过去,有两栋建筑,一栋是六层图书馆,另一栋十二层楼是护理学院的教学楼、实验楼。程颂后来补充,在那两栋楼房下方还有一栋四层楼高的建筑,那是护理学中心办公楼,也就是宜尔斯她们系的。在它的旁边还有一个独栋,是行政楼。

篮球场正前方护理系后面还有别的系的教学楼,对我来说关系不大,程颂就未刻意介绍。再往里走就到了食堂大厅楼,楼内有水吧,很多文艺舞蹈生都爱去。挨着食堂大楼的就是宿舍楼了,但据说是给老师们用的。再要穿过那教师宿舍楼,就会看见一个大型的橡胶足球场,它的左边立着一栋不知道是什么楼,程颂说舞蹈室也在那儿;但对我来说都是望而不及的,我也没太记住。

足球场右边八栋大楼就是我们现在正要去的目的地——学生宿舍楼;左边两排四栋是女生楼,右边两排四栋是男生楼。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去的地方是穿越整个校区所在的住宿楼。难怪他说“小蜜蜂们”一时回不来,我们需要人帮忙了。撇去中间各种绿化带、小公园不说,我感觉自己完全是走进了一座迷宫。高中老师们一致吹嘘的大学生活,此刻倒也变得具象了起来。不过,途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校园各处,偶尔还可以见一座偶像剧里的那种公用电话亭。

“你不是新生吗?怎么对学校这么熟悉啊?”,一路都在听程颂介绍,他给我的感觉不像是一位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