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朱元璋评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部分(第1页)

户编号,加盖半印,即骑缝印章。户帖要详细登记男女人口、土地、房屋、牛马、牲畜。每户一帖,总籍存放于户部,各地有关机构每年统计增减上报。对户帖的管理十分严格,如果比对不实,犯者从军,如果官吏故意隐瞒,犯者处斩。统计人口土地,既是为了整顿赋役,也是为了恢复建立秩序,所以惩处严厉。

贴士

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

圣旨: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只是户口不明白俚。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饶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比到其间有司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做军。钦此!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

明朝的户籍是继承元朝的。户口分为三类:民户、军户、匠户。民户又分儒户、医户、阴阳户等;军户又分校尉、力士、弓兵、铺兵等等;匠户又分为厨役、裁缝、马船等;还有盐户、灶户。寺之僧、观之道,也要入籍管理。户籍身份世袭,户籍地址固定,不得随意改变。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诏在全国编制赋役黄册。黄册是在户帖基础上编制的,每户填写户帖,由官府核实其人口、田宅、资产等情况,汇总成册。册共四份,中央的户部、地方的布政司(省)、府、州县各藏一份。黄册编制以里甲为单位,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一里之中,推选人口多、承担赋税多的十人为里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推举十人为甲首。每年由一个里长和一个甲首管理一里一甲之事。十年轮换一周。每里户口土地编为一册,每册之前绘有总图,这就是黄册。黄册也要每十年编制一次。一般认为,因为报送户部的一册以黄纸为封面,所以叫黄册。

可见,黄册是户口、土地、里甲的综合登记册。它不仅保障了政府对赋税徭役的征收,也是在社会基层推行里甲制度,进行管理的基本依据。里长甲首既要替官府征收赋税、征派徭役,也要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

为了打击富民隐瞒土地,准确掌握土地数字,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派国子监学生到各地清丈土地。根据税粮多少划分区域,把区域内的田土绘成图,编上号,书写主人姓名、土地面积,分类成册。因为所绘土地之图状如鱼鳞,所以称鱼鳞图册。

黄册、鱼鳞图册的编制,不仅使国家赋役征收有了可靠的依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平均了赋税负担,政府也从而可以对地方实施有效的管理,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

▲虹▲桥▲书▲吧▲。

第62节:第十二讲 平民皇帝的治国理想(1)

第十二讲 平民皇帝的治国理想

穷人有穷人的理想,富人有富人的理想。这个曾经赤贫的穷人,如今当了皇帝,他的理想又是什么呢?他的大明国能实现他的理想吗?他任命的那些文臣武将,能帮助他实现理想吗?他治下的百姓能从他的理想中得到什么呢?

跟富民不对眼

朱元璋为了保护百姓,不仅仅约束自己的官僚队伍,还要对豪强进行限制,因为地方上的有钱人仗着自己的钱多,仗着自己的势大,常常是横行乡里。元朝末年,土地兼并,财富分配不均,这些问题更为严重。朱元璋曾经一无所有,到处漂泊,他不仅受到官府的盘剥,也看尽了那些富民豪强的白眼。

大家知道,朱元璋父母死的时候,他想求得一块地,可是田主就不给他安葬之地,对他“呼斥昂昂”,朱元璋没有起码的尊严,痛苦无人诉说,他永远忘不了那些日子。现在他掌权了,终于有机会向豪强施威了,他不允许豪强横行乡里,他要让贫苦农民得到保护。一个做法就是他经常把富民召到京城,对他们进行训诫。

朱元璋生于基层,经常见到富民的横暴。他们欺凌小民,武断乡曲,在乡里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害。朱元璋认为,富民之所以欺凌贫弱小民,是由于他们不懂礼法。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朱元璋把浙西富民找来,对他们训诫了一番。他说:“汝等居田里,安享富税者,汝知之乎?古人有言,民生有欲,无主乃乱。”他说你们能够在乡里收受田租安享清福,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古人说,人人都想享福,如果没有人管理,就乱了。“使天下一日无主,强凌弱,众暴寡,富者不得自安,贫者不得自存矣”。如果天下一天没有人管理,就会造成恃强凌弱、以众欺寡的局面,你们这些富人不能安享清福,贫苦百姓连生活也无法保证。我今天为你们立法定制,就是要让你们“富者得以保其富,贫者得以全其生”。你们如果能够安守本分,遵守法律,就能够保护你们的身家和财富。希望你们“毋凌弱,毋吞贫,毋虐小,毋欺老,孝敬父兄,和睦亲族,周给贫乏,逊顺乡里”。这样你们才能算是良民。如果还像以前那样胡作非为,就不是良民了。

→虹→桥→书→吧→。

第63节:第十二讲 平民皇帝的治国理想(2)

你看,朱元璋提出了对于富民的要求是什么呢?不要欺负弱小,不要兼并那些贫穷的人的田地房产,不要虐待小孩,不要欺负老年人,要孝敬父兄,要和睦亲族,要周给贫乏,对那些贫困的人给予帮助,在乡里不要胡作非为,要和气,要谦逊,这样才是一个良民。

贴士

汝等居田里,安享富税者,汝知之乎?古人有言,民生有欲,无主乃乱。使天下一日无主,则强凌弱,众暴寡,富者不得自安,贫者不得自存矣。近朕为尔等立法定制,使富者得以保其富,贫者得以全其生。尔等当循分守法,能守法则能保身矣。毋凌弱,毋吞贫,毋虐小,毋欺老,孝敬父兄,和睦亲族,周给贫乏,逊顺乡里,如此则为良民。若效昔之所为,非良民矣。

—《明太祖宝训》

朱元璋还采取切实的措施,打击富民。当时他就把大量富民、豪强强行迁到凤阳,充实他的老家,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1。打击富民,使他们远离他们的家乡,离开他们势力的所在地,让这些富民直接受到国家的控制。

2。让朱元璋的家乡得到充实,提高凤阳的经济地位。

因为迁徙豪民和躲避战争而被遗弃的土地,将被重新分配。不论以前豪强有多少土地,只能根据人口和耕种能力分配土地,不许豪强多占田地。这对于当时(元末明初)来说,是一次土地革命。

现在我们又要说到前面那首广为流传的歌谣: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