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宅小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部分(第1页)

够成为嫡子,又不用寄到宋氏的名下,受柳氏的辖制。

况且,一个有要求的人,才会更加忠心。如果,你已经没有什么要求了,这才是真的让人忌讳。

果然,圣上在赏赐了柳氏的六品诰命之后,第二天,圣上又下旨,替苏宜玮赐婚,女方是福亲王的庶出女儿。虽然不像福川郡主那样有封号,但是这个庶出的女儿也是在福亲王王妃身边长大,据说很得福亲王和王妃的宠爱,除了嫡出的名声,其它的都和福川郡主一样。

这下,宋氏就是想要在婚事上拿捏苏宜玮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苏宜玮可以说是彻底脱离了宋氏的控制范围之内。

听说,宋氏为了这两件事情,整整两天气得吃不下饭,整个侯府的下人也都战战兢兢的,生怕触到了宋氏的头上。后来,还是苏如瑛整整劝了一个时辰,再加上苏如瑛的婚事没有几天了,宋氏这才打起精神来操办苏如瑛的婚事。

已经这样了,难道还要继续下去,让那些人看笑话?

76第七十五章

柳姨娘被封为平妻和二爷苏宜玮被赐婚福亲王庶出女儿;这两件事情在威远侯府,特别是大房来说;可谓是影响很大的事情。

要知道;威远侯府到现在为止请封世子的折子还没有递上去。以前因为苏宜玮是庶出的儿子,所以宋氏一点都不担心;而且她一直相信自己儿子能够考上功名,因此在苏文浩提出说要等苏宜琛有了功名之后请封世子名正言顺一些的时候,宋氏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也很赞同的没有催促。

本来如果只是柳姨娘被抬为平妻;苏宜玮的身份还是比苏宜琛低一些,但是如果找了一个有力的妻族;而且在圣上面前又有了功劳呢?

宋氏这才真正担心起来,不由得又打碎了好几个茶杯。

宋氏能够想到的事情;其他的人当然也能够想到。因此,威远侯府内对于世子之位的人选各有各的想法,府里的下人也由原先的使劲往苏宜琛院子里变了,到柳姨娘和苏宜玮面前献殷勤的人也多了很多,还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姿色不错的描眉画眼的可以到苏宜玮面前出现。

往往看到这样的情景,琬姐儿就要对着苏宜璟挤眉弄眼。苏宜璟可是这个府里出了名的不近女色,甚至还把老夫人送给他的通房丫头卖了出去,因为这样还被府里的一些人说不正常。

没过几天,就到了苏如瑛出嫁的日子了。琬姐儿、苏如珍和苏如瑶等人的情绪都不是很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原本经常在一起的人以后就不能常常见面了。苏如玟自从书房的争端后就一直关在自己的院子里,苏如琳也一样很少出来了。

琬姐儿想着,这大概就像以前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一样,也许关系不是很好,但是突然知道以后就不在一起了,很是伤感一样。

府里热热闹闹地办了苏如瑛的婚事就沉静了下来,但是琬姐儿总觉得这安静的过分,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一样。

但是直到苏如瑛回门那一天,还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琬姐儿暗自摇头,难道是自己一下子不习惯府里这样平静了。

二姑爷董泽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待苏如瑛也是温柔有礼,让老夫人、宋氏等人很满意。

这一次苏如瑛回门,除了随丈夫去上任的陈淑兰没有回来之外,就连以前琬姐儿没见过的大姑奶奶苏如珊都回来了。

原来苏如珊以前一直跟着丈夫在外面任职,才刚刚回到京城。琬姐儿看老夫人倒是对苏如珊比起苏如瑛还要亲近一些,后来才知道苏如珊在老夫人面前养过几年,因此和其他的姑娘格外不同。苏如珊已经二十多岁了,比起苏宜琛来说还要大上好几岁,是苏文浩还没成亲前的通房丫鬟生的,老夫人为了苏文浩的亲事,这才把苏如珊养在身边。

琬姐儿几个正陪着苏如瑛、苏如珊等人在福熙堂说笑,就有丫鬟进来说,说是陈淑兰打发人来报喜了,原来陈淑兰已经怀孕了,都快四个月了。

老夫人这下更是高兴了,忙要打发人去给陈苏氏送消息。陈苏氏在陈淑兰出嫁之后,就又搬出了威远侯府,住到了陪嫁的那个宅子里面。

“祖母,姑姑这会儿应该已经知道了。”苏如珊在旁边说道,“我看呐,姑姑这会儿肯定张罗着给淑兰妹妹送东西,不如您也准备准备,让淑兰妹妹肚子里的孩子也沾沾您老人家的福气。”

老夫人听了苏如珊的话连连点头,夸她越来越周全了。

琬姐儿想着,看来老夫人真得很喜欢苏如珊,要不然就刚刚那些话,如果是别人说出来怕是都少不了一顿白眼的。

好不容易熬到午饭后老夫人累了,让苏如瑛去大房找宋氏说话,琬姐儿等人也顺势告退了出来。

一路上,几个人好奇地问了几个苏如瑛婚后的事情,苏如瑛也是高高兴兴地回答了,一时,气氛倒比以前好多了。

等到苏如瑛进了大房的院子,琬姐儿几个才各自散去,回到各自的院子。

等琬姐儿回到屋里换了衣服,正想到朱氏的院子里去的时候,却见朱氏身边的水竹来请琬姐儿过去,说是有事情要和她说。

水竹和水莲都是从广州带过来的小丫鬟,现在已经在朱氏的房里伺候了,朱氏有意培养她们成为现在的习秋和云秋。

琬姐儿到了正房的时候,发现屋里除了朱氏、沈嬷嬷、习秋、云秋以外,还有一个自己没见过的嬷嬷。

琬姐儿向朱氏行了礼之后,朱氏这才介绍到,原来那个嬷嬷是朱氏让孟氏帮着找的教养嬷嬷,兰嬷嬷。

兰嬷嬷大概四十岁左右,以前是在宫里伺候先皇的妃子的,早几年太妃去世了,兰嬷嬷又给太妃守了三年,直到今年才放出来。兰嬷嬷本身是因为家乡发生了灾害才进宫的,因此现在在宫外也没有家人,只想找个地方住下来。刚好被孟氏的姐姐知道了,就想起了孟氏的托付,就把孟家和苏家的情况和她说了,兰嬷嬷考虑了几天后就答应先过来看看,先教两个月再说。

兰嬷嬷的衣服和头发都是规规矩矩地,但是又不显老气,反而看起来很精神,但是也很严厉。

果然,琬姐儿第一天跟着兰嬷嬷学规矩的时候,就发现原来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学得很好的时候,在兰嬷嬷的眼里还有很多的地方都做得不到位。

短短几天下来,琬姐儿就觉得自己像是过了几年一样,好像是穿越以来过得最辛苦的日子了,就连朱氏都看不下去了,更别说是苏宜璟、苏宜瑜两兄弟了,还是琬姐儿在旁边劝着,三个人才安下心来。

但是,朱氏每天都要炖好几次汤,说是给琬姐儿补身体。苏宜璟、苏宜瑜也要每天都看看琬姐儿才放心,好像生怕琬姐儿哪天就变得不认识了。

过了整整一个多月,琬姐儿自己觉得整个人好像脱胎换骨一样了,兰嬷嬷才对琬姐儿的规矩礼仪觉得还算满意,这才放下了对她的严密监控,转而对琬姐儿院子里的丫鬟婆子教起规矩礼仪来。

又过了半个月,琬姐儿发现自己这个小院子里的丫鬟婆子也规矩多了。以前偶尔还能看到小丫鬟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的场景,现在就算再急的事情,小丫鬟也能快速地小步走着,却也不耽误时间。不过,时间久了,院子里的人每次看到了兰嬷嬷,也和琬姐儿一样,都会想着自己的穿戴有没有问题,刚刚有没有什么行为是不合规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