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桃花沟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部分(第1页)

一口烟,透过喷出的烟雾,瞧了下洗耳恭听的关老五。

关老五也“嘿嘿”笑了两声,说:“这还用说吗,英山县谁个不知道,苏叔阳啊。”

“哎,我说的不是这意思。我说的是苏叔阳过去的那些事,你还记得不记得?”

“记得,我记得再没恁准了,我能一五一十地给你背出来。苏叔阳小时候上过学,后来家里遭了劫,就休学跟人家去放羊。八路军过来那一年,他刚好过了十四岁,就跟着八路军去革命了。先打小日本后打老蒋,身上还落了好几处伤,直到解放那一年,家里才得到他的信儿。好家伙,他已经是临河县的县长了,还收养了一个大儿子。后来调到咱英山县,当了县里的书记。他可是咱桃花沟出的最大的官儿,百八十里的人都知道。后来退休没事干,不想呆在城里吃闲饭,就学您老回了村。说到这儿您老可别生气,他可不像您老这样子,啥也不图就图自在。他可是个闲不住的人,天天都在村里转,不是给村干部们出主意,就是带头搞生产。过去,咱村里办的那些事,哪一件离了他也干不成。可惜他……唉,现在看看咱村里,都被糟蹋成啥样儿了!像苏叔阳那样的共产党,这会儿都上哪儿去了?要是苏叔阳还活着……”关老五说到动情处,两行浑浊的老泪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

黄二爷声语低沉地说:“我说老五啊,这可是你的心里话。我不但不会生你的气,还得好好感谢你。因为最近这些年,我很少听到有人说共产党的干部好。说到底,这都是干部们自己造成的。咱就说说叔阳吧,他这一辈子可算没白活。他年轻时为共产党打天下,老了为共产党守天下,说穿了,他是一个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事的真共产党。我咋能和他相比呀?我虽然做过共产党的官儿,为共产党做了多年的事,可到老都没能参加共产党,顶多算是给共产党打了多年的工。要是说句良心话,别看我到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就凭我为共产党打工那么多年,我对共产党是有感情的,过去谁要敢说共产党坏,我敢抽他的大嘴巴。可是,现在共产党中确实有人变坏了,当官的争权谋私搞*,上百万、上千万的钞票,一眨眼就装进自己的腰包了。这样的坏人上边有、中间有、下边有,县里和镇里也都有。就说咱这小小的桃花沟吧,也出些吃喝嫖赌正事不干的东西。老百姓咋能不心凉?还能说干部们都是好人吗?不过,这话要是反过来说,日头也有它照不到的地方呀。要说现在不好吧,你睁开眼看看咱村里,虽然比富足的地方还差得远,不少人家还有困难,但要是说吃的和穿的,比过去都强到哪儿去了。住的瓦房和小楼,也一排一排地盖起了。还有年轻人的屁股下,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一天到晚嘟嘟嘟地响,村里到处都有汽油味。你能说现在不好吗?你能说干部们不为老百姓办事吗?要是说句公道话,共产党仍然是共产党,共产党的干部们,绝大多数是好的。但是再好的大厦,也不能没有老鼠呀,一个老鼠就能坏锅汤。不管谁的官多大,只要他不顾老百姓,只想贪污搞腐化,都不会有好下场。这些我们都看到了,杀头的、坐牢的、贬职的、还有摘了帽子的……嗨,我咋一扯就远了,咱还是说桃花吧。要说桃花这姑娘,我敢百分之百地说,中。”

《桃花沟的女人之青杏杨花卷》第二章(6)

黄二爷把话说到这儿,瞧了一眼关老五,见关老五写满沧桑的老脸上,明显地带有几片飘忽不定地疑云,于是加重语气说:“我说桃花这姑娘中,可不是没有根据的,这根据就是她身上流的是苏叔阳的血,苏叔阳身上那些发光的东西,都传给了这姑娘,这就叫老子英雄儿好汉。还有,这姑娘从小就在我们的眼皮下长大,她说的话,她做的事,我们谁不知道啊,她可是一只不同寻常的金凤凰。就在她上大学那几年,每次回到村里来,不是访贫就是问苦,村里这么多年轻人,谁能像她这样子?现在她又当了副镇长,要凭她的年龄和学问,加上她大哥在县里,前途不可限量啊!可她却毫不在乎这些别人想都想不到的东西,而下决心回了咱这像死葫芦似的桃花沟。你说她回来想干啥呢?难道是想享福吗?不,在咱桃花沟搞工作没福享,只有操心和吃苦,只有出力和流汗。可她为啥还要回来呢?这就是有志之人的选择,她是想干大事的。老五你就瞧着吧,咱村里要唱好戏了,咱桃花沟要有希望了。这两天,连我的身上都痒痒,要不是老胳膊老腿的,真想陪着上边来的那些有学问人,去到山上转一转。可是,嗨,老了,这老骨头确实不中用了!”黄二爷说话的当儿,又摁上了一锅儿烟,“吧嗒”一下子打着了火,狠狠地抽上一口后,吐了口浓浓的烟雾,这才看关老五的脸色。

关老五一直傻瞧着黄二爷,看黄二爷把话说完了,这才慢腾腾地说:“二爷,您老只要说这姑娘中,那就中。其实我也看这姑娘中,可就是还有点不放心,您老这么一说,我心里就吃了秤砣子。不过,我还想问您老一句话,你说那办水厂的事,还有在山上种桃树的事,桃花都能办成吗?”

“能,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咱桃花沟人一条心,别说办水厂、种桃树,就是把村前这座山挪一挪,也不是不能办到的事。当年咱们桃花沟人,为防土匪守寨子,那心齐劲儿真是没说的。那年,马四秃子带了百把人,要抢咱们桃花沟,把咱桃花沟围了三天哪。咱桃花沟的年轻人,靠土枪土炮跟他们干,硬是把他们打跨了。后来,小日本打到咱山里,到处烧杀掠抢,外村的人都被吓跑了,就咱桃花沟的人胆大,硬是没有离开村。那天,从山外来了一队小日本,离咱村还有十来里地,咱村的年轻人得信儿后,立马带家伙上了山。结果把那些狗日的,堵在老虎嘴的山沟里,用土枪土炮和石头,把他们全都收拾了。现在要是和那时候比,可以说有多少强多少,老五你就放心吧,你就等着瞧热闹吧。”黄二爷说罢,情绪激昂地又猛抽了一口烟。

这一回关老五不赞成了,沉默了好长时间都没吱声。

黄二爷怔了一下,问:“咋啦,老五,难道说不是这个理儿?”

关老五摇摇头,说:“是倒也是这个理儿。不过,我说了您老可别在意,你说咱桃花沟过去那两件事,当年我都参加过,而你在镇上做生意,却没看到那场子。那是啥子年月呀,马四秃子来打寨子,把村里人都给吓坏了,要是不跟他拼上,还不知有多少人被杀头?不知有多少女人被糟蹋?不知有多少间房子被烧了?村里人这才横下了一条心,硬对硬地跟他干,那是被逼得没路了。打小日本那一回,跟这件事也差不多,要不把他们堵在山沟里,那桃花沟可就要遭殃了。可依靠的是人家游击队,再说小日本就完蛋了,他们也不敢来山里了。而这时政府让搞责任制,人们都各顾各的了,要把这人心再弄一块,可不是那么容易了。就说我吧,要让把责任田里都栽桃树,我是说啥也想不通,也决不会跟着打呼隆,这就够桃花难的了。”关老五说完,也不看黄二爷的脸色,只顾吧嗒旱烟嘴。

《桃花沟的女人之青杏杨花卷》第二章(7)

黄二爷猛惊了一下,好像不认识关老五似的,盯住他从头到脚瞧了一阵,跟着“哈哈”一笑,说:“我说老五啊,你可真会钻牛角尖,不管咋说,这人心有齐的时候吧?就看是用什么线,把人心给穿搭起来了。过去咱是为活命,现在是为过好日子,有谁不想过好日子呢?嗨,咱俩不说这些了,我早已不做政府的事,有些政策也拿不准。不过,桃花既然敢回来,凭着桃花的能耐,就一定有回来的道理,就一定有办法聚人心,不信咱就走着瞧。现在,还是说你老五吧,你可是咱村里的老实人,政府不管号召啥,你从来都没有使别劲儿。这一回,你咋想难为桃花呢?你就不怕对不起睡在地下的苏叔阳?就不怕村里的年轻人嘀咕你?到那时候,你这张老脸可往哪儿搁?再说,当年砍桃树那阵子,你我都心疼得掉过泪,还把几棵小桃树扛回了家,栽在自家的小院里,像宝贝似的呵护着,才保存了一些好桃种。现在让你使劲儿栽,你却别扭起来了,你这到底是为了啥……”

关老五再也沉不住气,抬起头来争辩说:“不不,二爷,您老这是误会了,我可不是那意思。我是说,这几年上边尽瞎掰,不是让种这就让种那,一把汗一把汗种到头,不但啥也没种成,就是种成了也没人要,好不容易卖出去,价钱也贱得像张纸。后来我就琢磨了个理儿:别人往东我往西,别人打狗我撵鸡;别人养羊我养猪,别人种豆我种谷。快了不撵迟了不嫌,还是抱老本经最保险。这我就占住便宜啦,手头积攒了几个钱,也就是这个劲儿倒腾的。就说咱院里那几棵桃,你都让孙娃们儿分吃了,我可是没有舍得吃,而是拿集上卖了个好价钱。我不说你老也明白,就是因为这东西少,这就是物以稀为贵了。要是在桃花山上都栽桃树,将来桃子堆成山,还不贱成萝卜价?嘿嘿,那还不如种红薯哩。”

关老五这几句心里话,一下子把黄二爷给逗笑了,他磕掉烟锅里的烟灰,说:“我说老五你精明,你可真精明得过分了!唉,你这个地道的山里人呀,只看到针眼恁大的窟窿儿,不知道咱中国的地盘有多大,不知道咱中国有多少人。咱就不说恁远了,就说咱县里市里吧。别说咱把桃花山上都栽桃树,就是咱桃源镇都栽桃树,一个人也分不了几斤呀,还怕桃子没人要?再说,这交通四通八达的,那汽车要是跑一天,就是千儿八百里。咱的桃子又大又甜,恐怕那些城里人,想吃还吃不到嘴里。老五啊,这你就别担心了。你要知道,一亩地桃子的收入,比你种几亩粮食多得多,你要是还抱老本经,这便宜别人就占去了,到时候你可别后悔。”

关老五仍然沉着脸,说:“二爷,我不能说您老的话没道理。可过去咱种的那东西,干部们也是这样说,真到东西卖不出去,就全当是屁话了,谁还出来管你呀?要不就给你打白条。倒霉的还是咱自己,你找谁个说理儿去?要我说,啥事还是得自己拿主意,赔钱赚钱都不后悔。说到底儿,还是信事别信人。桃花这姑娘她再能,她管得了咱桃花沟人,就是管得了桃源镇的人,她还能管得了县里的人?她敢保证人家来买桃子?要是糊里糊涂地跟着干,一年到头的损失,那可不是小事呀!二爷,我就是有点不放心,我就看这事有点悬。”

《桃花沟的女人之青杏杨花卷》第二章(8)

这下子黄二爷真生气了,“啪啪”地磕着烟斗,说:“老五,你是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我就把话说白了吧,共产党的干部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把件件事情都办好。只要人家的愿望好,十件事有九件办成了,只有一件没办好,我们就不敢信人家了?噢,你现在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既然是信事不信人,那就是说,连我的话也不敢相信了,那你还找我干啥呀?我就是把好话说上几箩筐,对你还有啥用呀?这就叫话不投机半句多,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黄二爷这是逐客令,关老五焉能听不出来,他不由得怔了一下子。说心里话,这么多年,他和黄二爷还从来没有闹僵过,可今晚不知道咋整的,俩人竟说不到一块了。究竟是二爷的心眼活,还是他关老五的心眼死?连他自己也不明白,并且看二爷的态度,也不允许他在这儿弄明白。关老五感到很伤心,但他也不想给黄二爷多解释,以免伤了他那点仅有的自尊心。于是他起身站了起来,也不给黄二爷打招呼,转身走出门去了。

关老五回到家里后,一头歪倒在床上,闭着两眼却睡不着。他想想自己走过的路,想想过去的教训,咋想咋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但反过来又想想黄二爷的话,也句句都说到理儿上啦。难道说,这一回真是自己错了吗?桃花真能把这些事都办成?要真是把这些事都办成了,别说我这把老骨头和老脸,就是让我戴“驴掩面”也中啊!就是让我把积攒的那几个钱都拿出来,在村里唱上几天戏,我也没有啥屁放。不过,我虽说没见过大世面,连县城里都很少去,但凭我活了这么多年,凭我吃的五谷杂粮,咋想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桃花毕竟是个姑娘家,大老爷们儿都办不成的事,姑娘家就更难办了。咱不说办水厂和栽桃树,就眼前修路这件事,有一个人就能挡住道,这可是个得罪不起的人。唉,这就够桃花作难的了。咱还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但眼下跟二爷的关系,可不能弄得太僵了,桃花沟老老少少两千多口子,就这一个能跟他说说心里话的人。真要把这老头儿给得罪了,以后,连个串门的地方也没有了。唉,明儿见着黄老头,圆上几句就中啦。老头未必是真生气,再说,他还能跟我一般见识吗?

真让关老五给猜中了,黄二爷已经把昨夜的事,抛到九霄云外了,见关老五一踮一踮地走过来,赶忙笑着给他打招呼:“老五,早哇!”

“二爷早。”关老五来到黄二爷的跟前,凑凑磨磨地想把饭碗放到了马鞍形石桌的另一头。

黄二爷没想到关老五竟会破天荒地和他分石桌,马上从马鞍石上溜了下来,磕掉还没抽完的烟,把烟袋杆儿靠在石头上,然后蹲在石头边,拿起馒头开始吃饭。黄二爷自从回村后,一贯是食不言、睡不语,即使在饭场里也如此。关老对他的习惯很清楚,但心里憋了一夜的话,此时咋能不说呢?起初,俩人各吃各的饭,但沉默了不到抽一锅烟恁长的时间,关老五就忍耐不住了。他原本是想为昨夜的话打打圆场的,但不知是不满意黄二爷的沉默,还是临时产生了啥想法,话一出口却变味了:“二爷,我赞成您老说的话,也信桃花有能耐。可这办水厂和栽桃树,都得往外拉是不是?就得先修路是不是?”黄二爷照样没说话,但却点头“啊”了一声。关老五又接着说:“桃花从省里请来的那些有学问人,在山上指指划划时,我正好在山上放羊哩。他们划的那条线,出口正对着老虎嘴,那砖瓦窑要是不扒掉,这路就别想修过去。可是您老想过没有,二毛子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才把砖瓦窑整起来,这会儿票子正哗哗地往兜里流,他能让把那一大片的砖窑给毁了吗?他那野劲儿要是发起来,谁能拿他有办法?还有……”关老五说到这儿打住了,一双眼睛只往黄二爷的脸上瞧。

黄二爷很受触动地怔了一下,也顾不得细嚼慢咽了,吞下嘴里的馒头,反问关老五:“那就不能改一下道?”

关老五瞧了黄二爷一眼,说:“二爷您咋这样说,这你还不知道吗?改,往哪儿改?咱桃花沟自打开天辟地的时候起,就像个卡脖子的死葫芦,前后左右都是山。要不是解放后政府下决心炸开了杏花村后的山梁子,捅破了这个葫芦底,往镇里修了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桃花沟人祖祖辈辈出山去,还不是都得从老虎嘴那儿过。现在县、镇的公路修通了,就在老虎嘴边上,要是把村前这条路也修通了,那该是多大的好事啊!以后咱桃花沟人要是进出东西的话,不知道要少走多少的弯路,要省多少力气呀!可是,老虎嘴的地势你也知道,两边都是光溜溜的石壁,出口就那么一点儿窄。二毛子的砖瓦窑,把山口都给堵死了。唉,不修这条路又不行,桃花要真是修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