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功名路科举番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章(第1页)

大郎的身量已经是个大人了,也老成了很多,去年沈全四处托关系,给他找了个师傅,让他跟着人学做账,去大户人家见识了一番,眼界也开阔了。

一辆牛车正停在这路口,这是他们家去年买的牛,农忙的时候耕地,不忙的时候按个车厢接送人。如今家里头劳动力少,前年耕种的时候可就把沈老头给累倒了,恰好碰上有人家的牛怀了崽,赶紧抢先订了只小母牛,打小养起,今年可以干些重活了。

有了牛车他们来回就方便多了,到牛车边,赶车的是沈老头,见着小孙子,高兴地眼睛都眯起来了:“铁娃啊,又去看书了?”

沈陵把书箱放牛车上,大郎推他一把,脚一蹬,给上去了,对着爷爷,却不好说不给喊小名,道:“爷爷,怎么不早点和我说,我好提前候着。”

沈老头可就高兴孙子上进爱看书,摆着手:“这有什么的,你读书重要。快坐进去,外头冷。”

沈陵撩了帘子往里头钻,里头放了一个炭盆,暖洋洋的,一看就知道是沈老头提前准备好的,沈老头每回来接他的时候就不接其他人了,给他茶水点心都会备上,沈陵想到这些心里头就暖融融的。

他钻进去,大郎随后进来,沈全已经在里头烘手了,这次回家主要是家里头起了几间屋子,明儿个摆新酒,方氏她们已经回家相帮了,这酒席的事情还得是女人来。

这几间屋子为得就是给大郎娶媳妇才盖的,孩子一个个大了,原先那几间屋子不够住了。便是三房常年在城里,给他们的房间还是得留着,不管在城里头有没有家业,可有了钱还是得把乡下的祖宅给收拾好,这就是根。

大郎去年定下了一个姑娘,今年走完所有的礼,不出意外明年就该成亲了。这成亲总得有正经的屋子,今年家里头就开始起新房,再建个几间房,不然马上二郎也要成亲了,以后孩子只会更多。

所以这几年买牛、盖房子又要给大郎定亲,进来的银子又都花了出去,大郎定亲商定的聘礼是二十两银子,这在乡下可是大数目,这般愿意盖因他娶的是他那账房先生的侄女,沾了亲,那账房先生教他也更卖力了。

那姑娘是城里的,家里头倒也不嫌弃他家在城里没得宅子,一是大郎自个儿争气,日后做了账房,少不了前途。二是沈家有那铺子日子定不会差,而且沈家是有那意愿在城里头买宅子的。

沈陵坐炭盆前烤手,沈全问道:“可有和你夫子告好假?”

“告了,爹,您要不出去顶一顶爷爷?”沈陵说道,沈老头这般岁数了还不得闲,如今天儿冷,地里没什么活,他便赶着牛车接人城里头和乡下来回,早上去,来铺子里给他们帮忙,下午接了人回去。

沈陵如今攒着钱,他想着给他做个皮手套,也不知够不够裁一块毛皮子,若不成不如先叫三妞做一副棉的。

外头的沈老头已经听得了,扬声道:“不用他,你爹这不行,我赶着就成。”

大郎憋笑着说道:“铁娃,你不晓得,上回三叔赶牛差点到赶沟沟里去,可苦了咱家的牛,爷爷是再也不肯让三叔赶了。”

沈陵闻言侧目而望,沈全尴尬地咳了几声,掩饰道:“这牛同我生疏些。”

沈陵也免不了笑了,可不生疏吗,都得闯沟里去了。也是因沈全这些年未下地做过活,日日在茶楼里头做那大掌柜,清闲时能坐着,如今富贵肚也出来了。

还是大郎出去替了沈老头赶了一会儿,他们到村里的时候刚好赶上晚饭,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牛开始慢慢走进去,沈老头免不了要出去和人唠嗑了,自打家里头买了牛车又盖了新房,沈家在村里头也算是数一数二了。

“沈伯,从城里头回来呐!”

“是啊,明天乔迁酒,接我家阿全大郎铁娃回来。”

大郎也出来同大家招呼,他自小在村里头大的,人都认识,沈陵回来少,村里人都认不全,外头那板子上也挤不下,便安安分分坐车里头。

好一会儿车才到自家门口,大郎牵着牛去旁边的牛棚,给它喂点吃的。

沈老头搓了搓手,一脸满足地看着旁边新落成的屋子,沈全和沈陵上次回来还是上梁的时候,如今已经建好了,这回建得青砖大瓦房,梁挑得高,地上都铺了青砖,比旁边这几间十几年前可不气派多了。

沈全看着也感慨,面上也带了笑,道:“爹,等过几年家里有闲钱了,把这旧得也重新建成青砖房,让您也住得舒坦。”

沈老头心里头美滋滋,享了儿子一片心意,嘴里头却道:“我一老头子住什么无所谓,还是得先在城里头给孩子们买个宅子,大郎以后在城里头做账房,二郎眼瞧着也要娶媳妇了。”

三个人一道进去,女人们准备明天的菜,肉买了一大盆,杀了四只鸡,都是明日要用的。

屋子里有织布机咯吱咯吱的声音,家里头买了个织布机,大伯母二伯母不进城的日子就在家里织布,不管是卖也好自家穿也罢,都能省下一笔钱,如今二妞三妞正在织布。

那织布机需要手脚并用,脚上踩,手上的梭子还得跟上,如今两人了一道弄,便快了些。

沈陵摸了摸口袋里的绢花,到她们身旁,两个人俱停了下来。

三妞笑着说:“铁娃,怎么了?”

沈陵从袖子里掏出两朵绢花:“二姐三姐,我买了两朵绢花,是我抄书挣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