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末少帝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想要征召天下大才(第1页)

紧接着贾诩又继续说道:

“其次就是将才了,若是在野,又无名气,那太子诏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不说一招一个准,至少十有八九,只是寻不寻的到人就不好说了,毕竟在野又无名气。

最后,不管是将才,还是贤才,只要是在朝的,有名气的,殿下都不要急着招揽,因为陛下还活着,并且才26岁。

至于在朝的,没名气的将才,贤才,殿下倒是可以试着暗地里拉拢,或者让何将军帮你调到身边!”。

听完贾诩的分析后,刘辩算是明白了,他这是倾向于发太子诏,跟李儒的想法完全不同。

于是刘辩想了想后,便对贾诩,李儒二人说道:

“既然如此,不知道籍贯的我便不说了,下面我就说下知道籍贯的贤才,武将,你们听下有没有知道的,

贤才有颍川荀彧,荀攸,荀谌,郭嘉,戏志才,河北沮授,田丰,以及东郡程昱。

武将有陈留已吾典韦,沛国谯县许褚,常山真定赵云,青州东莱太史慈,幽州涿郡张飞!”。

如果只让刘辩说三国武将,谋士的名字,刘辩能说好几十,可是知道他们出生地方的,刘辩绞尽脑汁只能记得这么多了。

听完刘辩报的名单后,贾诩,李儒二人思索了一番后,贾诩这个吏部尚书先说话了。

“殿下!你所说的武将,微臣一个没听说过!但是贤才里面,微臣除了郭嘉,戏志才,程昱三人没听说过,其他的微臣都知道!”。

贾诩说完后,李儒也附和道:

“文和所言不错,微臣也是一样!荀家荀彧,荀攸,荀谌三人,早就贤名在外了。

至于沮授,如今是冀州别驾,田丰的话,曾经被太尉府征辟过,应征后担任侍御史一职,后来辞官了,可能是看不惯朝中宦官当道吧!”。

贾诩,李儒二人说完后,刘辩当即问道:

“这么说的话,你们觉得我若发太子诏,会有几人应召而来?”。

贾诩想了一会后说道:

“武将的话,只要能将太子诏发到他们手里,大概率都能来。

贤才的话,荀家荀彧,目前在颍川郡任主簿一职,荀攸已经举孝廉了,只是还没出仕,荀谌此人一没出仕,二没举孝廉。

这荀家三人都是出身世家大族,不是没有入洛阳为朝官的条件,可他们却选择在颍川老家做官。

由此看来,他们是不愿入朝为官的,大概率是皇权与世家矛盾,引发的党锢之祸导致的,所以太子诏令对他们三人并不好使!。

田丰大概率是征召不来的,至于沮授的话,殿下可以让何大人操作一番,也许可以调来东宫。

最后便是郭嘉,戏志才,程昱三人了,这三人籍籍无名,微臣觉得征召过来应该不难,难就难在太子诏书,能不能发到他们手里!”。

听到这里刘辩算是明白了,太子诏书有用,但问题的关键是太子诏书,能不能精准的发到这些武将,贤才的手里。

想到这里,刘辩脑子里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只听他对贾诩,李儒二人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倒不如亲自出宫去寻,一来显示了我的诚意,二来我亲自去的话,招揽到的几率应该会更大一些!你们觉得呢?”。

李儒一听刘辩说要亲自出宫寻才,立马摇头反对道:

“殿下不可!你如今年纪尚小,外出寻才太危险了,而我跟文和又身兼要职,不能陪你出宫,不如就发太子诏吧!能来几个是几个!”。

发太子诏?算了吧!刘辩被贾诩,李儒二人说的心里真没底了,若是荀彧,郭嘉,戏志才这等谋士不能入他麾下,那以后可真有他头疼的了。

就在刘辩想法说服李儒的时候,贾诩出声了,只见他老神在在的说道:

“殿下外出寻才倒也不是不可以,多带些人手应该没问题,黄忠作为虎贲中郎将,不能长时间离开皇宫。

但是关羽,徐晃这两个羽林左右监,还是可以的,再加上剑师王越,想来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刘辩一听顿时乐了,老贾还是你靠谱啊!。

“文和所言不错!有王越贴身保护,再加上关羽,徐晃二人,各率一百羽林卫跟随,绝对不会出什么事的!”。

“殿下!您乃是太子身位,国之储君,绝对不能冒一点风险啊!不如让关羽,徐晃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