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官家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0部分(第1页)

他只是想要了解一下这些干部的真实“水平”。

实话说,刘书记颇有几分失望。

这么一个缺乏活力和眼光的干部团队,与刘伟鸿的要求,相差甚远。

“无论我们鼓励农民种什么,首要一点就是要先落实好销路。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很多地方都鼓励农民种药材,但是却没有考虑销路问题。这个不对。随着西医的进一步发展,中医的传统市场还会进一步萎缩,大面积的种药材,投资不小,万一销不出去,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党委和政府的威信也会下降。我们下次再鼓励他们种其他东西,就发动不起来了。”百度贴吧破晓更新组小逸手打

刘伟鸿简单说明了一下自己反对种药材的理由。

熊光荣双眉微微一扬,反问道:“不种药材,那我们种什么?“

“种棉花!”

刘伟鸿肯定地说道。

“种棉楔”好几个人一起问道。

“对,就是种棉花。这几年,全国纺织工业都在蓬勃发展,虽然纺织品的海外市场,是在逐步萎缩之中,但一时半会,还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次我去首都,国家计委的一位领导就告诉我,现在很多纺织厂都缺棉花,今后一两年,对棉花的需求会进一步的加大,棉花的收购价格,也会有所上升。我认为这个信息是有价值的。除了粮食,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最大宗的农作物,棉花的出产,具有战略意义。我们夹山区山多地少,水田少早地多,单纯靠种植水稻,不要说脱贫致富,就是温饱问题,也未必能解决得了。但是我们早地多,海拔较高,很适宜大面积的种植棉花。这个是可以惠及千家万户的,销路也不成问题。”

刘伟鸿缓缓说道,声音低沉,很是有力。

与会成员都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刘伟鸿这话,听上去确实很有道理,而且是从国家计委得到的消息,那就肯定错不了。

“当然,发动农民种植棉住,只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之一,而且不是最重要的工作,也无须投入太多的资金。棉花的适应能力强,种植成本不高,任何一户群众都能种植。基本的生产工具、土地是无须我们操心的。政府要做的工作,是选好种子,调集农药、肥料等必要的物资,统一提供给农民。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做好服务,做好后勤支援工作,钱不用花多少。这一百万,我们要派上更大的用途。“

刘伟鸿说着,身子挺得笔直,眼神再一次在与会成员脸上一一扫过。

大伙的腰身,也都跟着挺了起来,目不转睛地望着刘书记。

第197章 一把手的气度

虽然说;刘书记前不久做出来的那个五年发展规划,大家都不怎么相信,但起码对刘伟鸿的新思维算是有了个认识。这个人,脑袋里是装了些他们不明白的事情。

且看刘书记有什么高招。

“目前,我国处手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句话叫无农不稳。就是说我们必须要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但我们要富裕起来,尤其是要快速富裕起来,单单依靠农业一条腿走路,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句话,叫无工不富。我们夹山区,不但要加大农业方面的发展,在工业上也不能无所作为。我们必须办企业,走出去,才有活钱。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我想这一点,大家都应该明白吧?”

刘伟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慢说道,神情很是严肃。在他年轻俊朗的脸上,流露出深谋远虑的神色。

大伙又相互对视起来,神情略略有些迷惘。

刘书记说的是这个道理,但在夹山区搞工业企业,却是从来都没人这么想过的。夹山区底子这么差,地方这么偏僻,有什么搞工业的条件?

单是通往县城的那条路,都已经足以令英雄气短了。

“我知道,大伙都有点担心,咱们夹山区的基础太差了,要交通没交通,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完全没有一点搞工业的基础。如果大伙去过江口市,可能想法就会变了。八十年代初期,江口不过是个小渔村,成龘立特区不到十年,现在已经具备国际性大都市的雏形了。再过几年,这个国际性大都市就会彻底成形。

所以,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这个决心去做!”

刘伟鸿很坚定地说道。

“书记,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夹山,能跟江口比吗?江口有地理优势有政策优势,也有资金优势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比得上的。”

熊光荣点起一支烟,抽了两口,沉声说道。

对于刘伟鸿刚才断然打断他的发言,熊光荣心里还是有点生气。不过听了刘伟鸿的话,他也觉得是那么回事。种药材确实不如种棉花那么令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