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荒野求生取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4章 第一次出海捕鱼(第1页)

回到庇护所,王伦和柳若灵就坐下开始喝水。李玲和柳若希两人接过背篓,将鱼挂在挡风墙上。然后四人将两口锅,端到棚子下面,然后开始吃午饭。今天中午的午饭,是一只大龙虾,一只螃蟹以及大半锅的野菜炖鱼。

饭后,王伦让四人休息一会儿,等休息好了,就准备去海上,试试打渔的效果看看。

过了一个多小时,四人休息好了。王伦也提前将需要用于打渔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两张渔网是必不可少的,四根长矛,用于猎杀大鱼,也是为了防身,怕遇见鲨鱼之类的。一柄大砍刀,一捆草绳,一个背篓,四个竹筒,竹筒里装满了水,够四人喝一段时间了。然后就是一根长竹竿,用来当作撑船杆,还是四支船桨。这些加起来,就是全部的工具,想必应该够用了。

王伦见李玲三人都休息好了,于是带着三人一起,将木筏连拖带拽的,让木筏成功的下了海。王伦上到木筏上,试了一下,木筏能够浮起来,不会下沉。就让李玲她们三人,依次上来。每上来一个人,就停一会儿,等木筏稳定下来,看一下吃水的深度。

最后,王伦觉得这个木筏能够承受四个人的重量,但四个人都上去,再加上一些工具,吃水就很深了。如果再网上一些鱼,怕是木筏都有沉的可能性。于是王伦决定,两个人在木筏上捕鱼,剩下两个人留在岸边等着回来就行。

这一次,由于是第一次出海捕鱼,于是就四个人一起去。但就只下一网,有一些收获就回来了,免得木筏沉了,出现意外。对于第一次出海捕鱼,能四人一起,李玲三人还是很高兴的,毕竟谁都想去,但可能性最大的就是李玲和柳若灵,最不可能的就是柳若希了。毕竟柳若希身体素质比不上李玲两人,但王伦依旧是决定这一次四人一起去。冒一点风险也没什么,毕竟出海捕鱼嘛,总会有风险的,更何况大家都去一个整体,也是应该的。

于是王伦让她们蹲好,王伦就撑着竹竿,开始将木筏向着海里撑去。到了一定的深度,王伦收起竹竿,改用木桨划船。柳若灵也一起帮忙划船,本来李玲和柳若希也要的,但是本王伦拒绝了。让她们多休息一会儿,毕竟待会儿下网也会花费一些体力的。再说了,现在出海,不需要太快。

过了一会儿,王伦觉得差不多了。这里离海岸也有一百多米了,想必深度也有十多米了,反正下网捕鱼应该是足够了。于是王伦停下手中的木桨,站起来,找到渔网。

仔细的回忆了一遍,这个抛网的用法。感觉差不多了,这才开始抛网。李玲三人就在后面看着王伦,期待着王伦能够成功的抛出去,最好再能网到一些鱼。

只见王伦使出浑身力气,然后将网抛了出去,只见网没有散开,扑通一声,就落入海中了。王伦尴尬的笑了一下,然后收起网。坐在木筏上,将抛网整理好。期间李玲和柳若希都给王伦加油打气,告诉王伦,第一次没成功很正常的,以前又没有用过。王伦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对于第一次抛网没有成功,王伦还是能够理解的。

很快,王伦开始了第二次尝试。这一次不错,抛网成功的开了一些,但并没有完全打开。于是收回渔网,整理好,继续开始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每一次都比前一次进步了一些。

一直到了第七次抛网,王伦成功的将网抛出去了,呈现一个圆圈落入海中。对于这一次的成功,王伦和李玲三人都很高兴,成功的抛出去了网,就等着收获就行了。

一直等了一会儿,王伦紧紧的拽着手里的那一根主绳。等了一会儿,这才叫来李玲和柳若灵两人一起帮着往上收网。为什么要叫人帮忙?王伦之前试了一下,发现还是很重的。拉了一些,发现越来越重,只得叫来李玲和柳若灵一起帮忙。

最后柳若希也上前帮忙。四人忙活了十来分钟,这才将渔网收了上来,但王伦并没有将其全部都收上木筏,而是一部分还在海里,李玲和柳若希拽着主绳。王伦和柳若灵赶紧划动木桨,将木筏划向岸边。

过了十来分钟,经过王伦和柳若灵两人不停的划动木桨,终于抵达了岸边。王伦固定好木筏,然后就和李玲三人一起将渔网拖上了岸。

只见一张渔网里,满满当当的半网的鱼,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一网,网了很多鱼。四人虽然想不明白,但还是很高兴的。李玲问:“会不会是遇到了鱼群?”王伦摇了摇头,说:“这里面有好几种鱼,应该不是鱼群。”李玲想了想,也是,那有这么好的运气,每次都没遇到鱼群啊。柳若灵说:“别管那些了,有鱼就行,我们再去一次,我也要试试。”王伦阻止了,说:“之前的计划不能够实现了。刚才收网的时候,废了很大的力气,我一个人是不行的,两个人也会很累,所以…”说着王伦就看着柳若希。

柳若希也明白王伦说的,于是说:“没事,你们都去,我一个人在岸边等你们。”王伦听到柳若希的话,准备说什么,但是被柳若希打断了,笑着说:“虽然我不上去,但有时间了,还是要带我去海上逛一逛啊。”王伦点了点头,李玲也清楚柳若希这话的意思,同时也明白柳若希这么做的原因。

柳若希一方面觉得她自己上木筏,去了海上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还不如就在岸边等着,有事情就做事情,没有事情就在岸边看着他们也挺好的。没有柳若希在,木筏吃水会浅一些,能装更多的鱼。当然了,如果木筏足够的大,谁想一个人留在海岸边,等着他们啊。但没办法啊,木筏就这么大,总不可能在花一些时间,重新做一个大木筏啊。那样不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