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潮汕本土真实故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5章 深藏不露(第1页)

香港廖文彤的酒楼每天要三十只鹅,伍帆的公司每天要二十只鹅,店里每天也得要七十只鹅,一天一百多只鹅,靠十粒跟一个工人,是做不出来的。

晚上王小清收铺回家,十粒把合同跟存折摆在王小清面前。

看到香港的酒楼的合同,王小清不敢相信地瞪大了眼睛看着对着她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十粒。

“天哪,是你自己签的?你谈的?”王小清惊呼了起来。

十粒羞涩地低头看着地,嘴里:“呵呵呵”地笑着。

王小清拿起了合同,跑到了隔壁老五家。

老五夫妻都读到高中毕业,合同送过去给他们看看,看十粒有没有上当受骗。

伍小龙刚洗完澡,头发湿嗒嗒,正拿起电吹风,准备吹头发。

他接过了王小清递过来的合同,在日光灯下,细心地一字一字读了起来。

老婆谢彦真也凑了过来,认真地听着。

合同里,很多字都是繁体,读过高中的老五,毫不费力地读了起来。

一口气读完了合同,老五夫妻发现,合同条款公平,没有任何不平等条约。

听到是今天十粒在家,一个人签订的,老五夫妻都傻了眼。

知道十粒不傻,但是谁也没料到,他还懂得谈生意。

而且谈的,还是大生意。

王小清每天在店里,每次都是一斤两斤地卖,从早到黑,一天也就卖出去七十只鹅。

而十粒在家,不费吹灰之力,一天就是三十只,还是卖到香港去。

嫁给十粒六年多,此刻的王小清,对十粒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的王小清终于肯定,傻子十粒,真的不傻。

他的心,比谁都精明。

虽然不会说话,表达不出来,但一点也没妨碍他把生意做到了香港。

如果是她王小清自己,第一她不会说白话,第二她普通话也不好。

对方只会白话,不会普通话,这生意能不能谈成,还不一定。

她不由地从心里暗暗佩服起了十粒,原来每晚到阿香姐家去报到,还是有好处的。

原以为十粒除了会吃,就是会睡,原来他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已经偷偷把白话给学会了。

伍小龙读过高中,来深圳半年时,每天还是靠着潮普(注:潮汕普通话)在鱼档做生意,后来全靠自己多跟顾客学,看电视锻炼听力,再大胆跟顾客去沟通,到现在才逐渐会那么一些简单的。

没想到从没出过门的十粒,只靠看香港的连续剧,竟然连白话都能听懂。

谢彦真从嫁过来,认为十粒是个傻子,从来没正式喊过十粒一句大伯。

每次见到十粒,他也对着自己笑呵呵的,谢彦真也是一笑而过。

她有时看到十粒口水差点就滴出来了,打心里对他有点厌恶。

今天听王小清说他自己拿纸和笔,跟香港老板谈成的生意签的合同。她心里为曾经对十粒的不敬深深地后悔。

原来十粒不是傻子,他只是善良,对任何事物都不计较。

谢彦真想:从今以后,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去对待十粒了。其实你对他怎么样,他心里全都清楚。

接下了两家的生意,每天多出来的五十只鹅,要再增加炉灶,租房子,请帮工。

八十年代到深圳开荒的潮州人,多数都做着小生意。

等到生意做大了,需要工人,大多都回家乡招工,不请外地人。

于是王小清又得托人,四处打听有没想出来深圳打工的。

很快,王小清的父亲介绍了五六个石板厂工人的家属,这几天就来深圳了。

又跟房东太太帮忙,租了一大块2-300平方的空地,用铁皮搭起了大房子。

十粒也不知道从哪里请来了泥瓦工,自己砌起了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