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潮汕本土真实故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7章 破茧而出(第1页)

荷花市场里,一阵阵的卤香味从卤鹅店里飘了出来。

橱窗上挂着,金灿灿,油光锃亮的卤鹅。

跟以前的干巴巴,颜色暗淡的卤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市场刚刚开门营业,来市场买菜的人,稀稀拉拉慢悠悠地走进菜市场。

开始是对面买菜档,潮州人林阿姨闻到了卤香味。

她家在水贝市场潮州卤王买过王小清家的卤鹅,今天自家对面的卤鹅店里的鹅,香味跟潮州卤王的香味一模一样。

老板也站在店里,笑口盈盈,不再低头看小说。

她停下了手里的活,走了过来。

“小杨,今天的卤鹅看起来不同,怎么这么香啊?”林阿姨用潮州话问卤鹅店的杨老板。

“林姨,你是猫啊?今天的卤鹅当然跟往日不一样啦,今天的是潮州卤王的鹅。我以后卖的,都是潮州卤王的鹅,怎么样?香吗?”杨建华得意地对买菜的林阿姨说。

“啊!你卖潮州卤王的鹅啊?怎么回事?”林阿姨听到杨建华以后都卖潮州卤王的鹅,有点云里雾里。

“我跟潮州卤王的老板合作了,明天招牌就挂上了,以后老板送鹅来,我卖,除去房租,利润平均分。”正好有顾客闻香而来要买鹅,杨建华边说边开始从挂钩取鹅。

卤鹅剁开,香味更浓郁。

一下子,店门外开始有人朝店里张望了起来。

一人两人,门口开始排起了队。

杨建华看到了许久未见的场面,开心地拿着刀的手都在微微地颤抖着。

看来还得潮州卤王,招牌还未挂,就卤鹅香味,一下子就吸引了这么多的人来排队。

十只鹅,杨建华只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便卖得干干净净。

现在才是早上十点半,按照这个销售量计算,一天最起码能卖出四五十只。

杨建华惊喜不已,看来,跟十粒合作,自己省力了不说,比自己卤鹅,赚的要多好几倍。

杨建华的心里,暗暗感谢十粒给他带来了财富。

每天又要多出几十只鹅的量,十粒在铁皮房里,又建了一条炉灶。

十粒在香港廖文彤的帮助下,买了一辆小货车。

石美村的王勤在部队里学过开车,刚退伍回来,便被介绍过来给十粒当司机。

每天负责到布吉的冻库去拉冰块,送货到市场里的卤鹅店及送到文锦渡给香港来接货的司机。

十粒按照在荷花市场拉合作的手段,骑着他的三轮车,辗转于罗湖区的多个菜市场,成功地把菜市场里的卤鹅店都收入囊中。

十粒的这套模式,也就是九十年代流行的“加盟模式”。

只是十粒的模式,不用对方给加盟费,还帮对方把铺面的一切都打点好,比起九十年代的加盟店,更为合作者的利益着想。

十粒的这些经营手段,都是从小说里学来的。

所以说当傻子十粒坐着时捧着小说,睡觉时也捧着小说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傻子天天沉迷小说而笑掉了大牙。

今天,十粒终于从他多年坚持不懈的小说里,学以致用。

现在每天,要卤三四百只鹅了。

十粒又把卤鹅的场地扩大,又招了十个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