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逆天改命郭奉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5章 南征郭贡(第1页)

吕布兵马占据征羌城后,往西可击颍川,向南则可取汝南南部的诸多城邑。

已然是将原先曹军所布的汝南北部防线撕开一个缺口。

若再使其趁澺水水势大降之机,取得南部数城,得城中之补给。

吕布便将如鱼入海,彻底摆脱被曹军堵在陈、梁之地的困境。

曹仁、赵云、史涣亦深知于此,故而为了阻止吕布继续南下,只得立营于征羌城南数十里处,背靠澺水。

夏侯渊作为颍川守将,麾下兵马驻于颍川,以防吕布转道西寇。

其人忧心于曹仁、赵云等将之局势,又不敢率部往援,否则颍川有失也大为不妙。

恰在此时,郭嘉急书送至。

夏侯渊阅后大喜,即刻传讯临颍、定陵、新汲等颍川诸城,言其欲率隐强、召陵所部兵马,往援曹仁、赵云。

隐强、召陵。

此二城乃颍川郡东面之屏障,二城但失一城,则颍川必将暴露于吕布兵锋之下。

颍川地方世家大族闻讯,皆是大为震恐。

尤其是颍川东部数县中的豪强世家,更是曾亲眼目睹过吕布兵马劫掠临颍之举,听闻夏侯渊有意弃守隐强、召陵,皆是纷纷赶来劝谏。

夏侯渊故作姿态,先是屡屡拒绝,后见时机成熟,便趁机向诸大姓借用部曲、私兵。

如今正值战乱,诸城大姓,皆有私兵部曲,多则上百,少则数十。

此类私兵,不事生产,日日操练,甲胄齐全,远非寻常民夫所能比。

若夏侯渊直接开口索要,诸城大姓显然会不予。

但如今夏侯渊以弃守隐强、召陵相威胁,诸大姓纵然知晓夏侯有可能是虚言,当下也只能同意。

夏侯渊遂是轻易聚得数千兵马,自忖足用,遂令副将领去援助曹仁、赵云。

吕布强攻赵云、曹仁、史涣营,数日不克。

欲绕开二人之营,转攻定颍,却又被赵云、曹仁死死纠缠。

眼见粮秣将尽,吕布实在不愿坐视大好良机,就此错过,遂遣使向陈国、梁国求粮。

然而此时陈国正在四处赈荒,加之吕布军常有兵马私下劫掠陈国,陈国上下皆厌,自然不愿给粮。

而梁国郭贡在国中大肆扩军的恶果也随之显现。

梁国已经实在挤不出多余的粮草予吕布了。

甚至为了节约粮草,郭贡不得已之下,只能精挑细选,在原先招募的兵士中,舍弃部分老弱,仅留下精壮。

如此情形下,想让郭贡下定决心,不管己方部下之死活,将用来备战的粮秣拿去,供给吕布两万大军,尝试拿下汝南或者颍川,无疑痴人说梦。

陈宫苦口相劝,郭贡皆是不从。

吕布无奈之下,眼见粮秣将近,只得恨恨退军。

待吕布兵退之后,赵云、夏侯渊,也是各自回返自身驻地,

此时吕布军中,粮秣已经不足全军之用度,因而路经陈国时,吕布免不了要纵兵劫掠陈国数个义仓,方能凑足粮秣。

陈国之民闻之,更是怨恨至极。

而吕布率大军回到梁国之后,缺粮之境遇依旧未有半分好转。

梁国一地,区区九座城邑,往日供养郭贡、吕布两支大军已经极为艰难。

如今先逢旱灾、后逢蝗灾,再加上郭贡、吕布大肆扩兵,如何供养的起?

劫掠梁民,已成唯一之法。

不光吕布如此做,便是郭贡,不得已之下,也只能如此。

梁国民众,本就缺粮,如今又遭劫掠,更是凄惨。

梁民为求生计,或北逃于兖州,或西奔入陈国。

兖州得讯之后,亦是及时在兖梁边境上,设立数座义仓,用以救济民众,收取梁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