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满绿的手镯能值多少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部分(第1页)

,忍不住尖叫了声,却因为被他捂住了嘴,这声音听起来竟像是呻吟,撩人程度始料未及。用得着如此逼真?我狠狠瞪了他一眼,他却苦笑,眼里倒是诚意十足的哎呀,你帮帮忙吧。眼神交流还没结束,他又往我手臂上掐了第二下,我痛极,又复瞪他,你就不能换个地方么?哎,还不如换个人比较好。

抬头,对他甜甜笑了一下,多铎被我笑得莫名其妙,还没反应过来,我已经就着嘴边的手狠狠咬了下去,“啊……”他才叫了个开头,就自觉得捂住了嘴。

轮我凑到他耳边,“我说,这事儿可不是只有我要吱声儿,嗯?虽然调子不大对,不过你也做点贡献,咱俩才算扯平吧。”

闹过一阵,他呼吸渐渐粗重起来,古人都早熟,想到康师傅12岁就有第一个孩子,我便担心擦枪走火,假戏真做。将他推到床角,离了点距离,问,“你说那人走了没?”

多铎脸上红彤彤一片,不知是因为映着帐子的光色,还是别的缘故,回道,“聪明的必定已赶着去给主子报信儿,但凡有点眼色的,也不会有这兴致在外头听莺呢燕语,宫里头最忌讳的就是这隔墙有耳的勾当。”

他说的确实有道理,我理着衣裳慢条斯理道,“究竟是什么人?你老实交待吧。”与其蒙在鼓里,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

“这人我自然是见过的,至于他头顶上那位主子是谁就难说得很了。”

“你少和我来这一套。你怎么知道有人在?”

多铎听得这句,反笑道,“这功劳我送给你,要不是你为了推我出去,忽然打开门,那人猝不及防也不会被我看了个正着。”

“哼,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我来说吧,你哥哥既然能想到找我求证二贝勒滞留朝鲜不归之事,难道别人就想不到么?这人若不是与你们同一目的,那就是针锋相对了,我可有说错?”

他眼中微露吃惊之色,看着我半晌道,“你说得无错。”

“那我问你,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听过没有?”

他摇头,我说好,“没看过不打紧,回去问问你哥吧,他精通史书,定然会从头到尾讲给你听。”

“你讲不也一样?”他靠过来央道。

“不一样,”我径直越过他起身,拾起帐钩,依旧将帐子挂好,淡淡道,“我看了许久,早记不清了。”

不久之后正式捷报就从朝鲜传来,再在凤凰楼见到皇太极,他神色如常看不出任何风吹草动,对我态度甚为和蔼,还抽空来查了一次我的功课进度。到了四月,大军凯旋,他又出城到武靖营相迎,赏赐了二贝勒阿敏一袭御衣,余下各贝勒各赐了一匹好马,擢赏征朝鲜的八旗将士之后,共还沈阳。

多铎说起这些事时总带着一种故不遮掩的轻蔑。自从上次之后,这朝中的事便不再是我这里的忌讳,由不得我情不情愿,只是把持着当中的分寸,好在他只说事实,不提结论,更不问我有何看法。关于他和多尔衮到底私下里在做些什么,我还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倒是从他口里陆续听说了一些这次征朝的片断,特别是议和之后七旗大臣恐沈阳兵力太弱,被明朝钻了空子,皆欲班师,却唯有阿敏的镶蓝旗大臣顾三台附和进入王京,“……二哥定是没想到连同胞兄弟都不赞同,六哥倒也真出人意料……”多铎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很冷,仿佛在说,济尔哈朗你何苦那么聪明,若是附和阿敏,有些事便好办得多。当时我便怔在那里好一会儿,只希望自己听错了他话里的弦外之音。

不过,毕竟这种表面上的和平依然在。皇太极隐忍的日子才刚开始,羽翼未丰之前绝不会猝然发难。他是最懂这个故事的人,“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一切便好似浑河水上的冰层,只要春风还没吹到东北,便绝不会,突然融化。

五月,明朝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加筑城墙,屯田积粮一事传来,皇太极终于按捺不住愤而发兵,亲率大军南下。这一次萨哈廉亦随军出行,我每日去凤凰楼上课一事便搁了下来。

天气放晴,纵使宫里墙围高大,也挡不住融融春光,暖惑人心。只是白日越来越长,能够打发时间的事情却没见得有增加,忽然空了,又不习惯下午全得自己安排的日子。大军是出征,朝中剩余的大小官儿都忙得团团转,多铎也去了城外的军营,现在沈阳兵力空虚,安全大概便是首要问题。

皇太极不在,估计哲哲也是无聊得很,没事总找我和大玉儿去清宁宫唠嗑家常,有时也留几位进宫请安的亲贵福晋小住。清宁宫里这时候别的没有,就女人多。颜扎氏终于生了个儿子,据说皇太极很高兴,赐了名叫叶布舒,她只是个庶福晋,得意劲儿不敢摆在脸上,却也免不了被别的妃嫔挑刺,于是明里暗里卯着。这龙子皇孙婴儿时代也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反正我是没看出什么名堂来,不过哲哲很喜欢,说大汗得一位小阿哥不容易,叶布舒可是有福星之相云云。

我陪了几日,实在受不了和古代家庭主妇话短流长,不是说男人就是说孩子,这两样我现在都没有。加之,碰上了伊娜沁一回,温柔似水笑得我浑身不自在,自此就打消了去清宁宫消磨时间的主意。

自己屋里更没事可做,除了看书还是看书,最后终于想到,干嘛老想在宫里找乐子?找个办法出去才是上上之选。像皇太极不在这样大好的机会,错过了岂不是可惜?

我是兴致上来,立马上便要动手的性子,出入宫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是得用老办法。刚来这儿时,哲哲怕下人伺候得不周,派了个身边得力的小太监李海过来,专门干点儿跑腿,到各宫之间传话之类的活儿,要有什么出宫的事也指派他去,算是个知轻重的。我让玉林把李海找来,长话短说,就是借一借他那身行头,还有腰间那块牌儿。

话一说完,李海就“扑通”给我跪下,“我的好主子啊,这万一被发现了,您只多挨点训,奴才可是保不齐要掉脑袋的,您就饶了奴才吧。”

掉脑袋?有那么严重?我示意玉林过去,先把他拉起来再说。谁知这李海看起来挺机灵的,却是个死认理儿的,跪在那儿任凭玉林如何拉扯都不肯起来。

“算了,别拉拉扯扯的。李海,我这样和你说吧,这趟出宫我是出定了。给你两条路走,一条我现在动手把你捆起来,剥了你的衣服拿了你的腰牌出去,若是出了什么事儿你自然有话可说;另外一条呢,你配合点一了百了。我这儿有对金钏子,花样手艺都挺不错的,不过不大合我意,还没戴过,赏了你拿去换点零钱花吧。”我把金钏放在他跟前的地上,走回去坐着看他反应。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对金钏不知哪个皇亲国戚之流送的,我早忘了,金晃晃的有些俗气,不过价格不菲那是肯定的。李海趴在地上踌躇了好一阵,最后捡起那对金钏,道:“便依格格说的,不过奴才认为今日不行。”

听他答应,我心中高兴,面上仍不动,只问,“为什么?”

李海镇定回道:“奴才这等服色格格只是用来出宫,而到了宫外却很是扎眼……”

他说到这里我便明白过来,“照你说,应该怎么办?”

“格格给奴才一日时间,让奴才打点一下,明个儿万事齐备了再出去也不晚。”

仔细一想,他确实考虑得比我周密多了,便允了让他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