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迷失在白垩纪全文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212(第1页)

工常识的人已经做出了两套滑轮组,配合他们手头不多的绳索,可以把五十公斤重的泥土装在用剪成条的窗帘编成的筐子里提到楼顶。用金属制品加工而成的锄头、撬棍和铲子也已经有了几十把,应该可以支持人们挖土的需要。他们甚至用原先停在地下停车场的那些电动车的轮子配合其他材料做了五辆用来运输泥土的小车。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几乎是凭借全手工,只是在最后用了一点点电焊就能做出这么多东西,钱伟可以说已经把自己的潜能和安澜大厦的机械加工能力用到了极限。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该到什么地方去挖土?

安全,高效,首先考虑的必须是这两点。

站在安澜大厦楼顶上,周围能够看到不少绿地。对面小区里的绿化带,街边的绿化带,甚至是安澜大厦背后那家工厂的绿化带。但这些地方要么已经种了树木,要么就太零散。

已经种树的地方要把土挖出来肯定不容易,另一个问题是,把这些土挖走,让这些跟随他们一起来到这个世界的树木死掉,绝对不是什么理智的选择。

很多植物都有药用价值,要么嫩叶、花朵可以拿来吃,就这么把它们弄死实在是不划算。

“其实我们脚底下都是土,想办法挖开表层的地面,下面应该都是泥土。”钱伟说道。“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工程量太大,而且土可能会很贫瘠。”

“我正想说这个事情。”李雨欢说道。“刚才有几位老人来找我,说我们现在应该要堆肥了。即使一开始种的时候用不上,后面也可以用来追肥。”

大家对于这个说法都不陌生,虽然不太明白堆肥的具体方法和要求,但每个人都清楚,没有肥料,他们在光照不足的建筑物内部种植玉米产量不可能高得起来。

“具体要怎么做?”张晓舟以鼓励的态度问道。这是李雨欢第一次在会上主动发言,虽然有歪楼的嫌疑,但于情于理他都应该这么做。更让他高兴的是,她的话里透露的信息表明,人们终于开始自发地为这个团队想办法了。

“说是在地上挖一个浅坑,放进落叶稻草之类的东西,然后再加上一层粪便,盖上一层土……这样一层层堆上去,在现在这样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一两个月就能拿出来用了。”

“农村是这样的,但在城市里,其实化粪池本身就已经有发酵的作用了。”吴建伟说道。“现在我们反而没有地方收集落叶和有机质,等到附近化粪池里的积肥用完,而且我们手头也有玉米秆和落叶之后,倒是应该要开始考虑堆肥的事情了。肥料我们现在其实不缺,周围的化粪池,下水道里的淤泥。这段时间烧了这么多的木材,积累了很多草木灰,虽然这种灰烬的肥效肯定比一般的肥效要差,但应该多少有点用处……”

“那我们就可以在附近找个地方深挖下去取土,然后拿过来用。”钱伟把话题重新拉回来。“我看就在大厦后面那一圈取土,以后可以慢慢扩大成壕沟。”

时间就在这样的讨论中飞速地流逝,因为是晚上没有照明,张晓舟只能把要点记在心里,准备明天天亮的时候马上记录到本子上。相关的部门的负责人也把涉及自己的事情记录下来,准备明天一早做出相应的安排。

最终讨论的结果是,决定以安澜大厦背后地下停车场以外的区域开始,先安排一组人把地面破开,找到合适的地方开始取土。按照吴工的理论,这样不承重的地面应该不会有很厚的混凝土,而且混凝土的标号不会太高,应该很容易就能破开。

“我记得这片区域十年前都是农田,下面的土质应该还可以。可惜没有空压机和风镐……”他有些遗憾地说道。如果用机械,这样的活儿根本就不费什么功夫。

“那个声音,大概几公里内的恐龙都会被引回来,还是算了吧。”钱伟摇了摇头。

“安保部明天要加一倍的岗哨,一定要确保安全。”张晓舟说道。

“你放心吧。”李洪说道。“这个事情我们下来会再讨论一个方案,一定保证他们的安全。”

几个事情都安排下来之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在这个没有照明没有娱乐的世界里,这已经算得上是深夜了。

张晓舟到食堂去打了热水洗脸擦身,回来的时候,看到王牧林在他的房间里面等他。

“王哥?还有事要说?”

“有点想法。”王牧林说道。

“你说。”张晓舟点点头,王牧林随手把门关了起来。

“时间也不早了,我就开门见山了?”王牧林说道。“种植玉米当然是当务之急,但我刚刚计算了一下,现阶段取土运土消耗不了多少人力,还有余裕,是不是再找一点事情给大家做着?不然的话,我担心又出现之前的问题。”

张晓舟点了点头。

每天的工作量怎么排才能保证大家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