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靠嘴炮刷副本快穿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章完结(第1页)

可是就是这样难度的卷子,总分710分,常景辰考了705分,失去的这五分,三分是语文阅读理解扣的分,两分是历史主观题回答不全面,除此之外的其他科目全部是满分。180txt他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了全市第一,拉开第二名足足50分。

这是白城高中建校这30多年来的最高分,也是白城市联考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而且这个成绩可以想见,短时间内很难打破。

这也是闻文钟的学生时代最后一次听到常景辰的名字。

从那以后常景辰这个人就查无音讯,只有白城高中一代又一代的高中生还在流传着他的传说。有很多人想要超过他,但是毫无例外都失败了。705分的傲人成绩傲视群雄,成为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

再次听到常景辰的消息时,闻文钟已经是个中年人了。

他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奖典礼上听到了常景辰的名字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第82章国家替我打脸虐渣(1

窗外传来燥热的蝉鸣,火热的太阳在地上投掷出明亮的光斑,头顶的风扇吱呀吱呀转着,温吞的热浪把书桌上的课本吹的飒飒作响。

1991年的夏天也格外炎热。

乐景坐在第一排,距离那个正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人很近,很近,两人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一米。

这里是清华研究生院的固体物理学课堂上,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只零零散散坐了三十几个人。乐景是来蹭课的。

台上的那位老人年纪已经很大了,头发全白了,因为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她的背也有些驼了,可是她的眼睛却依然清亮动人,她的声音也依旧中气十足。

教室很热,讲台上连风扇都没有,老人热得满头大汗,可是却依旧努力挺直了背站着,声音洪亮的给他们上课。

曾经有学生看不下去她一大把年纪还在这站几个小时上课,专门给她搬了个凳子让她坐下,被她给谢绝了。

当时,老太太摆了摆手,脸上笑容带有那种老派读书人特有的固执,“我上学时,先生就是站着上课的,坐着上课像什么样子?”

当时乐景就坐在最后一排,静静望着她。

台上站着的那个老人已经79岁了,白发如雪,名叫李淑然,是李景然的妹妹,又不是李景然的妹妹。

而他此生名为常景辰,是来蹭课的学生。

他是两个月前过来蹭课的。

其实李淑然讲的内容他已经全部掌握了。

这点就必须感谢来自未来的黑科技。

在遥远的26世纪,脑植入性学习芯片已经普及。这意味着未来人不需要按班就部的辛苦学习和记忆知识,只需要在大脑的海马体区域植入相关的芯片,人们就能读取相关的知识。

如果把人脑当做电脑主机的话,学习芯片就相当于内置储存卡,这无疑大大缩短了未来人的学习时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人不需要学习了。他们只是记得这些知识,如果不能理解的话,是无法运用的。就像不求甚解的人哪怕把大百科全书全背下来,也只是会成为一个大脑空空的背书机器罢了。

所以学习芯片的作用就是缩短人脑记忆的过程。而且它的逆天功能就在于它是永久记忆,也就是说未来人永远不会忘记脑子里的知识。

因此,即便系统已经把学习芯片植入了乐景的脑子里,他的脑子里也有了相关学科的知识,他还是需要学习、理解,这样才能运用知识。

而且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乐景也不可能学会所有学科的知识,他虽然智商较高,但也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所以经过的慎重的考量,乐景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为了载人航天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研制方面。

所幸乐景不算笨,也能刻苦,所以经过这两年系统的学习,他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按理说,乐景的所学方向和李淑然所教的材料学方面的相关课程没有关联。可是他还是每周准时过来蹭课。

至于原因,乐景想,他大概只是想来见见故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