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全京城都怕国公夫人姜照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节(第1页)

“刘大顺,你说亲眼目睹了元成公主遇害时的情形,那你便将你看到的一五一十说来,不得有半句隐瞒。”

“是。”刘大顺组织了一下语言,道,“那天晚上,小人刚报完三更,正想着回家中吃杯热茶,休息片刻。在经过朱雀桥的时候,听到了两位女子的争执之声。小人屏气上前,偷听了一会,才明白那两人身份。

其中一人,正是遇害的元成公主,另一人,则是骁云卫林千户。

元成公主说她此次前来京城,参与大朝贺、恭祝陛下亲政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便是为着定国公府谢三公子。羌族欲与我朝结为修好,想将元成公主嫁入我朝。元成公主看上了谢三公子,可谁知,她刚来京城,便得知谢三公子成婚的消息。本想着新娘若是死了,谢三公子那门亲事也便结不成了,谁知她派去的杀手却没有一个回来的。元成公主还说,她是不会放弃谢三公子的,林千户若是识相的话,趁早与谢三公子和离,这样便省得她再次动手。

林千户当即恼了,她说元成公主若是死了,就不会有再次动手的机会。接下来,小人便看到林千户拔出腰间配刀,杀了元成公主。”

“刘大顺,你可知元成公主遇害一案非同小可,此事由不得你胡编乱造。”

刘大顺当即高声道:“大人,小人所言,句句属实。林千户在杀害元成公主之后,才有了畏惧之意,将其杀人之刀丢弃之后,仓皇向城外逃窜。小人待林千户走远,才偷偷将其配刀捡回家中。大人若是不信,可派人前往小人家中去取。”

张策吩咐两个差役前往刘大顺家中一趟。

没多久,果真带回刘大顺所说的配刀。

长刀银亮若雪,状似雁翎,在刀尖位置还有正反两处血槽,一看便知是精妙好刀。

大理寺少卿忍不住惊呼出口,“雁停?”

张策望去,“怎么,宋少卿见过此刀?”

宋岩面露为难之色,最终拱手道,“回大人,先前与林千户打过几回照面,此刀,确实是林千户腰间所佩。”

“张大人,如今人证物证俱全,我皇妹遇害一案,是否可以结案了?”

张策沉吟片刻,继续问向刘大顺,“刘大顺,本官且问你,元成公主遇害已有数日,你既已目睹当时情形,为何不早些出来作证?”

刘大顺道:“大人,林千户毕竟是我朝骁云卫千户,而元成公主乃是异族之人,此事,小人本不想声张。可是近日听闻羌族大军压境,小人虽是升斗小民,可也知晓,若是真的打起仗来,不知有多少穷苦百姓妻离子散,小人不忍,所以才站出来作证。”

“小人祖祖辈辈都在京城生活,所思所想还是为着咱们的子民安生,断没有为外族人说话的道理。”

羌族太子不悦道:“张大人,早先你便不欲给林依依定罪,如今铁证如山,难不成,你还要包庇她不成?”

事已至此,已容不得张策再拖。“太子殿下,若林依依果真是杀人凶手,本官定然不会包庇。明日早朝之上,本官便向我们陛下奏明探查进展。”

第73章

翌日。

朝堂之上,张策将自己探查的情形如实向赵烨禀报。

“启禀陛下,经臣连日探查,元成公主遇害之前,曾与骁云卫千户林依依起过争执。昨日,又有证人前来投案,说是亲眼所见林千户杀人,并拾得林千户遗弃在现场的配刀为证。”

赵烨并未急着下定论,反而问向朝上重臣。“众位爱卿,可有什么看法?”

王澜拱手道:“老臣认为,人证物证俱全,此案已经水落石出。为平息羌族怒火,应当将祸首林依依处以极刑,至于其夫谢明叡,有包庇之嫌,当与林依依同罪论处!”

王澜话音方落,便有不少朝臣纷纷应和。

赵烨看着这一幕,隐在十二冕旒之后的眸中露出讥诮之色。

时至今日,他早已不是那个那个无能为力的弱小孩童。十二年前,临阳王的谋逆之罪、车裂之刑他无力阻止。可如今,王澜却休想用同样的方式陷害于林依依。

“证人真假可曾查验过,此案事关重大,只听一家之言,未免有些太过武断。”

羌族太子不满道:“陛下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以为我羌族安排了一个证人来构陷林依依不成?那人可是经过大理寺查证过,实打实的京城人氏。如今你不肯承认那证人所言,莫非是打定了主意要包庇林依依?

我羌族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我们羌族的男儿可不缺热性,元成之事,若不严惩凶手,那便休怪我羌族的铁骑踏破贵国关隘!”

“好大的胆子!”赵烨当即怒得一拍御案,“敢威胁朕!若要交战,朕全力奉陪,我朝将士又岂是怯战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