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老家治愈一切文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桃源诗话(第1页)

~当龙震到达二里庄时,李涛、刘中义和马晓琼早已在办公室等候。他们齐齐迎出门外。龙震着便装,淡蓝色牛仔裤和运动鞋把他显得分外精神,更让马晓琼眼前一亮。围着茶桌落座后,龙震自我介绍说,他住在市郊区,在外打工七八年,一开始进工厂,后来跑业务。八年前回老家做生意赔了本,四年前“桃醉”罐头厂招工时进厂跑业务至今。“四年就当上业务经理,你是个人才!”

刘中义赞道,“你们这个好跑不?”

龙震说:“业务员都是那样,磨嘴皮的功夫。水果罐头也无非是跑超市跑水果批发市场之类,找省代市代县代之类,路子都差不多。”

“桃醉罐头厂走出省了吗?”

刘中义问。“那还用说!”

龙震道,“一个大品牌光靠本地能有多大销量?我前阵子不就是去的江西嘛。”

李涛问:“有没有出口?”

“还真让你说着了!”

龙震击了下掌道,“现在正在拓展出口业务,等你们这批桃子出来,就可以赶上出口了。”

“桃罐头出口量大不?”

马晓琼问。龙震说,去年全国的桃罐头出口量是11万吨左右,鲜桃子约7万吨,这些年是逐年上涨,今年估计还要高。刘中义问,你们一次能收购多少斤桃子,收多了不怕放坏吗?龙震笑笑说,隔行如隔山,你们刚干桃园,很多事儿还不了解。咱厂子里的冷库加保鲜库能装5000吨,2000亩桃园的产量能一次性装完。当然了,冷库是备用,只是短暂存储一下。流水线不停地忙着,哪能都放在冷库里?收购的桃子很快就被消化掉了。桃罐头出口这个信息让李涛他们几个开了眼界,听龙震那意思,如果“桃醉”厂拓展了出口业务,对桃子的收购能力会大大增加,他们的200亩桃子的销路根本不用愁。两泡茶喝完,心里也有了底,刘中义站起身说:“我去桃园走一圈,然后去镇上定个饭店把菜提前点了,中午咱们好好款待款待龙经理,将来还指望你帮忙哩!”

马晓琼站起身,说她去看桃园。刘中义说,你们三个都是诗人,现在不正好切磋切磋嘛!桃园现在没啥事,那就好好喝茶论道呗!说完,把马晓琼按坐下,起身去了。龙震就着刘中义的话题,向李涛请教七绝和七律的创作问题。他问李涛,写好七律就一定能写好七绝吗?有不少人觉得七律里讲对仗和粘连,难度大,如果写好了七律,再写七绝就没问题了。李涛自谦了一番后,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以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为例,仅仅4句就摹写了58岁的李白忽然遇赦得以归家的大好心情。白帝城一带地势险要,风光无限,如果用对仗的手法写景物,可以写很多,这个不难。但是对仗的内容多了就会影响速度。啥叫速度,我称之为“气”,在“气”的流转和喷发上,七律肯定不如七绝来得畅快。李白只用“彩云间”三字就把景物写完了;“千里”和“一日”把空间和时间写完了;“两岸”和“猿声”写所见和所闻,“轻舟”和“万重山”写尽了心情。这首诗如果写成七律,在景物上极尽描摹,在心情上大加渲染,无论对仗如何精工,都会失去空灵飘逸之气。古人的诗论你肯定看过很多,我不说他们的。我拿现代企业管理举例子——写七律是管理者讲纪律,内容规规矩矩,腔调有板有眼,不能一两句就讲完了,否则像玩儿似的;写七绝是宣布给谁谁撤职,三下五去二,完了,图的是干脆淋漓。你想想,领导把撤职决定说出口后,还在那站着合适吗?那不是让下属难堪吗?你看电视剧上,领导在会上撤谁的职或是宣布会引起争议的决定后,马上说散会。不马上走,会陷入无聊的争论或是抗议。写七绝就是类似这样,话不能多,多了碍事儿。但它比领导开会难,领导开会可以提前打草稿,一切按章程办事,有规有矩。但写七绝不行,写七绝需要高度的概括力。好比一分钟演讲比赛,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要阐述的东西说得最简洁而又生动,谁就最牛,这个拼的就是语言上的概括力。龙震问:“七律写得好,对遣词用字锻炼很大,难道没有好的概括力?”

李涛说:“两码事。七绝首先需要的不是语言,而是识见。它需要在28个字内体现一种思想、情操或是见识之类。比如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出塞》,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能起用良将,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愿望。任何文学作品,首先好在立意,语言只是次要的。”

龙震又问:“你觉得七绝和七律那个好写?”

李涛说:“当然七律好写,因为七律有规律可循,搞好对仗做好起承转合就行了,凡有规律可循的都不难;七绝无规律,并且写出大气磅礴或纤细婉转的七绝,首先取决于性情,不是仅靠语言上的功夫能达到的。”

“也就是说‘功夫在诗外’?”

马晓琼插话道。“特别对,特别对。”

李涛说,“写出好的作品,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很重要。脱离生活的凭空想象之作注定格调不高甚至卑下,说句俗烂的话就是——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马晓琼对写旧诗还没到入门阶段,他问李涛和龙震:“我想请教一下二位,写旧诗从一开始一定要遵循平仄吗?”

李涛看着龙震说,这个问题交给你啦,我都卖弄了好半天了,你也把自己的学问拿出来操练操练。龙震遂向马晓琼讲解了一番。他说,刚学写旧诗最好不要死抠平仄,先写出富有诗意的句子是首要的,不能被平仄挡住了思路。好句子写多了,想象力得到发挥和创造,诗句就会渐趋自然。然后再遵循规则,学习平仄。旧诗本来就分古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古诗对平仄的要求很宽松,适宜于恣意奔放的才情,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都是。李白不喜格律,所以他的古诗很棒,他的性情适合写古诗和七绝,这两样也是写得最好的。其实,这是个辩证的关系。平仄是镣铐,能戴着镣铐跳最好的舞,那才是最高级的舞者,杜甫就是最高级的舞者之一。正谈得热闹,刘中义推门而入:“菜我都点好啦,今儿中午咱喝个痛快!”

龙震说,我开着车呢,不能喝酒的哦。刘中义说:“宾馆的房间已给你订好了,今儿还想回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