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崂山道教创始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三章 开坛做法度亡魂(第1页)

“小禹,仔细看着了,这样的机会不多,你我修道,修的就是与天之通,与天之道,漫天诸神我等穷极一世,亦或枉然,难现真神,唯有这法坛通天,正是我等修道之士与仙神相通之际······”

二叔凌空一个飞跃,再坐下时已是当当正正的一个五心朝天式盘在蒲团之上,两手重叠,掌心向上,两手大拇指相交,结起了一个“太极印”的手决。

口中年念念有声,手中法决变换。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急急如律令。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罗千齿神,却邪卫真。喉神虎贲,炁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炼液,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急急如律令。”

二叔一刻不停连诵道教“八大神咒”中的净心、静口、静身三大神咒。

之前听二叔讲过道教至高的“八大神咒”。如今这世道上,所谓的道长真师,开坛起法动则斋戒,沐浴其实都是着了虚妄,真正的奥义其实正在这

至高神咒之中。

道教一切讲求自然,修行有道自然不沾尘世污垢,缠得一身的因果,别说“八大神咒”就算是在水里泡一百年,也洗不去这一身的牵累,斋戒,沐浴也只是聊以慰藉罢了,净的不是真正的形体,而是此世身心的牵绊。

二叔行~事一向重因果,不受负累,如今念起了这至高神咒,隐约间看着场中的二叔,着实有些斩却凡尘,脱胎归真的味道。

只见二叔突然飞身而起,探手一拍桌边,五帝铜钱剑与“净坛符”凌空而起,二叔双手齐出,已然执于掌中,左手一抖,手中的符纸化为一团火光四散而飞。脚下步罡踏斗,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足横直,步如丁字,以象阴阳之会。口中亦是不停。

“天地自然,秽炁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答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度人万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却病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顷刻间一套可以制魔召灵,役使群灵,安镇五岳,保天地长存,扫荡厌秽,正气充沛,使邪气消灭,祛病长生的“净天地神咒”配着禹步已然势成,

我在《崂山道典》中看到过,道体修成之后,自身元气兼顾阴阳,凡与天地可通之物,皆可操控显迹,眼前二叔这状况,应该就是用自身元气与这沟通仙神的告书显了迹象。

“净身净坛已闭,恭请本方土地城隍,代告天地,证我道场!”二叔高呼一声。

一剑刺出已然将置于桌前

正中的“告土地城隍书”贯于剑尖,左手掐起剑指自剑柄而上一路洗去,眼见着食指刚刚触到黄纸,“轰”的一声轻响,一团斗大的火光已然爆出。

二叔手臂虚晃,就使剑尖在空中用火光勾出一套太极阴阳双鱼之像,最后一剑甩出,已然火光四射的告土地城隍书被甩进了供桌前置地的火盆之中。

随手将五帝铜钱剑置于台上,长身而立,手中不停又掐起一道请神指,连戳案前一十二道“如值时神将符”,腕子一颤已然变成一捧火花四散而飞。

“一柱清香透苍穹,万道祥光照大千”二叔口中疾呼,手下不停右手围背,左手瞬间又变了一道三清指头,顺手就从案上又抄起了三柱檀香,躬身下探已就着盆中的火焰燃起。

“道由心生,心假香传。香爇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恭请道宝代玉清、经宝代上清、师宝代太清,敬天、地、圣贤人。”

口诵“祝香咒”,翻身下拜,一揖三叩再一揖,为一礼,足足行够了三礼九叩才起身将三柱清香奉在鎏金香炉之中。

一口气做完这一切,二叔脸上已经是疲态毕现,斗大的汗水已然顺着两鬓滴滴答答的直往下坠。

“呼”二叔深深的探出一口气道:“小禹,道场已立,入场随我一起超度亡魂!”

我赶紧一路小跑的来到那摆成了三才之阵的“请神符”,“送神符”,“超度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