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0部分(第1页)

另外,钟相还把南宋政权称为“国典为邪法”,“谓劫财为均平,病者不许服药,死者不许行丧,惟以拜爷为事”。

一时之间,“人皆乐附而行之,以为天理当然”。在钟相宗教迷信的蛊惑下,很多当地的贫苦百姓都成了狂热的信徒。

钟相“不分贵贱均贫富”的政策,固然吸引了大批的贫农,却也激起了当地官府和富户的恐慌,于是他们请来了一支半官匪部队………孔彦舟。

孔彦舟原本只是相州的一个无赖,杀人为盗。

靖康元年,孔彦舟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毅然应募从军,一路凭借军功升迁至京东西路的兵马钤辖。

后来金军入侵山东,他率领部属向南逃跑,所经之地,沿途烧杀抢掠;未几,接受南宋朝廷的委任,升任沿江招讨使。

孔彦舟开始与钟相打了几仗,全部是失败告终。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再与钟相打了几仗,让自己的部属假装投降,诡称“入法”;但凡捉获钟相的军士,便用竹签插在他们头发上,然后放回。竹签上的题辞说:“爷若休时我也休,依旧乘舟向东流。

竹签上题辞的意思是,我们两军罢手吧,我要往东边离开了。

孔彦舟这分明是缓兵之计,却也瞒得过钟相。

钟相丧失警惕后。孔彦舟军在“入法之人”的配合下,一举击破钟相寨栅,钟相和妻子伊氏、长子钟子昂等被俘。

孔彦舟抢得了洞庭湖的大批财物,又把种相和钟子昂等人卖给了南宋朝廷,取了一大笔奖金后,竟然渡过长江,投靠了伪齐的刘豫。

钟相死后,其余部继续在洞庭湖滨活动,其中最大的一支便是龙阳县的杨太。

后来杨太找到了种相的小儿子钟子义,实施“挟幼子以令旧部”。结果是,杨太把洞庭湖的势力给重新统一起来。

杨太的年纪不大。荆湖一带方言呼幼为么,人们习惯称他为杨么

杨么的能力很强,运气很非常好。

他统管洞庭湖的时候,高宗皇帝才刚刚结束了上山下海的狼狈生涯,朝廷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陕西富平方向,关注并支持着张浚进行的国运之战。

洞庭湖再闹,也只是一小片浪花而已。他们翻看了一下升官花名册,派去了一位同样从江北过来的实力派人物前去征剿。

这位大人就是鼎、澧州镇抚使兼知鼎州………程昌禹。

不得不承认。程昌禹是一个非常具有南宋特点的官员。

在金兵南下之前,程昌禹只是一个小小的蔡州知州;当金兵大军压境的时候,他并没有任何的抵挡,直接弃城而逃。

当然,单单是逃跑并不能够显示出程昌禹的特点,望风而逃的官员多了去。程昌禹的厉害之处是,在离开之前。他把蔡州给洗白了。

程昌禹不但把衙门库房里面的钱银给全部搬清,还下令属下的士兵们在蔡州城里大肆抢掠富户。

就这样,程昌禹带着无数的金银财宝和大量的兵力,再加上一位叫小心奴的欢场女子,施施然南渡长江而来。

程昌禹的所作所为,已经把逃跑的定义给完全颠覆过来。甚至在不战而逃和衣锦还乡之间直接划上了一个等号。

如此渡江,投入新宋朝的怀抱,让建炎集团从上到小都高看一眼。

瞧瞧人家这官儿当的,回忆一下赵构过江时都衣衫不整,人家锦衣华服还有小蜜和保镖。这就是素质!

考虑到程昌禹的手里既有钱又有兵。南宋朝廷决定把剿灭洞庭湖水匪的光荣任务就交托给了他。

对于洞庭湖的水匪,程昌禹一点都不放在眼里。

当然。程昌禹有他的得意之处。

无论是军费粮饷、装备、兵力数量等等,程昌禹比起孔彦舟还要多出几倍;既然孔彦舟能够打败钟相,难道我程昌禹还打不赢钟相的残部?

征讨洞庭湖匪军的行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