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5部分(第1页)

正因为如此,对于秦桧居然派出刘锜和八字军这样的非主力队伍前来应战,完颜兀术还是有些心怀感激。

虽然如此,但是用兵谨慎的完颜兀术还是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务必要搞清楚指挥官刘锜的所有底细。

刘锜,字信叔,甘肃天水人。是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子。宋史上说他“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术精良,武力惊人。

刘琦最初成名是在和西夏人的战斗之中。由于他作战勇敢,夏人畏之如虎,就连夏国境内的妇女儿童都知道他的威名。

史载,“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小娃娃就立马不敢再哭了。

而这一次,在沉寂多年之后,上天又送给刘锜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了。

PS:谢谢vela2003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四十七章:顺昌之战(一)

新上任的东京副留守刘锜,率领着两万八字军从临安出发,以九百艘船装载,走水路渡长江,向着开封府的方向进发。

有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提出疑问,两万人用九百艘官船运载,每艘官船才平均搭载不到二十三人,即便加上辎重和各种的器械,那也太少了呀,怎么看都陪衬不上我大宋朝强大的造船技术!

按照当时宋朝的军制,军队都是携带家眷的,军营和家属区都是紧挨着的,所以淮西兵变的时候,是连军队带军属十几万人一起投敌。

而这一次,刘锜麾下的两万八字军士兵,加上随行的军属有接近五万人之多,这才要启用九百艘船只之多。

当八字军进入淮河流域,临近一座叫顺昌的小城的时候,刘锜收到了岳家军的情报,说开封府已经沦陷,而完颜粘罕所率领的金兵主力继续南下,已经快到顺昌城了,至于时间,大概还有七天。

虽然自己的部队被朝廷死死摁住不动,但岳飞并没有丝毫放松对整个战场的观察,对与八字军这支和自己有一段香火情分的部队,岳飞能帮就尽量帮。

刘锜收到情报,大吃一惊,急忙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顺昌,也就是今安徽阜阳市。

百度上说它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及省直辖县级界首市。户籍人口一千多万,常住人口为七百多万人。面积九千多平方公里,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也是全国比较大的地级市之一。

阜阳交通优越,是安徽三大枢纽之一,市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发达。为安徽前列。阜阳经济与商业发达。商品零售金额仅次于省会合肥,为安徽第二。GDP为安徽第五,发展潜力巨大。

顺昌府听起来很强很大,可当年还只是一个小县城,城小墙矮缺军械短人手,经过十多年的兵火洗荡,如今更加的破败不堪。

现在摆在刘锜面前的选择题是。他是进城呢还是不进城。

进城就意味着要与金兵决一死战,顽抗到底;不进城呢就说明了刘锜不愿意与完颜兀术硬碰硬,避开其锋芒再说。

当然了,避开锋芒是客套话,说白了就是逃跑。

话又说回来,以当前的形势看。不进是理智的,这时刘锜的兵力在两万左右,与完颜兀术麾下的十余万重兵相比,实在悬殊过甚,无异于螳臂当车。

所以,相当一部分将领都认为,应该要顺水路撤回江南。

听完了将领们的意见。刘锜大怒,厉声喝道:“吾本赴官东京,今东京虽失,幸全军尚在,又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有敢言去者斩!”

统制官许青也激愤地说道:“太尉奉命副守汴京,军士扶老携幼而来。今避敌虽易,弃父母妻子则不忍,欲与偕行,则敌翼而攻,何所逃之?不如相与一战,于死中求生也!”

好一句“于死中求生也”,这才是军人的血性。也是军人的天职。

刘锜的选择是进驻顺昌,就在此地阻击金军。而这一天,是南宋绍兴十年的五月十八日。

进城之后,刘锜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

说冰。每个八字军士兵都有些心里发毛:顺昌城年久失修,根本谈不到什么城防系统,身在淮河区域,能生存下来就是奇迹了。

说火,顺昌城的知府陈规绝对是一位热血男儿,他毫无保留地帮助八字军,除了派人立即修筑城防外,他给了刘锜一个绝对意外的惊喜………“有米数万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