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古代搞基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第1页)

她的物资呢?

下床的是时候脚下一虚,差点摔倒,还好及时扶住了床柱,才站稳。打开门,只见院中七七八八坐了几个孩子。

“东家,你醒啦!”

“姨姨!”福妮眼睛一亮,朝顾月照跑来。

“我去叫我爹娘!”另有机灵的朝门外跑去。

顾月照接住飞奔过来的福妮,“你娘和林姨呢。”

“娘去山上挖草根了,林姨在外边,我这就叫她进来。”

原来顾月照晕倒后,村民们连夜叫了文崧蓝过来,一番诊治后,却诊不出什么结果,没办法,只能把她搬进屋子让她自己醒过来。东家都晕了,群龙无首,村民们也不知该往那边走,索性等顾月照醒来再决定,但都是闲不住的人,嘱咐了孩子们不得乱跑后,便去山上挖草根了,即使现在他们不缺吃喝,但谁知后面会不会挨饿,草根虽贱,关键时候却能救命,倒不如趁现在有时间,多去挖些。

至于东厢房那一屋子的东西,村民们不知是何物,也不敢动,只留了几个人,嘱咐一定看好,别让那手脚不干净的偷了拿了去。

林诺便是留下看家的一人,此时正在院外和留下的几人理草根上的土呢。听见顾月照醒了,赶紧扔了草根往里跑。

“东家,你醒了,你感觉怎么样。”

“有吃的吗。”

在吃了一个馒头,喝了一大碗水后,顾月照终于感觉了好点,好歹身体不再发软了。

顾月照一边吃,林诺一边给她说她晕过去后发生的事。顾月照听完林诺的话后,对自己这次晕倒的原因有了大致的猜测,在看到东厢房溢出来的全麦面包后更是肯定了心中的想法。

她这应该是空间装了太多东西,被挤出来了吧

吴村长家的屋子都是黄泥筑成,东厢房原来是做杂物房所用,甚是宽敞,有顾月照空间一半大,如今这件屋子快被物资挤爆,更遑论自己空间还放了不少行李占了大半空间,更是无法放得下这些东西的。

顾月照把门外的人都叫了进来,一起收拾。

全麦面包是放在纸箱里的,每箱五百全麦面包,六十个箱子五个摞成一组,共摞了十二组,占了院子近一半的空间。桶装矿泉水摞起来,药一盒一盒的堆在竹筐里,没吃完的粮食也摞起来,院子里便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留下看家的是宋木匠夫妻两和宋山家二儿媳张氏,张氏怀有身孕,不必上山。

几人看见院内摞成山的粮食和水,心中惊叹,“我滴个乖乖,东家竟还有这么多粮食,怪不得出发第一日能大方的给人发三个馒头,可惜这般好事,被他们自己作没了。”

顾月照也头疼,这些东西肯定无法全部收进空间了,那种针扎脑袋的疼,她再也不想再感受一次了,水重,对他们赶路有弊无利,这个得放空间,果然水一放进去就占了小一半的空间,这还是顾月照一桶摞一桶一直抵到屋顶的结果。药也不能放外面,若是丢了潮了她得心疼死,30两得了六十箱全麦面包,药却只买到了三百盒,合一钱银子一盒呢!三百盒药倒是不占地方,电脑桌下一搁就足够。

至于剩下的全麦面包和粮食,全麦面包箱子太大,摞了两组,也只放得下十二箱,粮袋剩得不多倒是可以竖着全部摞进去。

村民们的大件行李太沉重照例是放进空间。

剩下的全麦面包和才做好的馒头,顾月照是真的没办法了,给的金手指限制太多,她也很无奈,只能用牛车带着了。

顾月照醒了的消息,一传到山上,众人也没了挖草根的心思,拎着锄头箩筐就回了村。小孟村和宋家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如今正是水尽粮绝的时刻,顾月照的出现给了村人们希望,他们甚至比宋家庄村人更希望顾月照快些醒来。

人太多,全部都跑到顾月照跟前,肯定不现实,最后只让宋大志、文崧蓝跟着四娘回去作为村民代表看望。

他们到时,顾月照刚刚吃完林诺特别给她开的小灶-大白粥。

顾月照一边吃着没滋没味的白粥一边回忆奶茶、火锅、烤肉、炸鸡汉堡,越想越觉得自己可怜,旁边的福妮倒是吃得开心。

一番的简单的问候,确定顾月照身体没有问题后,几人都放下了心来。

“阿诺,你待会去烧一锅热水,四娘家的锅太小,便给吴村长说一声借用他家大铁锅一下。”

“好。”林诺转身就出了门去。

“二爷、文先生,还得麻烦二位通知受感风寒的诸位乡亲,一刻钟后来此一趟。”

宋大志对顾月照的吩咐自然是无异议的,也不会问她原因,但文崧蓝不同,他不是顾月照长工,要让他做事,自然得说出个一二三来。“这是要作何?”

只见坐在桌边的小娘子手伸进袖口,拿出一物来。

那物甚小,圆柱形,一面白色一面红色,稀奇古怪的模样,他活了六十多年竟从未见过。

“此乃治疗风寒之药,今日风大天冷的,我见大家都有咳嗽留涕之状,特寻来治病。”

文崧蓝自己是个大夫,听顾月照说这是药,来不及分辨她话中的漏洞,迫不及待的想研究,摸到手里,软而滑,那红白之物竟不过是外壳,用点力,那壳子便被拨开,露出里面的药粉来。

白皙细腻,闻而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