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古代搞基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第1页)

文崧蓝辨认了半晌,竟分不清药粉是用何物制成,又是用何种高超的技艺方能把药粉处理成这样。

“高!实在高!可否告知老夫这药是何人制成?”

这肯定是没法说的,顾月照笑而不语。

这是不想说的意思,文崧蓝懂她的意思,“我这便去通知村民。”他也不会不放心让村民们吃顾娘子的药,没听见人家自己人也要吃的嘛,难不成她还会连自己的下仆都害不成?

不能空腹吃药,这是自家老妈从小念叨的话,便先给每个村民发了半个馒头垫垫肚子,一刻钟后,村人们全部来到了吴村长家院子前,便是那没有得风寒之人也来了,风寒药,又吃不死人,便是现在不吃,留到以后也有大用啊!看到吃药的人竟还能领半个馒头,更是庆幸自己过来了。

顾月照担心村民们第一次吃药,受不了药劲,十二岁往上的便每人一粒药,十二以下五岁以上便一颗胶囊倒出粉末两个孩子平分。五岁以下的就更谨慎了,粉末稀释后,喝个一两勺就足够了。

孟子义扶着娘亲严氏站在人群后边,他人小个矮,被重重人影挡住,只听得人声,看不人。在听见哪位好看的顾娘子说要给他们免费发风寒药时,一贯沉稳的他也忍不住笑裂了嘴。

“阿娘,你听见嘛,有药了,你可以好起来了。”

严氏慈爱的看着儿子激动的小脸,温婉的笑了,“顾娘子是个好人,我儿以后要报答她。”

孟子义用力的点了点头。

这是村民们第一次吃这种药,和往常的药汤不同,直接扔到嗓子眼,再用水一冲便滑进肚内,半点不用忍受汤药的苦涩味道。有那小孩嗓子细的,把那红白的壳子打开,倒出药沫子,加水搅合再喝也甚是方便。

吃一堑长一智,顾月照担心有那重男轻女偏心眼子的人家,克扣偷藏馒头和药,叫宋大志寻了几个靠谱的宋家庄人,监督所有人确实吃完了馒头和药,这才走上前,朗声道,“诸位相必都听说了,明日我等将要南下。要随我南下者,便先得与我签五年卖身契,五年内供我驱使,有想好一起走的,待会便去林娘子和四娘处登记,明日一早出发,过时不侯。”

“顾娘子你既是仙人下凡,眨眼间便能变出粮食和水,何必非要去南方呢,便在小孟村不好吗?”众人纷纷往出声处看去,只见那是个跛了脚的男人,双手杵着拐棍,脸上是满满的不解和急切。

宋家庄人一听他这话,便知有人说漏了嘴,宋二爷前日才耳提面命让他们别漏了消息出去,却不防还是出了岔子。

第19章做戏“我供你们吃喝尚且困难……

“我供你们吃喝尚且困难,如何供得起地里的秧苗用水?没有足够的水,怎么种地?我养长工是用来为我干活的,不是龟缩一地,养一窝祖宗的!”

众人换位一想,要是自己自己也是不干的,天下大旱,招了帮长工,肯定要带去能种地干活的地方种地啊,待在着没水没粮的地方,要供长工吃喝不说,长工还不能干活,地都干这样了,种啥死啥,做那无用功干啥,不如直接找个有山有水的地,岂不更好。

想通后便纷纷去找林娘子和四娘子登记,要说这林娘子和四娘子也是不凡,虽为女子之身,却能写能读,两村的男儿加在一起都比不上。好不容易挤至桌前,所问不过名字,年龄,家中几口人,家人年纪名字,会做啥等,问完,便可回家收拾行李了,明日记得准时便可。

许是连日没吃饱饭的作用,回去路上觉得脑袋发蒙,竟就想回家蒙头睡觉,有准备的人家早就将行李收拾好,只等顾月照答应便可上路,从吴村长家回后,躺在床上,不多会便沉沉睡去,

那行李还没收拾的人家,只能忍着困倦,打着哈欠收拾行李。

……

天边才泛起一丝亮光,小孟村就活了过来。

“孩子他爹,大锅带上没。”

“带上了带上了,别磨蹭了。快些走吧,再晚些,东家该生气了!”

“嗳!”

“孩子他爹,不知是不是昨日东家给的药的作用,我今日起来嗓子不痛,也不咳嗽了,身子松快许多,便是咱娘,那咳嗽多年的老毛病,昨夜好似也好了许多,只在早晨时咳了几声。”

“你不说我都没注意,我的风寒好似也好了!!”

“真真是神药,这么小小一颗,竟就治好了风寒。

这样的情景还发生在小孟村的各个角落,到集合上路时,众人都还在感叹药的神奇。

顾月照此时也正在和吴村长话别。

“这些个孩子,都是可怜人,从今往后,便多劳娘子费心,若有错处,尽管打骂,只求让几人能长大成人,老夫便无愧他们爹娘了。”

吴村长身旁站了一群孤儿寡母,都是命丧三江山之人遗孀,他们个个神情萎靡悲伤,身上泛着股和吴村长一般的死气。

“村长您真的不愿与我们同去?”

“小孟村得留个人,清明中元也给乡亲们烧点纸钱,活着的时候受够了穷,在底下便活得松泛些,南边太远,我怕他们找不到路啊。”

小孟村不愿走的不止吴村长夫妻二人,还有不少失了儿女的老人不肯离去。旱情以来,村中饿死的人不少,年纪轻的尚且勉励自己往前看,老人们却大多过不了心中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