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经济学大师如是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部分(第1页)

当时,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充分就业为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外,而凯恩斯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

凯恩斯针对经济危机期间所出现的严重失业状况,提出了“充分就业”的概念。在新的经济均衡理论中,凯恩斯对失业的情况进行了分类,他把失业分为三种:一是“摩擦失业”,由某种专门劳动市场供过于求造成;二是“自愿失业”,出于各种原因人们不满现在的工作而主动放弃所造成的失业;三是“非自愿失业”,因为受现实条件的限制有些人有就业的需求但没有就业岗位而造成的失业。凯恩斯认为,摩擦性失业可以通过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和提高劳动者技能来解决,而自愿失业则需要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两类失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业。凯恩斯认为,经济的发展需要解决的是“非自愿失业”问题,当这个问题解决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萨伊法则进行了批判,承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现象,从而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正式纳入到经济学的范畴之内。

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因素,进而找出失业现象存在的原因,他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显著特点之一。

虹桥门户网。

第42节:政府应当在经济领域有所作为(4)

凯恩斯认为,要想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国民收入水平达到某一标准。在他看来,之前的理论的错误之处就在于它们把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作为假设前提。每当有人对萨伊法则提出疑问,认为过度的储蓄或者过度的消费可能会带来经济萧条的后果时,古典理论总是这样解释:储蓄的决策决定着投资的决策,利率的变动能够实现储蓄决策和投资决策之间的平衡。

对这种观点,凯恩斯提出了相反的结论。他认为,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影响着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平衡,而不是利率。这就是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论。

第三,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而且他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作用。在他的经济理论中,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作用和其他一些宏观经济问题。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的方法,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条件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对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进行分析,得出了总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原因这个结论。

有效需求取决于对消费商品和投资商品的需求,因此凯恩斯认为,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消费商品的需求和投资消费的需求受三大心理规律作用的影响。这三大心理规律分别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投资预期收益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指消费的开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减慢速度。也就是说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即每增加一元国民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金额小于一元。当消费的速度慢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时,人们在对个人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上就会出现不足的现象,而正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国民收入水平就会降低。

投资预期收益率递减,指的是人们预期投出去的钱,随着投资人的增加利润会减少,因此人们就会减少投资消费。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的消费倾向不固定,出于投机心理会把一部分钱留在手里。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要主要出于三方面的原因:交易的目的、预防的目的、投机的目的。假如利率下降,人们就会把钱用来投资,但是凯恩斯认为,一味依靠降低利息率来刺激投资并不能始终奏效,影响投资的因素很多。而投资减少会引起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上,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他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调节需求来实现充分就业。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扩大开支,增加货币供应,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社会道德规范中,储蓄、节俭被认为是美德,而凯恩斯则认为消费是刺激经济的良策。凯恩斯还提出了通过物价上涨来刺激经济发展的观点。认为通过物价上涨使实际工资下降,比传统意义上降低名义工资的办法更有效。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凯恩斯对此持反对态度,而且他还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比较具体的目标;凯恩斯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凯恩斯经济政策最本质的地方,就是主张靠国家来调节经济,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加强国家垄断。凯恩斯指出,只有如此,才能够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他表示:“要让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二者相互适应,故政府机能必须扩大,这从19世纪的政论家来看或者从当代的美国理财家来看,恐怕要认为是对个人主义的大大侵犯。但是,我为之辩护,认为这是惟一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的一切毁灭;又是必要条件,可以让私人策动力有适当发挥。”

书外人语

“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这一称号属于凯恩斯。《泰晤士报》在凯恩斯去世时发表的讣告这样描述道:如果要找到一位同他的影响同样大的经济学家,我们就不得不追溯到亚当·斯密。在1998年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排名第二),这足以说明凯恩斯的伟大。有人将经济学家分成枢纽型、技术型和“另类”三种类型。枢纽型的经济学家在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并有开创之功,引导着经济学话语的潮流、研究范围和研究范式,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中起着无与伦比的革命性作用,200多年来,只有亚当·斯密和凯恩斯堪称这样的人物。

▲虹▲桥▲书▲吧▲BOOK。▲

第43节:政府应当在经济领域有所作为(5)

凯恩斯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学家辈出的时代,其他人则未免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熊彼特耗费6年写就的《经济周期》,因为写作风格传统,被人称为是“前凯恩斯主义”而束之高阁。有同样遭遇的也包括凯恩斯的“头号学术敌人”哈耶克,在伦敦经济学院哈耶克发起的货币争论中,凯恩斯对哈耶克的东西根本看不上眼,而更让哈耶克郁闷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伦敦经济学院几乎所有人都是哈耶克的信徒,而到了30年代后期,他的听众却寥寥无几,因为那时几乎每个人都在阅读凯恩斯的作品。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为凯恩斯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因为影响深远,他不仅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一些西方学者甚至将这本书对世界的重要性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同齐观。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理论的过渡,同时也标志着凯恩斯经济学说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他生前影响了英国的政策走向,他的经济理论促进了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他身后为世界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政策建议,他参与设计的几个国际组织至今仍发挥着重要影响,他的理论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经济学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在西方世界风行了半个多世纪,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曾奉若神明。在生产相对过剩的历史条件下,凯恩斯主义对于缓和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过分强调刺激需求,税收负担重,政府开支大,规章制度繁琐,必然会影响资本家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凯恩斯主义的税收理论和政策失灵,受到西方经济学界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的挑战。